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7-2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异位症孕激素

张 惠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100)

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是妇产科常用且常见药物,在米非司酮药物成分不包含各种激素、孕激素,因此有着较高安全性。通过临床大量研究证实,米非司酮具有较强适应性与安全性,且极易被机体吸收[1]。下文主要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201例患者,其中4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4例早期妊娠患者、40例妊娠流产患者、37例子宫肌瘤患者、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最小患者24岁,年龄最大患者57岁,中位数年龄(40.5±7.3)岁。

1.2 方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每天用药量为6.25 mg或12.5 mg,或者按照医嘱用药,持续用药3 d。当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减量,每天用药量为5 mg,持续用药1周或按照医嘱用药。若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症状时应检测血红蛋白,当其水平>9 g/L后再用药。

早期妊娠:米非司酮量为100~200 mg,米索前列醇量为25~100 mg,在早9时空腹状态下口服米非司酮,3 d后将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一般2~6 h会有流产迹象。

异位妊娠:口服米非司酮、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用药与早期妊娠患者相同。

子宫肌瘤:大剂量用药,月经后1~3 d时在睡前口服米非司酮,剂量为12.5 mg,持续用药3个月。

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米非司酮,剂量为10~12.5 mg,持续用药3~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2 结 果

各类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见表1。

表1 各患者治疗效果[n(%)]

3 讨 论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中是常见且常用的一种药物,用途较广,是新型抗孕激素药物,吸收力较强,在用药1 h后即可发挥药效,用药25~30 h会下降到半衰期,血液浓度不仅高且比较稳定[2]。最早米非司酮被用于早期妊娠中,通过不断研究发现,米非司酮也可用于其它种类疾病。

在此研究中,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早期妊娠、妊娠流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皆取得了良好疗效。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异常子宫出血病症,伴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能力逐渐降低,为患者造成了影响较大。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皆可产生作用,不仅抑制了LHPH分泌,对FSH与LH分泌也会产生影响,直接在垂体产生作用,对FSH与LH有着抑制效果,更抑制了卵泡发育与延迟排卵。此外米非司酮对下丘脑也可产生作用,抑制了促进性腺激素释放与黄体生成激素;②早期妊娠:米非司酮发挥作用极为显著,不仅有效率较高,更有着较高安全性,对女性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患者可快速康复;③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会影响生育功能,因此大多数患者会选择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杀死胚胎,更保留了输卵管结构与其功能。米非司酮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致使绒毛与蜕膜变性,不仅降低更溶解了黄体酮水平,使胚胎停止发育、死亡;④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多发育龄期女性,虽然是良性疾病,但是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在子宫肌瘤疾病中孕酮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米非司酮可抑制孕酮与受体结合,随之抑制了肿瘤生长;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受到孕激素及雌激素影响会引起痛经、出血症状,进而引发不孕症,发生因素与卵巢周期性分泌激素存在有着很大关系。米非司酮经拮抗孕酮阻断了孕激素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产生的作用,抑制了排卵与子宫内膜细胞发育增生,使其凋亡。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较多,但是米非司酮的安全性较高。

总而言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等妇产科疾病均有着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异位症孕激素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雌,孕激素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孕激素类药物 什么时候吃 什么时候停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