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视角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0-07-25倩,丁

关键词:平阴县绿色融合

施 倩,丁 华

(1.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二元制度”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渡的市场化进程,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土地产值持续增加。然而“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以及“农村片面工业化”的后遗症日益凸显,并带来农村资源的大量浪费与环境污染,阻碍农业发展。特别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农村绿色化发展迫在眉睫。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实质是生产性行业,理应发挥其“造血”功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绿色化发展正是工业反哺农业,服务业带动工业和农业的重要抓手。基于此,研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对于解决农村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农村取得竞争优势是三产融合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但三产融合对农业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农业现代化不是片面工业化。事实上,三产融合实践中出现了农村资源的大量浪费与和环境污染,并且发展同质化,严重忽视了农业的绿色性特征和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第二,工商资本“吞噬”农业资源。一方面,农业发展需要招商引资以获取生产技术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却仍需担心在产业融合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这两个问题在三产融合过程中至关重要,但相关已有文献研究较少。目前,农村三产融合方面的文献多是强调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建立产业联结,能够帮助其获取竞争优势,较少涉及以农村为主导同时规避其潜在风险的产业融合。例如,张义博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相关政策的演进分析,发现农村市场化改革和工商资本的进入是产业融合的关键[1],芦千文和姜长云基于对湖北宜昌的田野调查提出工商资本的逐利性和非农化倾向制约了三产融合水平的观点[2]。王乐君和寇广增发现处于劣势的农业不仅在利益分配方面受到“排挤”,而且带来了农村资源环境的严重透支,因此提出了农村经济转型背景下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3]。考虑到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农村绿色发展的必然性[4]和制度环境的不甚成熟[5],如何通过三产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成为农村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

为了探讨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研究,聚焦于农村如何从三产融合中实现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基于绿色经济的视角,围绕农村生产的绿色性特征,重点关注绿色产业融合过程,试图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为绿色发展理念提供落地依据。引入案例分析,试图明确农村三产融合绿色化发展的实施路径,阐明农村如何在落后情境下构建稳定的绿色产业联结机制走生产低碳、生活富裕、生态友好的现代化道路,进而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二、理论基础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新视角:绿色经济

国外知名学者David提出“资源的耗竭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可承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涉及技术、资金、资源的再分配,在持续多年的城市化建设后,农村的土地、水域、生态环境和尚未完全开发的市场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所以,在农业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三产融合所涉及的资源再分配对不同主体、不同行业必定会分配不平均,导致“重商轻农”。而绿色经济的提出对农村三产融合的问题产生了两点影响:第一,完善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逻辑闭环。虽然产业融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互补问题,但是在绿色经济的视角下,会更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对该问题的解释将更加完整。在三产融合实施到一定阶段后,农村整体上并未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充其量只能充当二三产业劳动力和建设用地指标的“蓄水池”[6]。根据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绿色经济被定义为是可以增加社会福利、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在绿色经济的作用下,收入和就业的增长与低碳、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正相关[7],即一个合理的农村三产融合机制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农、林、牧、渔是农业生产的4个大类。纵观其生产过程和方式不难发现,农业实质是绿色产业。与传统工业不同,农业发展始终具有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特征。但是,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利用与渗透,农业在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也逐渐偏离了绿色发展的轨道[8]。在这其中,“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的思想蔓延:农药和化肥的滥用打破了土地的承受界限,带来了严重后果[9]。该现象不仅与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相悖,更与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初衷背道而驰。虽然绿色经济的绩效难以量化,但是绿色发展仍是对三产融合可持续化的重要补充。另外,农村三产融合绿色化发展也正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反映,如在农产品生产领域能够很好地结合环保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在农村生产、生活领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下的一二三产业的要素融合势必可以为农村创造新的价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因此,绿色经济不仅带来了农村三产融合绿色化发展的新空间,也为绿色发展理念落地提供了依据。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新路径:绿色产业融合

