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财务管理视角,浅谈制造企业的原材料运输成本控制

2020-07-26郑绮珍

财会学习 2020年20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郑绮珍

摘要:本文就原材料运输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从财务管理视角,为企业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供可行有效的财务控制方法。

关键词:制造企业;原材料运输成本;成本控制

引言

当前中国市场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提高效率降低支出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迫在眉睫。物流成本是制造企业主要的成本之一,其中运输成本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0%-50%,因此加强运输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原材料运输成本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一)原材料运输成本的定义与构成

原材料运输成本是指在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因原材料的运输活动而发生的全部成本。原材料运输活动是指原材料由供应商所处位置运输至企业所处位置或企业指定位置的过程。

原材料运输成本的构成主要为:运输工具相关费用(运输工具折旧、保险、维保费等)、运输人员相关费用(司机、装卸、调度人员的薪酬等)、运输工具所需燃料(汽油、燃油等)、其他费用(过路费、港口使用费、机场建设费等)。

(二)原材料运输成本的简化模型

原材料运输成本 = 原材料运量*运输距离*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价格

例如,原材料运输成本=5KG*1,000 KM*0.01元/KG/KM

(三)原材料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从原材料运输成本简化模型可以看出原材料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1)运输重量/体积。

(2)运输距离。

(3)运输工具(运输工具影响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价格,一般情况下,水路运输的价格低于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价格低于航空运输)。

(4)装载率(装载率=实际装载量/最大可装载量*100%,即对运输工具的有效利用率,影响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价格,装载率越高单位价格越低)。

二、原材料运输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物流运输相关的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很多企业都面临物流运输相关专业人才的短缺。这种人才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专业出身的人才数量较少;另外一方面是会应用最新物流技术、拥有先进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较少。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可能会使企业在运输工具的投资上、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出现欠缺,造成企业对于物流运输成本控制力不从心,企业无论从全局上还是从细节上都很难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二)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由于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正常运营中对物流运输、物流运输成本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较少。当然在企业原材料品种较单一时,可以使用Office等简单的软件来统计信息,但当原材料品种非常多时,这些软件就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了。

物流运输、物流运输成本相关的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划类,涉及路线规划以及运输成本的模拟计算等,这类系统主要是用于事前控制,在成本发生之前帮助企业合理地规划和选择运输方案;另一类是功能类,涉及运输订单信息、实际运输成本结算等,这类系统主要是用于过程控制,帮助企业将运输成本的控制落到实处。在原材料品种较多时,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会造成数据量的不足,难以进一步分析找到成本优化的方向,使企业对运输成本的控制非常被动。

(三)忽视业务指标的控制与考核

通过简化模型可以看出运输成本的三个基本动因:运输量、运输距离与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价格。现在大多数企业仅停留在对原材料运输成本等财务指标上的控制与考核,忽视了运输量、装载率、运输距离等非财务指标,但事实上恰恰是这些业务指标的好坏影响了财务指标的好坏。企业忽略这些业务指标的控制与考核,造成了对运输成本的控制没有着力点,出现问题也没有办法做到对症下药。

三、原材料运输成本的财务控制方法

(一)预算管理

1.预算管理的定义与优缺点

首先先介绍对原材料运输成本最基础的控制方法“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筹划,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进而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通常企业对于原材料运输成本都会使用预算管理进行控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量简单考核方便,缺点是属于粗放式的控制,难以精细化管理。

2.预算管理应用的关键点

将预算管理工具应用在控制原材料运输成本时,有如下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在预算编制流程上,建议使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因为业务部门(物流部)对原材料运输成本的实际情况了解最多,仅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会使预算无法反映真实的状况,这样的预算很难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同,可能对后续预算的执行产生阻碍,而仅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因为只采纳了业务部门的数据,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预算松弛。综上,采用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结合的方法最为推荐,通过管理层与业务层的信息传递,最终的预算就比较能反映双方共同的意志。

其次在编制方法上,推荐使用弹性预算,因为原材料运输成本与制造企业的产量基本正相关,而产量在一个周期内会产生波动,所以考核对象建议采用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总原材料运输成本/总产量)。

