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分析教师角色定位

2020-07-27张庆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教师

张庆

摘 要: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影片中凯瑟琳的教学活动,影片中的教师突破社会陈规的束缚,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挖掘自身的潜力,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归纳出教师角色的定位,包括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课程整合的建构者、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者以及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者。

关键词:《蒙娜丽莎的微笑》; 教师;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02-002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的美国,女主角凯瑟琳(朱丽娅·罗伯茨饰)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她来到卫斯理女子学院教授艺术史这一门课程。在那个时代,美国依然充斥着封建主义保守的思想,学校把学生今后的婚姻定义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不鼓励学生去勇敢地追逐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而凯瑟琳一直受教于风气开放的思想,她更想把自己所尊崇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因为其风趣、率直、渊博,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观念,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并影响着卫斯理这群女生,引领她们大胆选择自己的道路。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责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从影片中的教学场景,我们能窥探出凯瑟琳这一教师形象是如何生动地传达出来的,从而分析其在当时的教育背景中,表面上推崇自由,实际上却大相径庭,凯瑟琳这一教师特定的角色尤为凸显,与其他教师形成鮮明对照。作为一部校园教育题材类电影,在讲述其故事的同时,结合我们当前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实际,也能引发我们对于教师这一形象的具体思考,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师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影片中,在对梵高作品的欣赏课中,凯瑟琳向学生们展示了梵高的杰作《向日葵》。凯瑟琳向同学生们解释道:“因为大众复制艺术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可以拥有它,大家可以画梵高的‘向日葵,可以把它放进盒子里,让人们复制它。选择权落入你的手中,你可以满足别人的期望,或者你可以做你自己。”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教学方法,凯瑟琳让学生通过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艺术作品,去判断这些作品是否能被称为艺术。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她不局限于上课地点,要求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感悟,是否是自己的创作。正如影片台词所说:“没有错的答案,也没有教科书告诉你该怎么想。”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育的控制者,控制着班级,也控制着学生。学生没有决定权,也没有探索和创造的冲动和机会。他们的任务便是在计划好的教学活动中聆听老师的讲授,而无需进行任何创新。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灌输式学习。教育过程类比为生产的过程,模式化、标准化、流水线的“工厂式”培养方法,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将失去创新的活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理应重视学生的兴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教师也应及时发现,并且给予及时的支持与指点,引起与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激活学习前必备的先前经验,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教师是课程整合的建构者

在第一个教学场景中,卫斯理的这群女学生便让凯瑟琳疑惑不止,当凯瑟琳打开课程的幻灯片时,对于所播放的每件艺术作品,学生都可以轮流讲解,并就这些作品,大家都能提供具体信息,有位学生还对其进行嘲笑。凯瑟琳问道是否已经有人教授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否认。再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些学生开学前就已经把艺术史所有的教材看完了。课后,凯瑟琳捧着每位学生的档案资料,详细了解她们的基本情况。在第二个教学场景中,她没有直接使用教材,转而是给学生们介绍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艺术作品。当播放幻灯片时,学生们急忙翻书,面面相觑。通过播放苏亭的作品、她自己的绘画以及她母亲的照片,不同于上堂课学生们古板的回答,凯瑟琳鼓励学生别拘泥于图像本身,打开心胸接受新的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从而引出什么是艺术这一话题。凯瑟琳老师懂得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艺术,她颠覆经典教材,把广告图片、生活照、现代派艺术纳入课堂教学,她教导学生们学会自主地思考,独立地对现有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盲从学校和教科书,背诵明确的知识点[1]。

联想到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教育,大部分教师依然依托于教材,很少做到超越教材。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学计划、教科书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仅仅是完美的复制这些“陈词滥调”,甚至有些教师连复制都做不到。影片中这一幕,便是要求教师如何生成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在对学生的学情、性格等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重新思考课堂的形式,如何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有效注意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地方。

当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学习后,教师应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加深层次的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改变传统观念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仅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非学生“如何学”。同时,教师应创造出符合课程要求的具体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并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学习意义。

三、教师是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者

影片中,由于学生琼撰写的文章非常明显地抄袭了专家史特斯的评论,凯瑟琳老师只给这个成绩优异的全A等生一个C级。当学生来质疑时,她只是告知学生希望知道她自己的观点,随后,她把一本布鲁格尔的作品集交给琼,让她仔细研读后重新写一份作业。凯瑟琳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作业就否定了学生的全部,对于学生的评价,她更多的是全面看待。

传统教学中,教学评价惯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实质上,这种评价机制起到的只是分数筛选的功能,区别优劣,选拔淘汰。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无法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其他学习指标,且容易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实际与水平。

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言,教师应更倾向于采用过程性评价,侧重于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信心。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揭示学生在整个群体之中的位置,而是要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给予他们更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被评价者之间的各项能力存在差异,评价内容应突出综合性和层次性,促进每位被评价者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2]。

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影片当中,凯瑟琳作为艺术史课程的老师,她自身的魅力、教学方法、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这些正面的榜样特征也深深影响着学生。电影最后,学生跟着她离开的车的后面一路追赶,她不能改变所有人的看法,但她能够鼓舞她的学生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她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能更加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都能更加勇敢地撕掉卫斯理学院强加于她们的标签。

在教学当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学习的客体。教师的言行举止及个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都能受到影响。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具有双重性质。“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每位教师都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把自身当作学生的学习资源,榜样就是最好的引导,典型就是最好的示范。作为与学生有最多接触的人,教师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本心,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性格特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五、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者

影片中,凯瑟琳目睹了学校教学的腐朽,她发现这所学校所奉行的宗旨与自己的初心大相径庭,于是决心从自己的教育入手,维护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而实现女性的解放。她希望这些聪明可爱的女孩子不仅仅满足于嫁给一个好丈夫,学习的终点远远不是婚姻这一禁锢。她不顾学校的威胁,冒着被解雇的风险,鼓励学生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培养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做到独立思考,自由自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生活[3]。电影的最后,凯瑟琳还是离开了卫斯理学院,她前往了更为自由的欧洲,而女学生则骑着自行车向凯瑟琳告别。这是一位成功的教师理应产生的影响,教会学生寻求自我价值,回归本真。

传统的教学里教师一直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完成着“传道”的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着知识打转,然而传授知识本不应该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我们需要明白,教育的本质依然是涵养人的“心智”,唤醒学生对梦想的渴望,激励学生为了理想拼搏,鼓舞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昂首前进。

教育最初始的起点与最终的归宿都是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必须使其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负责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其精神世界,并完善与提升其人格,最终创造新的生命。

六、总结

在当今社会,教师角色是否能得到明确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价值,更具有延时价值。学生在校接受学校教育,当结束这一阶段教育时,先前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为明显。因此,为保证每位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师更应及时转变角色,契合学生成长发展。正如教育家迈克尔·富兰所说:“教育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4]”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更应得到明显的转型,如何更好地契合新课改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如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否能成效显著,教师角色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张黎呐.现代教育:积极自由之路还是文明的奴役——以《死亡詩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J]戏剧文学,2010(03):87-91.

[2]叶水明,林勇.核心素养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新教师,2018(10):17-18

[3]徐太平.从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看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J]新西部(理论版),2012(Z3):247

[4]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1.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教师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