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就动机视角分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20-07-26张悦李璧镜
张悦 李璧镜
摘 要:文章结合中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对学困生的分类,将高中数学学困生(以下简称“数困生”)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动力型、学习不得法型、思维欠缺型以及外因导致型,从成就动机理论视角出发,分别对四种类型的数困生进行其特点的分析,采用激发数困生成就动机的方式,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对四种类型的数困生提出转化策略。
关键词:成就动机;高中数学学困生;数困生转化;数学课堂
一、 成就动机理论的概述
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系统概述。麦克利兰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的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一种带有激励性质的成就动机理论并以此来解释人们在工作中的动机,并将成就动机理论划分为三大类,即“三种需要理论”: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亲和需求。阿特金森对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他更强调人内部的认知过程,并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将其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
二、 高中数困生的界定和分类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对数困生的概念的界定已超过90种,其定义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最后一次定义大致为:由可能发生于人的各个阶段的由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种病理性现象所导致的一类学生。我国目前比较广泛的对数困生的一种定义是,智力正常,学习效果低下,没有达到国家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的学生。鉴于以上两种对数困生的定义,文章将数困生定义为智力结构存在缺陷或非智力因素缺失,导致在高中学习阶段数学学习成绩偏低、数学学习意识较弱、数学学习动机较差的学生。
为了使数困生的转化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我们以学困生的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文章对数困生的分类是根据中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对学困生的四种分类。《标准》中提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质上反映的是数学的思维品质,因此思维的欠缺也是形成数困生的一大重要原因。由此,文章不考虑先天智力不足而导致的数困生,将高中数困生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动力型、学习不得法型、思维欠缺型以及外因导致型。
三、 不同类型数困生的特点分析
(一)动力型的数困生的特点分析
动力型的数困生是指学生头脑灵活,但非智力因素薄弱,导致缺乏学习动机。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懒惰、意志力缺乏、不爱动脑动手、学习动机不明显等。但这类学生往往思想上有独特的见解,头脑灵活。
(二)学习不得法型的数困生的特点分析
学习不得法型数困生是指学生学习比较刻苦,但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这类學生在学习之初有比较高的学习动机,但因为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等原因而导致这类学生成绩逐渐降低、学习动机逐渐减弱。
(三)思维欠缺型的数困生的特点分析
思维欠缺型的数困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对数学内容和定理等概括能力较弱、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逻辑能力较差等。这类学困生不同于以上四种类型的学困生,是基于数学问题中产生的一类学困生。
(四)外因导致型的数困生的特点分析
外因导致型的数困生是指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正常,学习能力正常,但因家庭变故、校园霸凌、社会不良习气等问题而导致社会关系、同伴关系存在问题。表现为品德缺失、思想僵化、丧失学习的欲望等。
四、 激发成就动机,促进不同类型数困生转化
通过对外因导致型的数困生特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这类数困生是由不可控的外因形成的一类学生,仅在课堂中进行转化将是徒劳无功的。因此,对这类学生进行转化,首先应消除客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并协同家长和学校对学生进行疏导,促进其心态的转化,继而再从学习上进行帮扶。基于此种情况,下面给出其他三种数困生在课堂中的转化策略。
(一)“情境教学”—激发动力型的数困生成就动机
《标准》中指出: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残酷的高考形式使课程实施更多是以提升学生成绩为中心,丧失了数学本身的价值和趣味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增加对学生兴趣以及情感的关注。
例如:以“等差数列的定义”小节的知识点为例。在讲授等差数列的概念时,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心理认同。如“同学们知不知道在古代我们的宗族就在大规模的发展,那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在春秋时期,小宗宗法规定小宗为四世,同时代稍后出现了九世的四服亲属群体,至汉代出现九世的宗族观念,再后来又发展出十三世宗族的架构。由四世到九世再到十三世,5、9、13,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以此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动力型数困生认同感的形成,也有利于学困生成就动机的激发。
(二)“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习不得法型的数困生成就动机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通过自由发言或讨论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成就动机。
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道题,并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多个思路进行求解。“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这道题目,等差数列{an}中,a1<0,S9=S12,问: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各位同学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求解这道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经过讨论后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三种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利用数列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第四种最为典型的解题思路。“第四种方法实际上是找到数列{an}的转折项,采用基本量法解不等式an=a1+(n-1)d≤0an+1=a1+n d>0,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的方法”。并补充d<0时,求Sn取最大值的求解思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总结并归纳求解的方法,解决了学而不得法型数困生的问题,提升了学习成就感,激发了学困生的成就动机。
(三)“数学猜想”—激发思维欠缺型的数困生成就动机
《数学与猜想》一书中波利亚强调学习数学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进行猜想,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独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中线面平行”小节知识点时。在立体几何证明题中,辅助线对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19年全国Ⅰ卷中立体几何题为例,引导学生对证明线面平行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进行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图1,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证明:MN∥平面C1DE”。在证明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以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根据前面学过的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同学们思考,要证明线面平行实际上可以转化为证明什么呢?”当同学们回答出来要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时,再进一步让学生猜想,“线线平行是指直线MN∥DE吗?如何做辅助线才能证明呢?”学生结合已有辅助线的构造方法不断进行尝试,并在此过程中梳理解题思路,由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五、 总结
数困生的成因和类型是复杂的,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困生应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使数困生的转化更有效率性。其次,从激发学生成就動机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标改革以来,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在处理学困生转化的问题时,不应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应关注学生动机的培养。
除此之外,建议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每个学习步骤进行评价。例如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的工作包括:发现提出问题—模型的选择和建立—求解模型—给出模型的结果和解释,在进行这些步骤时,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参与指导,更重要的是对每个步骤完成的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进行弥补,又可以减缓学困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闫向连.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76-177.
[2]王本法.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模式论述评[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9-71.
[3]郑秀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4]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课题组.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报告[J].普教研究,1996(2):31-34.
[5]刘国民.“学困生”类型、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59-60.
[6]杜靖.汉人宗族发育过程中的等差数列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7,28(1):122-127.
[7]陈桂芬.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推理猜想引导:评《数学与猜想(第二卷):合情推理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9(8):124.
作者简介:张悦,李璧镜,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