在编制周期上,大多数企业都是1年编制1次预算,建议平时可以进行2~12次滚动预测,以便跟踪运输成本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关于额外预算的申请,原材料运输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例如恶劣天气、供应商产能不足、供应商罢工等,发生这些情况时,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用速度更快地运输工具,例如原本使用运输周期较长的海运运输,此时就需要更换为运输周期较短的航空运输。速度更快地运输工具往往价格较贵,导致产生额外的运输成本,这些成本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审批制度,由业务部门进行报批,审批通过后才得以使用这部分额外预算来开展工作。

预算管理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时地监督原材料运输成本,并将其控制在企业认为的合理范围内,从而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标准成本法

1.标准成本法的定义与优缺点

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进而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其中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找到差异发生的根本原因,缺点是对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要求较高,所以推进标准成本法较有难度。

2.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实际成本的计算

在预算管理中,通常原材料运输成本的财务指标为: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所以需要先计算标准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根据原材料运输成本简化模型继续推导:

标准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单位产品所需原材料A的标准运量*标准运输距离*标准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价格+单位产品所需原材料B的标准运量*标准运输距离*标准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价格+…=∑(单位产品所需原材料标准运量*标准运输距离*标准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价格)(见表1)。

以下将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名称简化为TCPU(Transport Cost per Unit),标准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标准TCPU,实际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实际TCPU,以便使用。

标准TCPU的计算:在某个产品对应的原材料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定制的信息管理系统计算,在产品的BOM表中为所有原材料匹配上标准运输量、供应商、供应商与企业生产工厂的标准距离、运输的方式、标准运输价格等,设置好计算逻辑后,系统就可自动计算出标准TCPU。

实际TCPU的计算:在现实情况下,一个集装箱或一辆卡车中包含着各种产品的原材料,需要将一个集装箱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中,可根据各种原材料的实际运输量对运输成本进行分摊,最终汇总归结到某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运输成本然后除以该产品的产量。

3.成本差异的分析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相应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当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时,形成超支差异;当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时,形成节约差异。具体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的成本差异=实际TCPU-标准TCPU

在计算标准TCPU时,使用的是标准运量和标准运输距离,并假设运输工具的装载率为100%,标准TCPU的计算是在理想状态下的一种成本预计,然而真实状况并不如此完美,运输时会遇到交通堵塞、恶劣天气耽误运输时间或增加运输距离,也同时会存在卡车或集装箱没有装满时就需要发运的情况,所以实际TCPU和标准TCPU必然会有差异,关键是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实际TCPU和标准TCPU相比,所需原材料的运输量基本是相同的,但实际运输距离与标准运输距离存在差异,实际运输工具与标准运输工具可能不同,实际装载率也基本低于标准装载率(100%),正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了实际TCPU与标准TCPU差异的产生,那么就继续将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的成本差异继续引申为:

单位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的成本差异=运输距离差异的影响+运输工具差异的影响+装载率差异的影响+…

以下来介绍各种影响的计算,以装载率差异的影响为例,假设实际装载率测算出为8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标准TCPU的装载率由100%替换成80%,得到新的标准TCPU。

装载率差异的影响 = 新的标准TCPU-初始标准TCPU

运输距离差异的影响和运输工具差异的影响计算方法类似,直到能解释大多数的成本差异,例如成本差异总数是100元,其中装载率差异的影响计算出为70元,运输工具差异的影响为20元,那么就能知道是装载率以及运输工具的问题造成了超支差异需要优化,可将这一信息传递给业务部门(物流部)引起他们的重视,从而推动业务部门在提高装载率和调整运输工具方面寻找优化的方案。

通过标准成本法,财务部不仅可以将原材料运输成本信息及时反馈給业务部门(物流部),而且可以帮助业务部门(物流部)有的放矢地优化原材料运输成本,随着业务的不断改进,实际TCPU会逐步向标准TCPU靠近,从而达到对原材料运输成本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137-167,290.

[2]顾睿.解析外贸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控制方法[J].科技风,2016(22):171.

[3]刘萍,程娟.浅谈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控制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0):72.

[4]张成东.浅析物流运输成本及控制[J].中国储运,2008(8):115-116.

[5]赵华武.运输成本的控制[J].交通世界,2013(24):234-235.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