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实施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0-07-26傅丽梅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政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要树立政治意识、课程资源意识,有意识地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与理念,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巧妙渗透的策略,以期巩固思政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担当。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爱国情怀;国家安全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被誉为“民族之心”“民族之魂”。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与载体。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思想与意识存在很大的动摇性,此时对其施以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益于其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的培育。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政治学科,需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其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职责,将自身打造成坚实的爱国主义阵地,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旋律。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
(一)是爱国主义时代教育的客观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教育的呼唤。爱国主义根植于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开展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将爱国主义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下去。为推动《纲要》的实施,2020年1月1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2020年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不难发现,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工作者,要坚决贯彻和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理念,自觉、积极主动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要求
首先,从课程性质上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因此其本身具有内在的思想政治与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命,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好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其次,在课程思想政治理念下,各个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学科一起进行协同教育,这要求所有学科都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教育主题,道德与法治学科更要发挥其学科引领功能,落实好、贯彻好爱国主义教育职责。
(三)是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各学科教学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就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也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关,尤其是政治认同素养、公共参与素养等更直接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比如,政治认同要求青年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性认同与道德自信,要求热爱和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等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涵。又如,公共参与要求青年学生做到热爱和关心国家事务,积极主动地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致力于投身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的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这也是爱国主要的本质表现。
二、 爱国主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时政教育中突出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学科,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注重时事政治教育。通过关注时事,了解国家的国情与形势,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国家发展,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职责。教学中,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到通过电视新闻、报纸、网站等途径浏览时政新闻,对国内外大事尤其是与中国相关的时政要闻有所了解。这样有益于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国家形势,尤其是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感受中国梦的美好。另一方面,笔者给学生们树立榜样,将阅读时政新闻作为每日的必备功课,并有意识地选择重大的、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与学生进行广泛探讨。
比如,围绕2019年9月27日的国内要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7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引发了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其中,韩国建国大学国际通商专业教授金旭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令全世界瞩目。中国让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将这则时政新闻素材引入课堂,开展深入的师生、生生对话,让学生谈谈从新闻中获得的重要信息内容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与见解。虽然这样的课前“开胃小菜”时间只有短短三五分钟,但是正是在时政教育中,学生形成了心系国家发展的习惯与情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随处可见,关键是教师要有“用教材教”的理念,善于挖掘好、利用好教材中有价值的教育素材。就爱国主义教育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第一是通过“三史”教育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尤其要突出改革开放史的教育。比如,在九年级第一单元《坚持改革开放》的这一课的教學,围绕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的进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着当代中国命运,也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在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国家坚持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的国家战略决策的内涵。
第二是通过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我国基本制度”“民主与法治”“人民当家作主”等教学板块来让学生感受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还可以从《中国人 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等单元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了解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感。
第三是通过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维护祖国的安全,堅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关心国家,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单元的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通过让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的了解,认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对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抵制、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三)实施有意义的爱国主义主题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要实现知情意行的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倡导综合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当下,围绕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学习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获得真实、深入、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在《坚持改革开放》这一知识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用微镜头晒晒你和家人的幸福生活。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通过真实的图片、文字记录祖辈、父辈、自己不同阶段的生活状况,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变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成就。学生可以通过人物采访、摄影作品等丰富的主题学习活动形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在真实的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亲历了知识,感受了真实的生活,对改革开放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改变的认识也更加直观和深入。又如,《中华一家亲》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书信互动,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了解民族地区的真实社会生活状况,在互动中加深彼此的认识了解,加深彼此的情感,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识与感受也会更加深刻。
三、 结语
根据《纲要》与《方案》的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当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重要主题,也将成为时代教育的标志符。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堂责无旁贷地应当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与前瞻性,自觉主动地探索爱国主义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的有效策略,不仅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巧妙渗透,而且可以大张旗鼓地强化主题,通过多种融合和渗透途径,在课堂上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旋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Z].2019.
[3]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Z].教党[2020]11号,2020.
[4]冒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5]梁位源.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9(9):137-139.
[6]陈思源.浅谈部编教材下初中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J].科教导刊,2019(4):35+37.
作者简介:傅丽梅,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仙游县郊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