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价值研究

2020-07-27杨洁赵青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冠心病

杨洁,赵青青

(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山东济宁 2720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强工作压力、快生活节奏、不规律作息饮食等致使冠心病成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1]。 且冠心病会引起早搏的心律异常,早搏会使患者的心脏受损,甚至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都逐年升高,因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需要引起重视。 运动康复护理是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护理手段,在美国已经将运动康复护理作为常规护理治疗方法,在国内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案例并不多[1]。 为研究运动康复护理用于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该文2018 年12 月—2019 年6 月间对102 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情况以及心功能指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院收治的102 例年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 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26 例, 女性25 例; 患者平均年龄(66.41±6.81)岁,平均病程(14.62±3.15)个月;观察组男性27 例,女性24 例,患者平均年龄(71.84±7.13)岁;平均病程(17.32±1.91)个月。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心衰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人均知情同意该次研究;(3)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大脑功能失调患者、无认知能力患者;(2)有并发症以及其他癌症合并患者;(3)孕妇以及哺乳期患者;(4)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吸氧、休息、利尿以及血管扩张等方面的护理,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进行控制。 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随访记录。 干预时间6 个月,对实验组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基础性运动 (1)床上运动: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弯曲伸展运动,并且按摩患者肌肉使其放松增强活动性,每天进行30 min,分为2 次进行。 并且隔着4 h帮患者翻身。此运动比较适合病情刚稳定的时期。(2)床上的下肢运动训练:指导患者慢慢抬起双脚,随后抬起小腿,逐渐抬到与大腿平齐的地方,定住几秒,然后将腿收回到原位,每天进行五次该运动。 (3)上肢运动训练:让患者保持坐姿,双手向前伸,手心向下,从里往外画圈10 次。左右伸,往胸部位置画圈10 次。每天进行5 次运动。 (4)坐位护理训练:让患者坐在沙发上,每次坐30 min,每天2 次训练,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时间。

1.2.2 全身运动训练(1)医疗体操训练:给患者播放医疗体操视频,患者每天跟随训练,每天做20 min,每天做1 次训练。

(2)6 min 步行训练:患者的训练在医院的过道进行,患者每天训练30 min 左右,分为4 次进行,中间每次训练结束休息1 min,每次约为6 min。 在患者训练时提醒患者的步行速度尽量快一些,具体速度需要患者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对患者每次的步行长度距离进行记录。 开始之前先做准备运动,逐渐适应训练的强度。结束之前缓慢降低速度。对患者血压、心率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心功能情况 在治疗前将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诊断,再对所有患者相应治疗3 个月后,对患者的心功能再次进行诊断。 对各组的不同项目取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1.3.2 生活质量评分 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心态变化、自理能力、关系维系情况、环境及精神依靠等6 个维度进行评估,对六大方面的一百条项目进行打分,每条项目按照权重1~5 分不等, 得分的高低和生活质量的好坏成正比。

1.3.3 预后情况 对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要再次住院治疗及治疗后患者死亡的数量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数据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实验组在心功能各项指标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生活质量情况

经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再住院及病死情况

实验组病死患者1 例,对照组3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30,P<0.05)。实验组再住院率11.11%,对照组患者再住院率3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0,P<0.05)。

3 讨论

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导致不能输出足够的血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免疫能力也大不如前,如果在运动中不加以注意极易产生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现象,因此患者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劳动强度不宜过大。 许多患者都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术费用非常高并且手术过程中承担的风险性也极大[2-4],因此许多患者都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产生了恐惧,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还会出现血栓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必须引起关注[5-7]。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时间LVEF(%)LVED(mm)LA(mm)E/A 心胸比对照组(n=51)实验组(n=51)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40.21±4.37 44.70±4.36 40.18±5.41 52.51±4.28 61.39±4.62 59.76±1.65 61.86±4.58 56.76±1.37 44.35±4.23 42.49±1.26 44.27±4.19 38.54±1.29 0.94±0.41 1.22±0.21 0.95±0.43 1.43±0.27 0.61±0.08 0.57±0.03 0.60±0.09 0.53±0.0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分]

组别时间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 精神支柱对照组(n=51)实验组(n=51)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69.22±6.37 74.70±8.36 69.18±5.32 83.51± 8.12 70.39±6.62 74.76±8.65 69.86±7.58 86.76±9.37 67.35±7.23 72.49±6.26 67.27±6.44 84.54±8.29 69.94±6.41 73.22±8.21 69.95±7.43 84.43±9.55 67.61±7.08 75.57±6.03 67.60±7.29 86.53±9.22 67.22±7.23 75.12±6.34 67.34±7.65 85.13±9.02

在人们的固有思维当中认为“运动”是心衰患者的主要禁忌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当中也并不推荐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体育运动,而是推荐通过静养的方式降低心肌耗氧量。 但如果人体长期处于不运动的状态,或大多数时间卧床休息,则会导致四肢、躯干等肌肉群大幅度萎缩,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还会引发消化不良的症状。 因胃肠道组织蠕动时也需借助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当平滑肌萎缩时胃肠道蠕动不良,食物的消化时间也会相应增加,患者日常进食量大幅降低,免疫功能就会受到累及。 另外,长期静卧修养还会导致体内血液循环速度降低,深静脉内更容易产生血栓,使患者心、脑、肺等脏器栓塞概率提升,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因此,更加科学的方法不应严格要求患者静卧修养, 而是应根据其心衰程度和个人体力,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规范化的运动锻炼不仅不会增加心衰患者心脏的负荷,相反还可提升其身体素质和肌肉耐力,降低心肌运动时的耗氧量。 至20世纪90 年代时心脏康复理念已经被大多数医疗工作者所接受, 且美国心脏病学会在2005 年时就已经在相关医疗指南当中提出利用心脏康复运动和药物联用的方式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方案,推荐凡是处于心脏功能稳定期内的患者均可参与康复运动。

根据近几年临床研究显示,利用康复运动可以有效提升心衰患者心肌储备能力,且可改善心血管内皮组织功能,调节神经激素的分泌量,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也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延长其康复后生存时间。 大量循证医疗数据显示,慢性心衰患者少量运动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保障,且运动后人体摄入氧气量较静卧修养时更多, 不仅改善了通气量,也为心肌运动消耗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 在之前的研究中[3],因为患者的心室无法正常地舒张,心室的扩张性相应降低,致使患者不能正常呼吸。 也有其他的研究表明[6],患者是由于没有正常的呼吸系统而使运动受到阻碍,其中包含肺动脉压力异常增高而导致的肺动脉血管破裂、纤维化等。 患者进行运动时,血液不能充分流入到肺部,使每分钟二氧化碳的增量明显低于每分钟的通气量。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细胞代谢、能量转运等能力减弱,以及其他人体细胞组织功能紊乱,使医务人员认为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禁止运动,应尽量躺在床上休养。 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方法的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逐渐明白,如果一味地卧床休养,患者会出现抵抗能力衰退、身体各关节不灵活、肌肉萎缩、双肺更易感染等症状。 虽然不合理运动会对冠心病患者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起的积极作用,医护人员应该通过适当的运动康复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从而使心脏得到相应锻炼,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实验组在生活质量、预后情况以及心功能等指标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并且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冠心病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