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

2020-07-26杨辰耘

考试周刊 2020年6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杨辰耘

摘 要:随着教改进程的深入,教学模式出现了大范围的改变,教师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且结合课程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出发点是值得赞赏的,但实施的过程存在与目标不符的行为。文章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着眼于教学现状,提出完善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偏好于阅读娱乐性和指向性的文字内容

应试教育有着强烈的结果导向,希望学生获得什么成绩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性意识,由此意识造成的后果便是,学生选择阅读的数目带有一定的指向性,选择与自身学习相似的书籍内容,以期提升语文成绩。此种阅读方式属于典型的功利性学习行为,不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为出发点,而是针对成绩提升所需要的因素和促进性内容来决定阅读的时间和类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均衡发展的水平。并且受到互联网普及的冲击,学生更愿意浏览电子文档,由于网络上的文字水平良莠不齐,学生很难从大量的信息中准确获取有积极意义的文字内容,而且学生在网络上阅读偏向娱乐性。自发的选择轻松有趣的内容,很容易被音频和视频画面所吸引,降低了阅读时间,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阅读结束后缺乏反省性认知过程

反省性认知过程指的是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了解程度,而且包括控制能力形成的水平预估。当前初中阅读呈现出缺乏反省性认知过程的局面,学生在一个时段的阅读活动结束后,很少对自己通过此次阅读行为的收获加以反思,没能对阅读过程有意识地监控,从而形成反省性认知。对于阅读层面来说,反省性认知主要是针对学生参与一项阅读活动的收获,明确过程中的得失、确定自己提升了哪方面的技能水平、收获哪些阅读方法,如若有教师参与,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又具备哪些表现等,类似于上述内容的认知是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欠缺的部分。

(三)阅读教学模式的选用不具有科学性

由于现行的教学模式是未经过大量教学实战经验优化的理论性方法,面对不同特点和不同认知层面的学生应适当调整教学模式的使用方法,但此种优化意识并未在教师的意识中占据主要地位。教师本应该充分发挥权威意见的引导任务,对学生分析文字给出的不同意见予以肯定,但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并未发挥此项作用,教学呈现出意识上提升,但效果收效甚微的现象,值得所有教师深刻反思。虽然科学性制定教学流程的路还要走很远,但是从学生逐渐希望教师尊重自己的想法这一现象可以预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二、 现状反思

(一)指向性转变为策略性阅读模式

学生阅读文字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阅读能力,而通过有指向性的挑选阅读内容,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地养成的,因此教师应当渗透策略性的阅读模式,即在开始阅读前摒弃阅读什么内容的考量,转变为怎样阅读的思考,改变意识的方向,充实阅读策略的内容。例如:信息提取和概括策略,信息提取是从文章中筛选出可以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相符的有用信息,其中包含三个层面的筛选过程。首先学生根据自身经验,以自我认知的層面出发,对文字内容作简要分析,是从读者的角度开展的信息提取活动;其次,以分析行文架构为主要目的,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最后,站在作者的角度,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与文字和作者交流,深入提取符合文章主题思想的信息。基于此三方面的信息提取过程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前提,只有准确地分清立意,才能够为后续深入文章内部分析铺路。提取信息之后,要对信息加以概括,过去教师选用的概括手段是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有用信息浓缩,重现原文精髓,如此过程对学生由阅读向写作过渡是一种抑制,不利于学生形成特色的写作手法和构思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对文章重点信息加以提取和概括。

(二)拓展阅读的广度

传统教学的阅读方式集中在阅读教材中课文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与作者对话,但阅读面较窄,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阅读应当着眼于生活,扩宽阅读的广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加深学生对母语肯定程度和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选取合适的扩展角度,加强学生阅读的意识,以教材为基点,向课外文章扩展。例如,教师可以就教材中节选的著作加以展开,鼓励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用整体性眼光解读作者,明确行文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部分,扩充阅读内容的深度;也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使学生感受该作者在写作时常用的写作手法和描写人、物选用的表现技巧,形成规律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体味不同写作背景和写作环境下催生的写作手法的差异,有利于对中外文化的发展过程加以区分,体会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作者创作的不同之处。教师根据教材可延伸的方向有很多,不局限于上文列举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延伸课内阅读的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魅力。

结合上述两点反思,在解读《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内容时,教师以表1所示的部分教学流程展开与学生的交流,为上述两点内容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

教师提问:“学生们概括出的内容是根据文章的哪些部分得出的?”

学生回答:“主要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句,从中心句中提取的重要信息。”

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的前期阶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句,形成以主旨句带领阅读文字的方式,便于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减少跑题偏题的情况。

教师提问:“同样是描写冬天的景色,你能根据你所读的书籍内容,给其他同学拓展不同作者描写冬天选用的手法吗?”

学生踊跃发言,举出《冬天》(老舍)、《冬天的早晨》(普希金)等,积极与小组成员分享不同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与老舍的写作手法对比。

由同一写作内容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互动频次,并反作用于教材文章,提升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认知程度,逐渐内化,形成完备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