从产业技术特征来看,在中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具有打破产业界限的技术创新时间和成果,现有的二三产业技术大多已经被包含在生产设备中。这对技术研发接近于“零”的农业来说,无疑创造了技术应用和改造的机会。事实上,农村通过购买先进设备,使用农机工具,已逐渐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但是,新技术的滥用打破了土地的“上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农业发展停滞。基于此,笔者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抽象为一个绿色产业融合过程(图1)。

图1 绿色产业融合机制3阶段示意图

第一阶段,绿色产业“识别”阶段:细分行业特征,确定绿色产业融合的内容与范围。采用刘国涛对绿色产业的定义,认为绿色产业是直接从事生产、创造生态环境产品和收益的产业以及间接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技术和产品相关的部门和产业的集合体[9]。依照此定义,在第一阶段中把一二三产业有利于环境生产过程的产业纳入三产融合。具体产业包括农业、部分工业、金融业、运输业、环境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技术包括节水技术、清洁技术、加工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等。

第二阶段,绿色产业活动和技术兼容阶段:农村对第二第三绿色产业活动的引入和技术的吸收应用。在这一阶段内,农村三产绿色化融合取得两方面的进步。一方面是农村的技术升级。如针对农业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的特点,可以在播种和收割过程中推广租赁或购买农机设备以提高机械化水平;种植过程中应用环保技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率,提高土地、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加工过程中利用原产地的优势,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相较于城市,利用农村地租便宜、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第二阶段的产业融合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局面。但这一阶段三产绿色化融合水平较低,表现为农村参与产业融合多为被动式,获得的收益以地租为主,进驻产业分类较多,结构较为分散,不能形成互补的产业循环发展机制。

第三阶段,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阶段:构建绿色产业链。农村三产融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突破行业壁垒,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通过第二阶段技术和资金的积累,农村基本奠定了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的基础。绿色产业链的延伸与构建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需求侧与供给侧。其中,需求侧是以农村为主体,接轨第二、第三产业培育新兴市场,扩大农村生产和生态市场需求规模;供给侧是将农村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挖掘农村生产潜力,创造附加值内化的商业模式。对于前者,衔接二三产业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高端农业。如在加工农业的基础上,通过绿色产业的环保功能,改善农村粗放面貌,探索农业生产过程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发挥农村旅游休闲功能。对于后者,发挥政府职能建设绿色产业园区,依据行业特征将进驻企业分类投放,放大集聚效应;再利用既有资源吸引更多绿色产业入驻,加速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此外,对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已进驻农村的企业要实施监督机制,对即将进驻的企业严格审查,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从一二三产业融合中获益:绿色价值链重构

价值链的形成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下稳定的绿色产业联结机制的困惑点。要进一步地了解产业融合中的价值分配,就要先从产业分工说起。马克思在《资本论》一文中曾指出:“生产内部的分工与社会分工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分工”[10]。遵循马克思关于分工理论的逻辑,对于农业可以给出如下判断:在第一种情况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的各种农产品,并在交换中实现产业价值;第二种情况下,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协作生产,并为其他部门提供再生产所需的各种要素,共同创造商品。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城乡分治的二元制度,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政策使得农业为工业发展积累了资金。改革开放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动力。直到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农业生产仍远低于现代化发展要求,城乡差距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在发展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是工业、服务业的后备军,多是负责初级生产,价值增值幅度有限(图2)。因此,如何在绿色产业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分配是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点。

图2 农业产业链微笑曲线

首先,绿色价值链重构是通过一二三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以生产的绿色性为中心整合农村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联结机制,实现绿色价值共创的过程。现有文献表明,满足社会和环境要求的生产方式不仅能带来价值链攀升,还可以产生更多的附加值[11,12]。尤其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农村发展质量不仅由经济效益组成,还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构成。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发现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产业融合流于形式且与农业脱节,难以实现农业的价值链攀升。而绿色价值链重构侧重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通过找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绿色融合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融合中的渐进式创新。具体而言,细分一二三产业的行业特征,明确某些真正能够带来生产低碳、生态友好的产业技术和活动,形成以农业为中心、带有绿色特征的产业链,避免落入“先污染、后治理”的陷阱。

