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组织认同感的现状反思及对策探究

2020-07-27李佳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对策

李佳

摘 要:通过反思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认同感的现状,指出在大学生党员在观念、行为、情感、活动等方面对党组织的认同不强烈。以校园文化、组织制度、实践活动和社会资源的利用为切入点,促使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形成强烈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组织认同感;对策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而充分发挥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在于要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态度和行为,而且是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认同感的缺失易降低他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削弱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高校基层党组织逐渐失去活力。因此,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党员组织认同感的现状

大学生党员的组织认同感是指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认同党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行为上自愿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的集体观念,对党组织存在依赖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已有研究指出,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具有一定的感情,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不强;[1]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归属不强烈,认知度不高。[2]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认同感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组织观念认同相对薄弱

大学生党员自愿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对党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有利于党组织先进性的有效地发挥。而部分大学生党员与党组织在思想上了产生距离感、生疏感和游离感,是因自身出现了为己私利而入党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党员意识的弱化;[3]另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够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不够,可能存在完成任务的心态。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党员在思想观念上对党组织的认识不深入、不全面,与党组织的关系始终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

(二)组织行为认同相对缺乏

行为认同是实现组织认同的重要组织部分,个体要对所在组织形成真正的认同,就需自愿将个体行为与组织保持一致。而现实中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行为认同相对缺乏,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观念认同相对薄弱,导致其在行为上对党组织缺乏相应的认同;二是由于大学生党员所在党支部的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使得在观念上对党组织作出一定认可的党员,也只是为了完成相应地组织任务,才“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参与党组织活动,导致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缺乏自内而外的行为认同;三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行为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加之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进行基本规范,使得大学生党员在行为上难以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因此,大学生党员在行为上对党组织的认同尚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

(三)组织情感认同尚不强烈

实现组织认同的关键是成员对组织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个人的情绪体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某些价值观的形成,个人通过对某种价值观内容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需求是组织认同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从内到外实现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认同的关键在于:增强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价值观中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而在客观实际中,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尚不强烈。一是由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较为注重的是活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计,缺乏对大学生党员感情需要的关注和积极情感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党员不易对党组织产生积极且强烈的情感共鸣;二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缺乏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各种角色的情感体验,不能较好的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因此,大学生党员难以在情感上真正实现自内外的组织认同感,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尚不强烈。

(四)组织活动认同相对较低

活动认同是实现组织认同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大部分内容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缺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的锻炼和培养。其次,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如党组织活动多是通过讲座、学习交流、演讲报告与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缺乏多样化的创新形式。第三,高校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地仅限于学校内部,缺乏让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进行锻炼的机会,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党组织活动的主动性不够。最后,大学生党员自主设计、组织的活动相对缺乏。而这些会使得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吸引力相对减弱,导致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的认同相对较低。

二、提升大学生党员组织认同感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组织教育引导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代表的文化理念,对师生的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约束作用,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于师生的课余生活中,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校园文化易于被学生群体所接受和认可。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将组织文化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组织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党组织的观念认同。如在校园广播、校园官网、微信微博中,增设与党组织相关的专栏;在校园文化角,增加党组织的相关内容,通过板报、宣传栏、活动等的形式宣传党组织的先进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党组织文化的内容;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增设具有党组织特色的活动形式,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等等。

(二)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规范组织行为

从行为认同的角度看,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规范大学生党员的行为。例如,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在发展党员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健全审查机制,在发展党员前要全方位的严格审核学生的入党动机,将入党动机不端正、对党组织认同有偏差的大学生排除在党组织之外;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制度的学习,使大学生党员真正深入理解党组织制度的内涵,自愿规范自身行为与党组织保持一致;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彰优秀学生党员先进事迹,树立榜样模范,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荣誉感,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形成相应的组织行为认同。

(三)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培养组织情感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通过设计易被大学生党员接受的实践活动形式,来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如刚入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榜样引导,并举办各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的社会实踐活动,即由大学生党员自主设计、组织和实施活动,吸引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产生由内而外的情感认同;组织具有一定党龄的高年级大学生党员,借助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向刚入党的大学生介绍党组织的先进性,更深入地了解党,从而激发起对党的热爱,并对党组织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来增加党组织的吸引力,培养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首先,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兼顾学科知识、创新实践能力、时代精神等因素,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场所的社会资源,如组织大学生党员体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导游”、红色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等角色,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在选择活动主题时,结合养老院、法院、医院等社会机构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党日主题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体验养老院、法院、医院等短期实习实践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最后,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自主参与,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促使大学生党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增加其对党组织的活动认同。

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的优秀青年代表,是国家未来的创造者和主力军。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而引导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育人工程。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在引导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就需要通过新思路、新举措、新路径、新载体来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从而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提供稳定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国家的后备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粟道平,普映,王建红,陈果.对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37.

[2]崔海英,张朋刚.党组织认同培育研究—以当代大学生党员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6(6):149.

[3]周力.浅谈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途径[J].广东蚕业2018,52(10):101.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100)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