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研究
2020-07-27李晓编
李晓编
内容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基于此,本文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依据当前的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和目标,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参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
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以后,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创新发展,但是在教学环节相关工作的开展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合理地调整个人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语文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
1.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应用都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革新,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成为教师们语文教学水平的最佳检验对象。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拥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础的审美鉴赏能力。而这些教学目标,恰恰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环节的本质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让他们逐步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不仅对学生实现知识拓展大有裨益,更十分有助于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I]。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实现对小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能实现对小学生应变能力的锻炼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2.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培养要求
依据新课标中涉猎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我们可以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划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这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只有让小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才能帮助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语文学科,这是帮助小学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开展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绝佳辅助。学生的语言积累量越高,则他们对汉语应用规则的了解就越深,在面对语文问题时就会越从容。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实现语言技能的大量实践应用和锻炼,才能将之转化为熟练掌握的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帮助他们实现语文能力的快速增长。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言应用能力,更是要让他们对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所以,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阶段,应该实现对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養。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们将掌握语言的应用规则,这可以帮助他们从容应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而让学生拥有文雅的谈吐、恰当的措辞和落落大方的态度,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实现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出具备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3.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让他们更快速掌握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游刃有余,更能实现对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和基础丰富方面的辅助,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极为有利。
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比如,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预习的习惯[2]。预习能帮助学生先行了解课本知识,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完成知识内容的简要梳理,可以为学生有重点地参与课堂奠定基础。同时,在上课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小学生养成认真听课、全程参与的习惯。在素质教育环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旦学生脱离课堂则教学工作难以推进。所以,教师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在授课环节创设合理情境或强化师生互动,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感和好奇心,保证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和练习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记忆力良好,学习知识的速度快,但是他们的忘性也比较大。那么,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拓展练习或进行随堂小测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巩固新学知识的习惯,进一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3.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教学名言在小学生身上体现的尽致淋漓。在兴趣的指引之下,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快速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水平也会大幅增长。所以,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先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始终能在语文学习环节保持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作业。比如,教师可以基于古诗或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期间可使用多媒体设备或道具,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环节,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好奇心,更要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让他们在灿烂文化的熏陶之下感受语言之美和文化之妙,进而生出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兴趣,让从主观角度出发形成学习欲望。如此,小学生的学习劲头必然会更加长久,借助于个人思想的指导和推动,小学生在积累知识、学习理论和锻炼技能方面必然会更加用心,那么实现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也就指日可待了。
3.3增强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环节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技能、什饿米能力和个人修养实现综合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着力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使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并且从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和内容着手,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人手,借助于日常教学先完成对小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可采用“翻转课堂”或“代理教师”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对相关技能的合理锻炼。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和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3]。比如,在完成课本教学以后,为学生制定拓展阅读书单,或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性阅读分享会、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知识拓展和眼界拓宽,让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被培养。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践行言传身教,在教学环节要以自己的言行和课本中的有效信息,实现对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科学培养,让小学生都成长为懂礼貌、有学识、会鉴赏且能实践的优质人才。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十分有利于实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绝佳辅助。为此,语文教师需要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培养方案。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保障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淑云.核心素养导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34):66 67.
[2]李学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概述[J].学周刊,2019(35):37.
[3]丁夕.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 9,16(11):119.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梁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