APP下载

从笔名“爱柯”说起

2020-07-27木那尔·木哈什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木那尔·木哈什

多年以来,有一位学者默默地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事业不停地做出贡献,他的笔名叫“爱柯”, “爱柯”就是胡振华!

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胡振华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教育事业,是深受学生欢迎爱戴的一位66年教龄的老师。66年来,不论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教书,他都认真负责,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堪称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国内外一批批柯尔克孜族的语文人才,也培养了一批批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的优秀人才和日本留学生,如今,其中不少人都已成为教授、专家或某一方面的业务骨干。

胡振华是回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中亚民族语言文化著名的学者。1953年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外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语言文化及中亚学教学研究工作,参加过我国柯尔克族文字及正字法的制定,柯尔克孜语方言,社会历史调查及组织参加了史诗《玛納斯》的搜集,记录,抢救,翻译,研究及向国内外介绍等工作。因他的贡献,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选举为荣誉院士、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研究院选举他为院士。吉尔吉斯共和国首任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还亲自给他颁发了“玛纳斯”三级勋章。吉尔吉斯共和国比什凯克人文大学聘请他为名誉教授,向他颁发了突出贡献金质奖章。

胡振华教授原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1951年响应国家建设边疆的号召,被推荐来到刚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在语文系维吾尔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当教师。1953年,国家正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民族文字而展开调查和征求意见,胡振华被派往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南北,边学习边进行柯尔克孜语言调查及参加柯尔克孜族文字的创制工作。

胡振华教授在多年勤奋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柯尔克孜语简志》,《吉尔吉斯语教程》,《柯尔克孜语言文化研究》,《中亚五国志》,《柯尔克孜谚语》,《汉柯简明词典》,《玛纳斯第一部片段》,《吉尔吉斯(柯尔克孜)语读本》(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出版,英文),《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文集》,《柯汉日对照本<玛纳斯>》第一部片断,《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文集》、《中国回族》、《回族文艺人物词典》、2011年在他80诞辰时出版了三卷本的《胡振华文集》等著作。

一、笔名“爱柯”

“爱柯”这简单的两个字虽然是胡振华教授的笔名,但是它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恩情。1953年开始,国家多次派胡振华教授去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调查,记录和搜集语言文学资料。他第一次进入柯尔克孜群众之中,很快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热情好客的柯尔克孜人民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被柯尔克孜人民的纯朴、热情、深厚情谊所感动。从此,他的部分民间文学方面翻译作品多以笔名“爱柯”发表。如今,他虽然是八十八岁高龄的老教授,但是还是那么精神,品德优良,朴素勤奋,任何场合很谦虚地对待所有人。他不仅赢得我国柯尔克孜族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他也是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民间的友好大使,是当今吉尔吉斯斯坦政界和学术界的老朋友。胡振华教授曾先后多次应邀赴吉尔吉斯斯坦,或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的研究状况,或参加吉方举办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二、对柯尔克孜族语言做出的杰出贡献

胡振华对柯尔克孜语的贡献巨大,因为他是第一次调查研究国内柯尔克孜语,第一次用汉文来撰写并介绍国内和国外柯尔克孜语语言文学的知名学者。他研究柯尔克孜语的生涯从当年的四次民族语言调查工作开始。

第一次,1953年12月—1954年12月,参加了为我国柯尔克孜族创制文字和制定正字法的工作。

第二次,1955年6月—1955年8月,文字解决之后,这次主要是对新词术语和借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地是:阿图什县,乌恰县,阿克陶县等地的柯尔克孜族地区。

第三次,1956年7月—1957年6月,这一年的调查过程中胡振华发现柯尔克孜族部落与其方言土语划分的关系。在此调查基础上撰写出版《柯尔克孜族语言简志》书。

第四次,1980年7月—1980年8月,调查黑龙江富裕县柯尔克孜族的历史,语言,民俗,发现并写出他们与国内和国外柯尔克孜族在很多方面的不同之处,并撰写黑龙江富裕县柯尔克孜语调查报告。

三、史诗“玛纳斯”做出的贡献

1953年-1954年之间在柯尔克孜语调查中胡振华教授发现了代代流传在民间的史诗《玛纳斯》。

1956年-1957年柯尔克孜语调查中都记录了《玛纳斯》的一些片断,并提出建议上级,尽快组织《玛纳斯》的调查收集工作。

1960年-1961年胡振华教授和柯尔克孜作家沙坎·吾买尔同志在一起指导柯尔克孜语专业班的学生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习,组织《玛纳斯》收集,记录和翻译工作。在《民间文学》刊物上发表并介绍《玛纳斯》的论文,这是我国首次的《玛纳斯》介绍。

1978年胡振华教授向国家有关领导部门领导建议抢救《玛纳斯》,领导派他去新疆接来《玛纳斯》演唱者朱苏普·玛玛依,新的《玛纳斯》工作组的同志在北京中研民族学院开始记录和翻译《玛纳斯》史诗。

1978年12月8日-1979年11月底,他们又从头开始补记“文革”中据说是“已经丢失”的《玛纳斯》材料,他们重新记录了第一、三、四、五、六部,并新记录了第七、八部,并翻译了第一部的大部分。

1995年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纪念《玛纳斯》1000周年国际研讨会”,著名《玛纳斯》演唱大师朱苏普·玛玛依和胡振华应邀出席这个活动。吉尔吉斯共和国首任总统亲自向朱苏普·玛玛依大师颁发了金奖。同时,总统亲自向胡振华颁发了《玛纳斯》三级勋章。

2015年11月23日胡振华教授应邀在北京市国家图书馆以“英雄史诗《玛纳斯》”为主题做的报告受到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及好评。

四、对柯尔克孜文学的贡献

胡振华教授在四次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中除搜集很多语言方面的资料外,还搜集了不少的民间文学资料。1954年5月,他在新疆特克斯县库克特列克区调查时,第一次听到有关族名“柯尔克孜”来自“四十个姑娘”的神话故事。他赶快把它记录了下来,翻译成了汉语,并发表在1955年中央民族学院发行的一个《学习园地》报纸上。这大概是我国第一次在报刊上用汉文介绍有关《四十个姑娘》的神话故事。后来,他多次去新疆柯尔克孜地区调查,又多次听到过《四十个姑娘》的神话故事。

这位学者十月革命前流传在吉尔吉斯人民中间的古老传统民歌《打场歌(什勒耳当)》,《姑娘怨歌》,《牧羊人的怨歌》等民歌翻译成汉文。还翻译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一些传统民歌,新民歌和小叙事诗《阿依库孜汗 》,《库尔木尔扎》以及一些民间故事等。当时多以“辰华”,“爱柯”等笔名发表。另外,还参加并编写了部分大学语文教学教材,例如:柯尔克孜语文教材等。

胡振华教授从当年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调查研究开始,终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各民族的团结、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各民族的优秀人才。胡振华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和尊重爱戴。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民歌调式结构与称谓再探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玛纳斯》音乐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特征值及演变规律——以玛纳斯河为例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谈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
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跨国历程与现状探析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