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疗效评价

2020-07-24丁佳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上臂肋间转移率

丁佳峰

(甘肃省平凉市康复中心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

乳腺癌在临床学上属于全身性的一种疾病,发病群体主要以女性为主,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针对乳腺癌的治疗,临床中多采取改良根治术,虽效果明显,但会造成患者胸前神经等受损。因此,本文通过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治疗,重点探究改良式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叙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2016年7月~2018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10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抽签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1.53)岁。观察组: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1.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病理的诊断标准;②获医学伦理的委员会们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家属都已知晓并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①有心脏病史、精神有障碍的患者;②对治疗不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改良式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判断肿瘤位置,依据患者乳房大小和形态对其进行切口,切口的距离应与肿瘤的位置最少在3厘米。

第二,游离皮瓣进行切开后,从乳腺自下向上的方式将胸大肌筋膜和乳腺一起进行分离至胸大肌外边缘。随后对胸大肌间淋巴结进行清扫,沿纵向位置切开胸大肌外边缘和乳腺组织之间的分解位置,清除胸大肌间处的脂肪和淋巴组织。注意,要避免损伤胸肌神经处的血管。

第三,对腋下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对腋静脉处的淋巴脂肪及肩胛下方的筋膜清除,随后进行手术。

第四,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重新包扎患处的胸带,及时检查皮下和腋下两处的积液情况,保持其干净通畅。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率和术后不良反应率的情况。其中:

肿瘤转移率包括骨转移、侧腋窝转移、复发。判定标准:(骨转移+侧腋窝转移+复发)/总例数×100%。

术后不良反应包括腋窝疼、上肢水肿、上臂运动障碍、胸大肌萎缩。

1.4 统计学处理

核心计算SPSS 19.0版本分析。其中,研究中用到的一切计数资料(肿瘤转移率)均用“率”(%)来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转移率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其肿瘤转移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转移率比较分析表(n,%)

3 讨 论

伴随社会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乳腺癌的成功率也逐渐提高。常规的根治术等形式的治疗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对保留的胸大肌造成萎缩,严重影响患者腋窝、上臂感知障碍等,损害患者肢体功能[2]。故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则弥补了其不足,提高患者的治疗[3]。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其肿瘤转移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实施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复发和转移率,提升治疗效果。同时,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6.00%,同对照组60.00%相比,优势明显,P<0.05。该结果则表明,实施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可预防胸大肌萎缩,避免上肢水肿和上臂运动出现障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话患者的生活质量。

至此,采取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改良式乳腺癌手术,其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临床价值高。

猜你喜欢

上臂肋间转移率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