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7-27李海涛
李海涛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菏泽 274000)
脊柱脊髓损伤是骨科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由于脊柱部位骨质结构、神经系统以及周围组织均较为复杂,受伤后很容易发展至较为严重的情况,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且较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康复效果[1]。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不断分析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随着中医研究在临床治疗中的不断推广,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各类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在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患者机体内在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的变化,与西医治疗的联合应用能够起到内外兼治的效果[2]。 为此,该院于2016 年7 月—2019 年7月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引入中西医康复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相对比, 并围绕治疗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共计包含60 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依照1∶1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男女占比25∶35;年龄跨度30~61 岁,平均(50.41±6.53)岁;损伤原因:车祸12 例、高处坠落9 例、机械事故9 例。 研究组男女占比30∶30;年龄跨度30~62 岁,平均(50.74±6.65)岁;损伤原因:车祸14 例、高处坠落8 例、机械事故8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院伦理委员会已知悉该次所有研究内容且已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脊柱脊髓损伤诊断要求;符合研究相关治疗要求以及用药指征,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较好,能够完全配合参与该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相关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并自愿配合参与该次治疗及对照研究。
排除标准: 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或者高血脂等疾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存在骨盆骨折情况;合并脑外伤;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存在自体感染情况;临床资料查验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创伤情况开展相关手术及西药治疗。 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治疗:(1)中医治疗:通过通经活络处方进行活血化瘀治疗,该方剂包含海风藤、苍术、当归、牛膝、砂仁、白术以及桑枝,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方剂药物以及使用量进行适当的调节,配合镇酒店天真治疗,针灸治疗穴位为前顶穴、百会穴、合谷穴、外关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八风穴、前顶穴、夹脊穴、殷门穴、成山穴、足三里穴、昆仑穴等,针灸方式为电针辅助治疗,每分钟治疗60~80次。 (2)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时间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评分之后,确保患者骨折部位骨质结构处于认定状况,未见任何神经损害情况,康复治疗初期的作用部位主要为关节部位,首先辅助患者对全身关节进行被动练习,初期每天练习1 次即可,逐步提升患者的自主功能,随着患者训练时间的不断延长可适当增加训练时间以及训练强度, 同时需要重视对患者下肢的活动,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下肢静脉栓塞情况,训练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患者的保护,避免出现二次受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分级、对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以及不良情绪改善情况:(1)使用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表对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水平进行评分,评分等级为A、B、C、D、E, 神经功能以此顺序逐渐增强[3];(2)分组调查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评分包含治疗态度、治疗时效、健康教育以及治疗技术,分组计算评分均值后对比;(3)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进行分组评定,分组计算评分均值后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等级资料、计量资料用率频数和(±s)描述,行秩和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分级中B 级、C 级和E 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分组对比(例)
2.2 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评分
研究组对治疗态度满意评分为(93.4±2.3)分,对照组为(83.1±2.5)分(t=16.607,P=0.000);研究组对治疗时效满意评分为(93.6±3.6)分,对照组为(84.3±2.6)分(t=11.471,P=0.000);研究组对健康教育满意评分为(94.1±2.8)分,对照组为(83.5±3.1)分(t=13.898,P=0.000);研究组对治疗技术满意评分为(95.1±2.2)分,对照组为(82.9±2.4)分(t=17.759,P=0.000<0.05)。
2.3 患者治疗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情况
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1.3±3.2)分,研究组为(39.7±1.6)分(t=17.759,P=0.000);对照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50.9±2.9)分,研究组为(32.1±2.0)分(t=29.230,P=0.000<0.05)。
3 讨论
脊柱脊髓损伤往往为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造成,由于损伤位置特殊,一旦发生易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影响。 近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活动中大量器械引入,家用车辆增多,脊柱脊髓损伤发生率显著上升,已是当前我国非先天性残障成年人常见致残原因之一[4]。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患病后主要通过X 线进行检查,以此观察患者椎体前部以及后部高度,明确相邻椎体之间的位置,明确患者的病变情况以及对周围椎边的侵犯情况,完善相关治疗工作,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缓解患者痛苦。 临床治疗中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但患者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大个体差异,应用效果仍有局限。 近年临床各类疾病治疗在中医学上有了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中西医康复治疗结合传统西医治疗方案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中较单一西医治疗更具优势,其在实际治疗中通过针灸、推拿以及拔管等方式对患者各经络进行刺激, 得到强烈反应之后实现活血化瘀、止痛通络的治疗效果[5]。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气血均运行于体内经络系统,当其中经络瘀阻时可影响对应肢体功能障碍,与西医理论中神经损伤有一定相似性。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治疗手段,利用针灸刺激经络穴位可起到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疏导经络气血的作用,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广受认可,现代医疗活动中在脑卒中、膝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 在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中,针灸可刺激患者神经末梢敏感性,利于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6]。通络活血方首见于《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多年实践中于多种疾病辅助治疗中收获良好效果,将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可进一步帮助患者舒经活血。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开展之前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向患者介绍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受、发生原因以及注意事项,告知治疗中酸麻肿胀感均为正常情况,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同时需要选择相适合的药物对患者骨骼的康复及生长进行促进,提升患者骨细胞的分化速度,提升骨质生长状况,确保患者骨质在稳定的状态下开展相关治疗[7-8]。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治疗进展指导其进行相关肢体及系统功能的训练,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促进患者股指神经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该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分级中B 级、C级和E 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态度、治疗时效、健康教育以及治疗技术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可见,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系康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好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对于各项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好于对照组,实施中西医康复治疗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改善。该次研究结果与袁静静[9]相关研究中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该研究中实施中西医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也有所增强。
综上所述,中西医康复治疗的实施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