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关爱浇灌不一样的花朵
——农村小学特教学生德育教育记事

2020-07-25刘懿

清风 2020年8期
关键词:特教儿童情感

文_刘懿

爱是世间通用的语言。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与平常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特别难教,让人头疼。受自身和家庭的影响,他们被学校其他学生、社会歧视,甚至是漠视!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如果我们能主动真切地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相信他们一定也能绽放夺目的光彩!

生情简介

刚接手三年级的某个班时,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小龙,男,11 岁,是全校有名的人物。我对他的事迹早有耳闻:行为习惯不好,由于智力发育迟缓,他的行为总是异于常人,经常把自己的课本撕毁咬烂,同学们经常告状他偷拿大家的东西;学习习惯也不好,上课时他也偷偷溜出教室在校园里闲逛;卫生习惯让人担忧,经常把尿灌在饮料瓶里玩,有时大小便就拉在裤子里……

果然开学一周,他的种种事迹令我头疼不已,他也因此成了办公室的常客。同事们安慰我:“只要他健康就行了,由着他去吧。”班上的孩子们也对我说:“老师,他一直就这个样子,大家都不在意他!”老师、学生这些不经意的言语,却深深地刺痛了我。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而他却被身边的老师、同学漠视,他该多么孤独!于是,我决定,我要走进这个孩子的世界,尝试和他做朋友。

教育情境

第一步:创设成长环境。

这个特殊的孩子引发了我的关注。为了深入了解这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我查阅了他的学籍资料,与和他同住一村的老师、同学谈话,从侧面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刚开学的一个周末,我来到他家进行家访,直接地了解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他家有四口人,父亲52 岁,母亲48 岁,父母在家务农,劳动能力较弱,家境贫困。由于父母是近亲结婚,家里还有一个同样有智力障碍的哥哥。在学校,为了更好地观察他的行为,我特意将他从教室后面的角落调到教室前面,靠近讲台的位置,让他得到老师们最充分的关注。为了培养他良好的习惯,我准备安排小佳做他的同桌。小佳是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孩子,她各方面的习惯都很不错。于是在编排座位之前,我和小佳进行了一次耐心的谈话:“小龙是个特殊的孩子,虽然他的实际年龄比班上任何一个孩子的年龄都大,但他由于先天的原因,不如其他同龄孩子懂事,需要我们耐心地帮助他,让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做好了一对一的帮扶工作,然后我在班上给其他孩子做好思想工作,试着让他们理解这个特殊的孩子的行为,帮助他逐渐学会遵守纪律,与其他孩子和平相处。

第二步:树立信心,感受他人温暖。

这是个来自星星的孩子,为了让他不再孤独,让他的心灵得到慰藉,我满怀着对这个孩子的一片爱心,努力激发他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引导他从孤独走向欢乐,培养自尊自强的自我意识。在态度上慈爱、关心、谅解,在生活上爱护、体贴、照顾。我时常给他洗手、擦脸、清洗脏物,和他聊聊家常,让他也有感情的寄托。在班上,我掏钱为班上学生买好吃的、买学习用品作奖励时,只要他有了点滴进步,我也会及时肯定,让他也会收到老师赠送的奖品,收获成功的喜悦。每一项班级活动,我都鼓励他参加,比如,唱歌比赛、绘画比赛、学雷锋户外活动、六一文艺汇演。三年来,他第一次尝试哼唱歌曲、信手涂鸦、登台演出,每一次尝试他都觉得既新鲜又有趣。其他孩子也慢慢觉得他没有那么格格不入,试着和他交谈玩耍。这个孩子在学校里慢慢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在情感上受到爱的滋润,生活上也慢慢增强了信心。尤其是在他那小小的心田里,产生了对老师的深深敬意。有一天,我就看到他很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这是我们班,我是三(二)班的学生,我的班主任是刘老师,她是我的朋友。”这么简单又淳朴的话语,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我知道,我已经走进了他的心扉。

第三步:养成习惯,学会表达情感。

由于特教儿童的神经过程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因此要改变已形成的行为方式比建立新的方式困难得多。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特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家乌中斯基讲过:“道德不是口头禅,而是包含在使各个方面儿童参加的,并随时随地透到他们的心灵深处的生活本质。”因而,我对这个孩子的品质教育层层深入,从他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基本的文明言行规范开始灌输与训练。我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开始,如怎样站、坐、走,怎样上下楼梯,怎样听课、发言,如何进办公室,上学离家、放学回家如何向长辈打招呼;怎样做客,怎样待客,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等。让孩子明白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慢慢地,他一听到铃声就会高声地告诉我:“老师,上课铃响了,进教室。”遇到他不认识的老师,他也会大方地打招呼:“客人老师好!”他甚至学会了关心他人。一天早上,我赶着去上早自习,他在教室门口问我:“老师,你吃早餐了吗?”我随口回答:“没有。”“老师,你说不吃早餐不好。”我一抬头,只见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面包,伸手递给我。望着他这可爱的模样,我的眼眶里满是温暖的泪水……真的很庆幸,当初我没有放弃他。

智慧启迪

第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爱心是教师教育每一个孩子的基础。而当我们的教育对象为特教儿童时,我们更应该满怀爱心。存在智力障碍的孩子情绪易反常、情感尤为脆弱,由于个体的差异、家庭环境及社会的影响,他们个性孤僻、固执、任性、暴躁、蛮横。处理他们的问题,班主任要尽可能地耐心,不能简单粗暴地呵斥、指责、歧视或是漠视。为了有效地矫治这些病态的情感,我选择了以情感培育入手的教育途径。把情感教育作为一把钥匙,促使他们萌发健康、正常的情感体验,进而充分挖掘其智力潜能,培养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智慧和能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用爱去温暖他,用感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二,正确引导,培养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特教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限制了活动个性的发展,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行为不易受理性的约束和调节。所以,只有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养成教育,授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我认为劳动教育既简单可行又非常必要。为了把特教儿童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起初,我会利用班会课、课余时间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劳动的教育,让他们从实践中理解劳动的价值。为了提高特教儿童的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我会在课后指导他,从怎样穿衣、怎样系鞋带、怎样扫地教起。孩子们通过劳动教育和训练,不仅手脑协调能力明显得到改善,智力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而且形成了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第三,丰富生活,活跃身心。

经常在班内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用来丰富学生生活,活跃身心。这样不仅可以对特教儿童的心理缺陷起到补偿作用,而且可以使德育教育寓于愉快的活动之中。对特教儿童,我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多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挖掘闪光点,把握心理脉搏,有意识地体味他们的心态,循循善诱,抓住反复点。我先后开展了文娱节目比赛、体育竞赛活动、节日庆祝活动、趣味故事会、德育教育活动等。通过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表现意识,提高了活动能力,激发了特教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集体主义的思想。

第四,家校配合,注重德育。

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尊重理解,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引导、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则较高,反之亦然。

总之,作为老师,当你面对学生时请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聆听他们的心声,并及时分析引导,鼓励培养,才能慢慢地托起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特教儿童情感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情感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编辑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