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惩罚 需要高超的艺术

2020-07-26袁红英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惩罚公平

袁红英

摘 要:学生的委屈没有得到老师正面的答复,反而将面临加重惩罚的可能,这样的处罚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分析了教育惩罚的重要性,及科学艺术惩罚学生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教育惩罚;教育艺术

经常会听到正在接受老师批评的学生这样抱怨:“你凭什么惩罚我,你为什么只惩罚我,你以为惩罚我就有用了吗?”

学生的委屈没有得到老师正面的答复,反而将面临加重惩罚的可能。我不禁思考:如今,媒体关于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惩罚的报道越来越多,惩罚似乎成了不少教师惯用的手段,但又有多少老师曾静下心来思考过教育与惩罚的关系,而惩罚的目的、原则和后果又是什么?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简要谈谈对教育惩罚的理解。

一、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的强制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也认为:“学生犯错误,教师去惩罚,是教师的岗位职责。”由此可见,教育也需要惩罚,惩罚是教育的特殊手段之一,是教育的辅助。

然而,在社会舆论的扭曲性监督下,教育惩罚遇到了颇多质疑。一些教师都不敢批评学生,生怕背上“违背职业道德”的罪名。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则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在现实的真相面前,在挫折和失败中崩溃,不能经风雨,不能傲风雪,不能抗挫折。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惩罚,不是人为可以回避的。我们也经常看到电视主人公这样哭喊“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既然社会生活中有这样真实的一课,教育者为什么要人为地回避?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博士在《我的教育思考》中这样阐述:教育本身就包含惩罚的因素,它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對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的强制力,但不等于体罚。

二、惩罚,岂能成为教育的狼牙棒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但是,完整的教育不一定非要有惩罚。惩罚,更不能凌驾于教育之上。

我不禁要问:惩罚,难道就是教师手中任意挥舞的狼牙棒?教育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治”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树立一种责任感、一种自信、一种健康的心理。否则,它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

曾经看过一则关于“风和太阳”的寓言,说太阳和风比威力,狂风大作,想把行人身上的衣服都刮走,但却无济于事;太阳只是微微露出了笑脸,行人就自动地把衣服从身上脱去。

惩罚好比狂风,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教育者应该以爱的方式引导着孩子,让他们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改正缺点。在爱的沐浴下,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三、惩罚,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艺术

教育,既需要惩罚的强制力,又反对盲目的惩罚,切不可视惩罚为凌驾于教育之上的狼牙棒。真正的惩罚,应该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艺术。

(一)惩罚应以规章制度的合理制定为依据

惩罚是建立在规范、制度基础上的。惩罚的依据、方式、力度等,最好要经过学生民主讨论通过,文字落实,形成规章制度,排除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随意性和专制性,保证惩罚措施制定程序的民主和内容的合理,实行按约惩罚。否则,教师的惩罚就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

记得我第一次做班主任,开学才几天,就有值班老师说我班个别男生夜自习开始前5分钟还在篮球场运动,夜自习开始后满头大汗,一直无法静下心来。我知道后给予严厉批评,欲将惩罚他们走读3天。学生的话让我愣住了“老师,你凭什么惩罚我们,校规校纪可没说打篮球要受处罚啊?又没上课!”

是的,我惩罚学生的依据是什么?这样惩罚是否合理?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我意识到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立即召集班委草拟《班级公约》,并在公示两周、试行一月后,请学生复议生效,全班正式推行。让我惊奇的是,那几位爱打篮球的学生再也没有出现开学初的类似情况。后来,我在《班级公约》上看到了他们的签名,这就等于师生间达成了一种契约。遵守契约规定就是兑现自己的诺言,违约则意味着将遭到约定的惩罚。因此,学生更易信守诺言;即使“违约”,也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

(二)惩罚应以规章制度的公平执行为前提

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教育的惩罚就没有合理的依托;而制定规章制度却不能坚决执行,惩罚就会成为一种制度摆设。能否坚决依据规章制度执行是惩罚措施能否产生震慑作用和教育引导的关键。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始终坚持制度的有效执行。不管何时何人,只要违反规章并达到惩罚程度,一律按规章执行,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究”,不徇私,不偏袒,坚持公平执行原则。