其次,从绿色价值链重构的实施角度来看,产业融合应厘清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关系,进而围绕农村生产协调实施信息管理和关系管理。要注意一二三产业本质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从技术融合特征来看,农业可以依靠一二三绿色产业的互补联动补足其在标准化和信息化方面的短板,工业和服务业则可以与农村进行产能合作,建立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可持续产业发展机制。从市场融合角度来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可以充分利用绿色产业融合探索农业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的附加价值,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绿色价值。Mohan指出了初级生产不能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关键在于没有实现产业链间的网络协同[13]。他认为,上下游产业链间的价值传递会显著地影响产业融合的深度,包括特定能力的建立与融合目标的实现。从价值创造的逻辑来看,农村一二三绿色产业融合的实施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联结网络,也可以针对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创新,提升总体竞争能力。为此,绿色价值链重构管理过程还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一二三产业的交叉行业,阐明产业发展诉求,从绿色产业的网络协同中实现绿色价值共创。

三、现实依据

通过上述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将一二三绿色产业融合的实施步骤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找出自身问题,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的方向。(2)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的方式。(3)整合农村资源,构建以绿色化生产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价值链。基于这一分析框架,以下将从农村一二三产业绿色融合的区域案例入手,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如何实施及判断该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特征。考虑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将上述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机制简化为一个案例分析,选择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平阴县,通过对其农业发展情况和模式分析,以此来进一步映证一二三绿色产业融合理论的合理性。

(一)平阴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基础

平阴县地处山东省西部,是省会济南的市郊县,该县总面积为827平方公里,该地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曾明确表示,要将其打造成省城后花园。2019年,201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84.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现代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县全年机械总动力39.2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耕率99%,机播率95.5%,机收率94.2%。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8处,发展灌溉面积333公顷。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综合体3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4个。工业上,传统动能加速转换,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尤其是绿色环保产业。同时,全县也在不断推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好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二)平阴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方式

近年来,平阴县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力推低碳生产。首先,平阴县招商引资把控严格,绝对抵制污染企业。过去,平阴县为发展经济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带来了水土流失、河水污染、雾霾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十八大以来,平阴县委政府提出了严格审核产业引进,力推清洁生产。2013年,为了让“绿色”成为项目落地的标准,平阴特邀国家中科院、发改委、环保部等五部委、院所专家教授组成专业队伍评议平阴经济发展,提出产业引进的“五不”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平阴县先后引进济南琦泉热电公司、山东赛诺星能源环保科技公司、大唐风电集团等项目,加速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农村绿色发展。如琦泉热电项目建成后,每天集中处理秸秆850多吨,可替代标煤16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 500吨,使农民增收近6 000万元。而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引进坚决不批,仅一年就拒绝了共77亿元投资的项目。

其次,平阴县利用绿色理念指导产业发展,构建全产业链模式。玫瑰花、阿胶、食用菌、核桃、地瓜、葡萄、白菜是平阴的特色产品。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多停留在初级加工层面,质量参差不齐。为改善现状,坚持绿色发展,平阴县政府借环保压力倒逼涉农企业完成产业升级。在2017年的一轮环保督查中,平阴县取缔没有环评手续的“散乱污”加工企业达89家。同时,平阴县在产业引进中设立高门槛,对具有高技术、高效率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给与厂房租赁费返还、水电气价格优惠、金融产品服务、标志品牌使用等优惠政策。据此,平阴引进了山东华玫生物科技公司、济南绿安食品公司、海升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吸收了花茶窨制、高纯度精油萃取、反季节种植等技术,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产业链遍布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如玫瑰高端产业园汇集良种培育、花蕾花冠生产、花茶烘焙、花茶制造、精油提炼、酒类生产、食品、香料加工等企业。七彩谷食用菌产业园以循环经济链为手段,将炭素产业余热供应温室大棚,利用玉米芯和秸秆用作菌棒生产,回收培养基废料发酵有机肥,建成了研发、试验、生产、展示、采摘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园。除此以外,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平阴县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入驻京东特产馆、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农民线上销售。

