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炎患儿心理行为特征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

2020-07-25钟晓红黎群娣叶巧媚孙善恩陈智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攻击性支气管炎重度

钟晓红 黎群娣 叶巧媚 孙善恩 陈智敏

小儿支气管炎是因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引发的支气管炎症,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1-2]。目前,多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而慢性支气管炎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用药,部分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疗效。心理因素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消极心理会影响患儿的治疗信心,降低治疗依从性。目前有关支气管炎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和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炎患儿心理行为特征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儿79例,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2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26例儿童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6岁,平均(4.25±0.50)岁。轻度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5岁,平均(4.05±0.2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4 d,平均[6.55(0.35)]d。中度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6岁,平均(4.20±0.4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3 d,平均[6.40(0.25)]d。重度组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6岁,平均(4.55±0.3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4 d,平均[6.35(0.15)]d。4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支气管炎诊断参照《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3]中慢性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每年至少3个月发生反复咳痰、咳嗽或喘息症状,并持续2年及以上;或经X线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均为学龄前儿童,年龄≤6岁;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合并精神疾病;无法语言沟通。

1.3 方法 由专科医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成调查小组,对4组儿童进行调查,现场发放艾式儿童行为量表(CBCL)[4]以及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由其家长代为填写,并当场全部上交。健康对照组儿童如不存在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可由其家长根据以往用药执行情况代为填写。(1)CBCL量表。内容包括退缩、焦虑/抑郁、躯体主诉、社交问题、攻击性、违纪、思维和注意问题等维度,每项按没有、偶尔、经常分别记为1~3分,得分越高则心理行为问题越严重。(2)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嘱执行、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按时作息等,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依从性越好。该问卷Cronbach’s α为0.815,重测效度为0.75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一般线性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4组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评分比较 4组儿童的CBCL量表8项评分重度组最高,其次为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组儿童CBCL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4组儿童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4组儿童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对照组最高,其次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儿童治疗依从性得分比较(分,

2.3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与治疗依从性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退缩、焦虑/抑郁、躯体主诉、社交问题、攻击性、违纪、思维和注意问题等与治疗依从性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与治疗依从性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需长期用药,不仅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限制患儿各种运动,也会导致患儿因长期用药产生焦虑、抑郁、攻击性行为等多种心理问题,影响治疗依从性,加重病情,产生恶性循环[5-6]。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儿童的CBCL量表行为问题8项评分重度组最高,其次为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最低,且重度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退缩、焦虑/抑郁、躯体主诉、社交问题、攻击性、违纪、思维和注意问题等与治疗依从性均呈负相关(P<0.05),说明支气管炎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分析原因在于,支气管炎患儿病情较严重时,需接受住院治疗,导致患儿与周围的朋友分离,无法进行户外运动,会使患儿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甚至因此对周围的医护人员产生攻击性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影响疗效[7-8]。且病情严重的患儿治疗时间较病情较轻者长,治疗方法更复杂,对依从性要求更高,而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会延长其治疗时间,加重患儿的消极心理,形成恶性循环[9-11]。

相对于健康体检儿童,支气管炎患儿更易因无法适应陌生环境、不满治疗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此类患儿对负性情感体验较强,对医护人员及家人的态度较敏感,容易误解他人的想法,会因不合理的认知产生退缩、攻击性行为、违纪、思维及社交问题等,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此类患儿也会因他人的夸奖或疾病好转而出现极度兴奋情绪,而此类过激情绪会过度消耗患儿的精力,影响患儿的认知及应对方式,进而导致患儿逐渐不愿表达内心情绪,导致心理压抑,丧失治疗主动性。陈多姿等[12]于研究中通过比较健康组与不同病情的肺炎患儿心理行为特征及生活质量得分,并分析其心理行为特征与生活质量得分相关性,表明其心理行为特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本研究相似。因此,为提高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与患儿家长合作,对患儿强化心理干预,采取针对性措施纠正患儿的负性情绪以及不良的心理行为特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支气管炎患儿消极心理行为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需减轻患儿消极心理行为特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攻击性支气管炎重度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宫斗剧重度中毒
二维码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