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乡土文化应用价值,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2020-07-24杨辰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作文小学语文

杨辰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继而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乡土文化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写出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C-0056-02

乡土文化蕴含着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并且有着其独特的色彩,教師想要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应当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多下功夫,并以乡土文化作为背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素材的搜集等方面出发,让学生深刻感知乡土文化中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彰显乡土文化的应用价值,同时逐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学生的文章更加富有情感。

一、利用乡土资源,带动学生写作兴趣

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尤其是乡间所富有的浓厚的淳朴之情,它不仅能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还能够减轻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压力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亦是如此。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映入学生眼帘的大多都是高楼大厦,每天相同的事物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此已经产生了乏味的心理,这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带给学生新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在深感乡土自然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我的植物朋友”这节习作练习时,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感受事物、描述事物,进而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特点展开想象,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实施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有关乡间大自然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乡间的各种植物进行观察,对比与我们在马路上见到的植物有何不同,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乡间,进行实地观察,去摸一摸,闻一闻乡间的植物,并将自己的所观、所感记录下来,以此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自己所记录的素材进行整理和总和,并指导学生以自己个人的观察为基础开展写作。

显然,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习作练习时,让学生对乡间的大自然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观察,深刻感受乡间植物的特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写作。

二、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我国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不同地区的名胜古迹都蕴含着当地的乡土气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深挖乡土资源,引领学生了解各地区的名胜古迹,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不仅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色彩、生机,还能够拓展学生的习作空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因此,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更加要善于利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在了解我国名胜古迹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以“推荐一个好地方”这节习作练习来说,在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大家都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呢?这些名胜古迹都蕴含着哪些当地的民俗乡土特色呢?”并引导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最富有民俗乡土特色的好地方”推荐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的搜集,记录清楚自己推荐的理由,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同时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推荐的好地方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乡土文化出发,进行“好地方”的推荐,帮助学生缩小思考范围,明确习作方向,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搜集写作素材完成习作。

就上述案例讲述的内容来看,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将乡土资源融入学生的作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习作方向,还可以让学生在深刻感知富有民俗特色的名胜古迹中丰富写作素材。

三、利用乡土资源,增添学生写作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指出,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几千年来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都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如家家户户对联贴起的春节;各式各样高高挂起的灯笼,吃着热乎乎汤圆赏灯的元宵节;齐家团圆,明月照应的中秋节;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的端午节等,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推陈出新,并传承至今。所以,作为华夏子女,教师也应当让学生从这些风俗乡情出发进行创作,增添作文中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进行作文教学并以“家乡的风俗”为标题,组织学生开展习作练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加富有内涵,教师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从风俗乡情出发进行创作。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小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以及自己的家人朋友了解民俗文化,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向大家进行讲解。其次,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与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等,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进而丰富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述,谈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并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为重点,进行作文的写作。

根据上述案例所讲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乡土文化为学生提供进行写作的资源,促进学生在分享自己家乡特色时提升自身的写作内涵。

四、利用乡土资源,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生活实践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来源,但是就目前学生的写作内容来看,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出入,致使学生写出的文章失去了灵动性。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搜集写作素材。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内容,在开展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乡间,并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在了解食物来源的同时,走进农民伯伯的世界中,去真实感受农民的勤劳朴素,进而促使学生的写作更加富有生活的气息。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让生活更美好”这节习作练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到我们所吃的食物以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学生的写作内容不再显得空洞,且更加富有灵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引導学生进行乡间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具体而言,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乡间,并与农民伯伯一起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深刻感受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体会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含义。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将自己此次经历的心得记录下来,并运用在自己今后的作文当中,使文章更加富有情感,提高文章的真实性。

由此可见,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乡间的生活进行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逐渐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促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提高写作质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但是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指导。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继续优化作文教学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乡土资源的应用价值,从而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欧华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4).

[2]黄叶秋.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6).

[3]吴育良.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

[4]林和芬.引得源头活水来——借助乡土文化,挖掘写作素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8).

[5]夏楠.新课标视野下农村小学习作资源的开发利用[J].科技创业家,2013,(15).

[6]苏程.例谈乡土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开发[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3).

[7]张志斌.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

[8]刘春庆.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农村初中生特色作文能力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作文小学语文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