(三)平阴县农村绿色价值链的形成

农村除农业生产功能之外,还有产业发展、旅游休闲、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功能。平阴县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积极引导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在农村发展的应用,加速产业深度融合。2016年引进义务云谷电子商务项目,致力于打造玫瑰资产交易中心和电商创客空间。运行两年来,入驻电商企业达100余家,完成标准化挂牌企业30家,大数据指导标准化玫瑰种植面积达4 000公顷,完成电商培训达1万余人次,全面掌握了玫瑰行业定价权。同时,全县实施“园区贷”等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此外,平阴县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挖掘农村观光休闲、文化教育功能。如通过省级玫瑰特色小镇建设,在玫瑰花季开发了“观玫瑰花、品玫瑰茶、喝玫瑰酒、吃玫瑰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玫瑰风情游,使“玫瑰之旅”逐渐成为省会“泉城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平阴旅游直通车,将圣母山、翠屏山、胡庄天主教堂景点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相连接。游客可以在赏泉观山,感受宗教文化之时,还可以与农民一起采摘瓜果,体验农家生活,使得平阴县一二三产业得到进一步的绿色化融合发展,形成绿色价值链,实现了绿色发展的目标。

四、建议与思考

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化发展的研究,构建了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为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落地依据。但由于现阶段农村三产融合仍存在片面工业化、融合水平不高、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亟需建立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中心、农民为主体的绿色产业联结机制。据此,对农村三产融合绿色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招商引资上重视绿色产业引进和绿色技术吸收。农村招商引资的关键是“招什么商”和“引什么资”。政府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可标准化的产业引进审核和考评绩效制度。在招商引资前,设置产业入驻门槛,提高产业优惠政策,扶持具有高技术、高效率的企业,致力于绿色产业的引进和绿色技术的吸收。在招商引资后,对已入驻的企业要定期实施考评制度,将低碳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与考核绩效相挂钩,对违规企业实行问责制度,一查到底。同时,对农村已有的小企业要增加环评手续,鼓励当地小企业与入驻企业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2.政策引导二三产业为农服务,深入推进农村绿色产业融合。引进二三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将农村变成城市,而是将清洁技术带进农村,鼓励农村绿色发展。相较于城市,农业既是农村的支柱产业,也是特色产业。在产业融合中,当地政府应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引导二三产业与农业结合,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如针对有利于农业低碳生产的企业给予优惠,开发的新农业技术予以奖励,吸收农村劳动力予以补贴。除了吸收新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农村也需要主动出击,重视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要改变农民只重初级生产的观念,培养农民“做生意”的头脑,加快发展农业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经济附加值。

3.因地制宜支持农村多元化发展,绿水青山建设美好乡村。绿水青山本就是一笔财富。除生产功能,农村还具有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在发展多功能农业时一定要避免“千村一律”。对于具有历史文化的村落,要以“古村落”保护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留村落文化,搜寻历史人物价值,发扬民俗民风,将农家休闲与观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功能。相反,对于不具有特别文化的村落,要积极实施产业引进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靠近城市周边的地区强化交通建设,适度发展观光农业,以特色农产品种植、采摘、品尝吸引城市人口休闲娱乐。而远离城市的地区,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培育优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平阴县绿色融合
绿色低碳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济南平阴县首届中小学生创客节开幕
济南平阴县首届中小学生创客节开幕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肉羊养殖技术上的创新
农村土地确权问题探讨—以山东平阴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