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症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
2020-07-25代芬游玲张璐黄岚
代 芬 游 玲 张 璐 黄 岚
人们寿命不断延长,但寿命延长并不等同于健康,且年龄增加通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衰弱[1]。衰弱是指多个系统生理储备和耐受力下降,导致个体对不良结局易感性增加的老年综合征[2]。衰弱症患者可使运动和认知功能减退加剧,疾病的发生和病死率明显增加[3]。研究表明,衰弱是可以预防的,及时评估和干预可逆转衰弱过程[4]。衰弱症合并肺心病在心血管内科常见,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及节律的改变、胸腔积液、肺淤血、肺部感染甚至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态欠佳,活动无耐力等严重并发症。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能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通气,改善患者的肺功能[5]。本文基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方案,结合微视频进行多样化指导,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陆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衰弱症合并肺心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69~75岁,平均年龄(70.5±3.7)岁,观察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70~79岁,平均年龄(73.6±5.2)岁。患者均完善肺功能等相关检查,按照专科护理予以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纳入标准:(1)诊断为衰弱症合并肺心病的患者;(2)意识状态良好,能理解并配合治疗护理工作;(3)年龄>68岁;(4)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法配合;(2)伴有严重的心肺脑血管疾病;(3)不能良好沟通、认知障碍。本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锻炼方法
1.锻炼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锻炼法,即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授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效咳嗽等,并讲解围手术期疾病相关康复知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呼吸功能锻炼方案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见表1。
表1 呼吸功能锻炼方案
2.质量控制:实施科内三级质量控制,护士长及管床医生根据心功能级别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计划,拟定措施计划表,悬挂患者床边,责任护士负责落实各项措施,责任组长核查措施计划表完成情况,指导呼吸功能锻炼的规范执行,护士长负责督查整个计划实施进度并定期召开专项管理小组质控会议及时纠偏。
3.评价指标:(1)肺功能 比较两组患者与1周的肺功能指标,即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和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2)肺部感染发生率 肺部感染发生率(%)=每组发生肺部感染的人数/每组总人数×100%;(3)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 以呼吸功能锻炼内容为依据,进行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评价[6],包括锻炼方法(18条目)和注意事项(6条目)2个维度、共24条目。每个条目用“0”和“1”评分,“0”为不能理解或不能复述,“1”为可以理解并复述。量表总分=(各条目得分之和/总条目数)×100%。总分≤39%表示不依从;总分40%~59%表示不够依从;总分60%~79%表示比较依从;总分≥80%表示依从。其中比较依从和依从代表依从性高。入院后第 1天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内容复述及动作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二、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住院一周、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耐受心功能、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肺部感染率、活动耐力、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n)
讨 论
肺心病患者因为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痉挛及血管重塑,并且慢性缺氧还可继发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也会导致肺动脉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7]。肺循环阻力增加时右心发挥代偿功能以克服肺动脉压升高的阻力,当无法完全代偿时患者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减少,全身氧供应不足,肌肉功能障碍,尤其是骨骼肌会出现肌肉萎缩、收缩功能障碍、肌纤维异常、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减少等改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等相关症状,也造成运动耐量下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8-9]。衰弱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下降、脆弱性增加,面对各种应激时,增加了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10-11]。
近年来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衰弱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12]。研究表明,年龄是衰弱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生衰弱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80岁以上高龄的患者,其发生衰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年龄较低的患者,其原因可能有: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个系统逐步老化,抵抗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下降;此外身体肌肉质量下降、肌力减退,机体运动功能减退,最终导致衰弱的发生[13-15]。肺心病是由肺动脉系统或肺组织病变影响右心室负荷,进而引发的心功能不全,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运动不耐受等[16-18]。
6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发现BMI与衰弱、肺心病之间的关联呈现U形曲线[19]。当上述疾病被控制后,两者仍存在关联[20]。消瘦导致的衰弱可能体现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被认为是促进衰弱进展加重肺心病的重要生物学机制[21];肥胖是衰弱合并肺心病的危险因素[22]。相对于BMI正常的衰弱合并肺心病患者,消瘦、肥胖的衰弱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危险性更高。
呼吸功能锻炼模式应用于患者心肺功能康复过程中,可以增强呼吸肌收缩功能,调整呼吸频率、改善肺通气、清除气道分泌物、增加肺通气及动脉氧分压,进而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自我运动效能,同时可以培养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方法[23-28]。呼吸功能锻炼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本文基于每位患者肺功能分级结合心理、生理、社会状况的评估,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法、缩唇呼吸法、局部呼吸功能锻炼法、局部呼吸功能锻炼法等呼吸功能锻炼模式,促进呼吸功能恢复,继而降低患者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呼吸功能锻炼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29-30]。本文结合患者年龄、既往史、职业、文化程度、个人习惯与意愿、社会支持等,让患者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参与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其依从性。同时严格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也保证干预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