公平是教育惩罚应该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如果惩罚违背公平,教师失去的将是师德,违背的将是潮流,助长的将是罪恶。而事实上,教师对学生好恶判断的天平很容易倾斜,偏向成绩优异的“乖”孩子一侧,以致在教育惩罚时极易违背公平。

记得有次没收了一位学生(小甲)手机,鉴于该手机并不具备上网功能,仅能收发短信和通话,且孩子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并有诚恳悔意,家长又一再表示会加强督促教育,更为了给孩子改过机会,我把手机还给了家长。接下来的日子,小甲看我的眼神多少流露出感激,行为表现也更加规范优秀。我甚至觉得,当初对小甲的仁慈、不惩罚是明智的决定,我多少还为此沾沾自喜。但几个月后,班级又一位学生(小乙)的手机也被我没收了,处理时,小乙异常愤怒地说:“老师,你不觉得你处理违规缺乏起码的公平吗?”我责问:“哪里不公平?我对你的处理哪一点不是按照班级公约执行的?当初同学们可都是在公约上签字承诺的。”小乙情绪更为激动地说:“老师,你对我的处理是按照班级公约执行的,我没意见。但是你对小甲却放宽处理,他被没收的手机你却还给了他。这难道就是公平吗?难道他的学习成绩比我好你就可以在同类事情处理上随意制订双重标准吗?”

小乙的一席话竟让我无言以对,惭愧万分。是的,没有公平地执行惩罚,哪能有效地贯彻规章。我不禁想起孙武练兵的故事:孙武帮吴王阖闾训练宫女,三次申明军令,却连续出现宫女不从军令而有违法令的情况,孙武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严谨态度杀了两名违背军令的吴王宠妃,即使吴王说情也没办法。孙武斩妃明纪,“罪必罚,罚必公”,为后人广泛传唱。教育惩罚中,教师也务必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公允惩处,这样才能浇灭惩罚时学生心中可能燃起的怒火,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让惩罚变成辅助教育、提升素养的手段。

(三)惩罚应以辅助教育和提升素养为归宿

惩罚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辅助教育的手段,任何以罚代教的行为都是教育失职的表现。

“学校惩罚”与“跳楼”挂钩的数量那么惊人,其中折射出惩罚对学生多大的心理冲击,更透视出这种惩罚教育的简单粗暴和潜在危害。班级管理中,如果把惩罚作为不二法宝,甚至以罚代教,必将招至祸患。心生敬畏,方能学会守规。惩罚,应是一把悬在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敬而畏之,畏而远之。但是,惩罚绝不是任意挥舞的狼牙棒,它只能显示教师的教育无能,去残暴地刺痛学生敏感的神经。真正的惩罚,关键要把控适度,既不可随意实施、提升或降低惩罚的对象、标准、力度,又要注意惩罚时适可而止、灵活应变,切不可粗暴机械,特别是遇到规章制度未明事项和教育惩罚突发事件时。

曾看到一个报道:澳大利亚几个少年放火把森林烧了,烧死烧伤很多人和动物。澳大利亚政府的惩罚措施是,让他们挨家挨户去道歉,安慰受伤者及其家庭。当他们去道歉时看到被大火烧伤的人,触目惊心,终生难忘。这样的惩罚,远比粗暴的打骂明智,它是一种浸润着爱的教育,很好地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敬畏意识深深地植入了孩子内心,润物无声,这大概就是惩罚教育的归宿吧,即辅助教育、提升素养。

教育,离不开惩罚,它是教育规范的底线保障。教育,更呼唤惩罚的教育艺术。惩罚教育,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公平的执行规范和正确的教育追求。惩罚的艺术远比惩罚本身重要,而艺术,需要打磨、雕琢,需要我们教育人共同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惩罚公平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笨柴兄弟
Jokes笑话
“墙化”更需“强化”
必须公平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