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辅导员角度谈退役大学生教育培养

2020-07-27张钧茹龚晓宇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管理教育

张钧茹 龚晓宇

摘 要:强国需要强军,强军必先强兵。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携笔从戎,退伍复学的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做好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得适应环境变化,做好角色转化,对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退役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

一、案例简介

孙某某,男,系2018级某专业一名大二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他有着另外一重身份:空降兵。该生于2016年9月保留学籍入伍,2018年9月退出现役进入校园,成为一名退伍复学大学生。返校之初,该生认为自己有着跟其他在校大学生不一样的经历,带着较为期待的心理入学,但是入学后发现自己早睡早起的生物钟与宿舍同学的生活习惯恰恰相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有部分课程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另一方面该生与班级同学年龄上有一定差异,不同的经历也让他与其他同学的一些思想上产生不同,甚至在价值观上也有偏差。面对着新环境、新面孔,该生在没完全适应之前产生了失落感和不适应感。

二、案例分析处理与组织实施

从孙同学入学报道的那天起,我便一直关注着这位特别的男生。他个头不算高大,一身正气,精神抖擞,但在他板板正正的外表下却有一颗较为好强和敏感的自尊心。

新生军训中我发现小孙同学善良、能吃苦、有一定的表现欲,军训前便提前联系好供水公司为学院的新生提供饮用水,军训期间积极配合教官进行军训,利用休息活动的时间为同学们展示军体拳和军歌,给同学们讲军营趣事来缓解军训产生的无聊烦躁情绪,后期协助教官进行军训,并带领班级获得“2018级新生军训优秀集体”荣誉称号。但是军训结束开始正式上课后,孙同学慢慢没有了刚入学时的意气风发和激情,上课、做事提不起精神,看着有心事的样子。为了更好指导他成长,也为了做好退伍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于是我慢慢走进他,了解他:我多次与他谈话,在宿舍、在教室、在操场,跟他一起在食堂就餐,同时关注着他在新生群中的各种发言,原来这个男孩觉得自己比同年级的其他学生年纪都要大些,同时自己有过一些他们没有的经历,所以一直想着能被选为班委,但因自己报道时间较晚不是班级“临时负责人”,怕自己落选;另外自己两年进行没有太多的学习,高中知识有部分遗忘,在学习大学课程时有些许吃力。我清楚地意识到,退伍复学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他们复学报道那天辅导员老师就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我鼓励他多为班级同学服务,多给同学们带去正能量,在后面的班委竞选中他以班级同学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率成功当选为班长,这是孙同学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在宿舍值班、课堂考勤、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我慢慢地感受到孙同学的一天天成长。他与学校内退伍大学生一同为大家提供征兵咨询,协助学校进行征兵宣传;在学校资助部门对参军入伍和退役复习的同学进行学费补助工作;2019年8月在某武装部组织的应征青年役前教育训练中担任教官,所带班级15人中13人如愿军旅梦。

看着他慢慢的进步,我思考良多。作为辅导员老师,我该如何教育、引导好班级里退伍复学的学生呢?怎样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我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当今退役复学的学生存在的很多问题是共性的,大部分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人际交往问题;二是适应性问题;三是学业脱节问题;四是军校理想落空造成的心灰意冷。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很多辅导员老师以对待普通学生的方式对待他们,由此导致他们的校园适应性问题;二是缺乏他们的展示平台,有一些活动只流于形式、与应付,并没有充分利用好退役复学学生的宝贵经历;三是对退役复学学生相关帮扶政策的不完善。鉴于以上三个问题,我特意组织一系列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利用重大节日节点组织“携笔从戎·无悔青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特色主題班会,让孙同学在班会上分享自己的军队生活、军旅故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作为退伍军人的自豪感,建立信心,也能拉近与周围同学的距离,帮助他进一步缓解自身的适应性问题。同时我鼓励他积极利用自己的征兵经历去教育和感染身边的同学,他与同学们朝夕相处,而且更加成熟,他的军旅经历也为他添加了一些正义感,同学们对他会有一定的信任和敬佩感,这无形中也增强了孙同学在同学们中的影响力,后来孙同学加入了学工处组织的第一届“感恩、励志、成才”优秀大学生宣讲团,作为退伍大学生在校内进行宣讲,鼓励当代大学生献身国防。

在学习方面,孙同学在体育课、军事理论等方面可以享受免试的政策,因此,他在日常学习中较同班同学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优势,我鼓励他利用这段时间旁听自己较为薄弱的课程,以便起到复习作用;同时给他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小组,由团支书对他进行帮扶;为了督促他学好英语,每周都要求他将英语笔记交到我办公室进行“审核”。为了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 我引导他把参军的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迁移到学习上来,增强“我能学好”的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孙同学不但自己进步很大,而且把班级同学牢牢得团结在一起,并带领班级获得校级“十佳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湖北人民更是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他积极搭建平台,让有意愿捐款的同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将全班捐款总额1400余元捐赠与湖北慈善总会。

三、案例思考

1.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辅导员老师们真正走到学生内心,并对他们有所期待,他们就很有可能朝着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但很多辅导员老师们容易走进“爱的误区”,对学生的“爱”浮于表面,以为嘘寒问暖、关心学业就是关心爱护。其实,对学生真正的“关心爱护” 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扶贫”,学习上的“扶智”,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理上的“扶健”。

2. 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对退役复学学生的管理要“对症下药”。应该加强“军、校互动”,学生入伍之后无法接触到学校的专业课,再加上平时训练任务重,时间久了在专业学习上难免会有“空白”。因此,作为辅导员可以将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同学们对他的关心通过邮件的方式寄到他们手中,使他们在部队中也能了解学校的上课进程,紧跟专业学习的步伐。同时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将关怀信寄给入伍学生,让他们在部队中也能感受来自学校的关怀与爱,有助于他们重返学校时无缝衔接建立归属感。

3. 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帮助退役复学学生建立信心。经过两年的部队磨砺,与一般的在校大学生相比,退伍复学大学生较同班同学的年龄稍大,经历较为丰富,看待问题也更为全面,这一群体在个人行为方面敢于担责任,责任感强。辅导员老师要鼓励他们多与同学沟通、互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军营经历,讲军中故事,不断增强他们作为退伍军人的自豪感,建立信心。

[参考文献]

[1]黄璞.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适应性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2020(1):71-72.

[2]蔡蓉蓉,王亚萍.新形势下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职教通讯,2019(16):75-77.

[3]沈国俊.退役大学生担任军训教官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9):85-87.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猜你喜欢

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