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里淘金效益好
2020-07-24毛绪强
毛绪强
章丘大葱名扬海内外,但章丘的“草”近几年也火了起来,这不,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的北河村于2018年开始种草,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北河村民通过发展“草”经济,让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现在是别的村子忙着种粮,北河村的村民则忙着种草。
提起种草,北河村村支部书记郑立军最有发言权,因为北河村的“草”经济是他牵头发展起来的。
“过去,村民们风吹日晒,一年到头紧忙活,种庄稼的年收入一亩大约是1000元,远远无法满足村民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郑立军说,“北河村位于章丘北站的风景带里,根据规划将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当时我反复考虑过,除了种庄稼还能种点什么。”
其实,提起绣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章丘大葱,作为章丘大葱的主要种植区,这里已形成以女郎山为核心的特色种植产业链。
可是在郑立军看来,种植章丘大葱远未达到他心目中乡村振兴产业转型的要求,“在选择种植什么时,我提出了几个要求,分别是:投资小、周期短、技术难度低、市场潜力大。”
显然,对于种庄稼还是种葱这个问题上,郑立军带着北河村民广泛讨论过。他们最后的决定是:不再跟从绣惠特色农业种植的主流,要独辟蹊径,闯出一条“北河之路”来。
正当村委会讨论究竟如何转型时,说来也巧,村里有一位土地流转的农民在搞花卉种植。听说这个情况后,他就建议村里“种草”,因为种草的经济价值巨大。
随后,郑立军带人南下江苏考察调研,回来后与村民协商沟通达成共识:进军“种草”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立军反复讲起自己算过的一笔账:“种草”每年每亩可收获三茬,收益超过1万元;村民除了提前一年拿到土地流转费之外,还有10%的年收益分红;参加“种草”的农民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每日工资是80元。“这意味着从过去的一亩地一份收入,变成3份收益。大家算清这笔账后,决定马上就干。”郑立军说。
进军“种草”业的初期也并非一帆风顺。去年,合作社的农民们计划充分利用地力,在夏天里加播了一茬,“结果是草场里的野草越长越旺,我们前脚刚刚拔了,后脚那野草又长出来了。其实,在刚上马的时候,江苏那边派来的技术人员就嘱咐过,结果我们想当然,没有遵从技术指导,那一茬光草种就赔了五六千。”郑立军介绍,从此之后合作社的农民就严格按照技术指导要求播种,收益一直非常稳定。
踏进北河村的“种草”基地,如同走进一个个硕大的足球场。全部草场都使用了混播技术,培育出一种名叫“四季青”的新品种,它四季常绿,特别耐寒,收获不分淡旺季。记者看到,村民们在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有的推着专用收割机,把整片绿草分割;有的负责打包,把绿草卷成寿司状,田间地头一片欢声笑语。
一辆载重10吨的大卡车正停在地头等待着装运。“昨天一位省内的客户下单,买了500平方米,我们下午就能给他送到。”郑立军说。
目前,郑立军和合作社的农民们已建立了3个客户群,固定客户有1000多人,大家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下单、付款,一般24小时内就可完成发货。“现在的主要客户集中在济南、邹平、淄博,日销量从200至2000平方米不等。只要种植出来就能销售出去,全过程通过网络实现。”据了解,北河村村民种的是一种专门供绿化用的草。
据悉,2018年全年北河村实现了销售收入18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获利的目标,“投资少,回收快,农民们一学就会,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更重要的是只要有货就能卖出去,不用愁销路。”郑立军说,通过两年的运营证明“种草”确实是一门独辟蹊径、极具竞争力的乡村经济项目。
有了可觀收益,参与合资经营的村民都很满意。当初上马“种草”项目,更多的是作为一项农民增收的副业,如今的郑立军已不这样看了,在他的规划中“种草”完全可以作为北河村的一项产业大力发展。
今年,北河村“种草”合作社已吸纳了第一笔贷款,“过去人家银行不给贷,现在主动找上门来放款。也从侧面证明这个产业的未来潜力很大。”郑立军说,未来计划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建立起草、铺草、物流的“一条龙”服务。“下一步还将完善上下游的产业链,在花卉、苗木培植、绿化养护上发力。”对于“种草”业的未来,郑立军十分看好,“我们现在种植的草,每平方米单价是7块钱,我了解到有一种草,单价可达到每平方米150元,同样面积的草场产生的利润你说能翻几番吧。这都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于记者“是否能做到1000万产业规模”的提问,郑立军笑着说:“过千万应该不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