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戊乙奎醚与间苯三酚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07-24殷溶,韦凤
殷 溶,韦 凤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妇产科,重庆 400014)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口服避孕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解痉药及中药等[1]。其中,常用的解痉药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盐酸戊乙奎醚及间苯三酚。阿托品和山莨菪碱作为传统的抗胆碱药,可有效缓解痛经,但副作用较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抗胆碱药,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3]。间苯三酚是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其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安全有效[2]。目前,尚未见盐酸戊乙奎醚与间苯三酚用于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比较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上述两种解痉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经前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呈痉挛性;(2)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及子宫畸形等病史;(3)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妇科彩超检查未提示盆腔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妊娠期妇女;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17.6±3.1)岁;平均病史(22.5±5.2)个月;平均疼痛时间(82.4±.30.5)min。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18.4±3.4)岁;平均病史(24.4±4.7)个月;平均疼痛时间(93.5±32.1)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一经诊断后即给药。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规格:1 ml∶1 mg)1 mg,肌内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规格:4 ml∶40 mg)80 mg,肌内注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室治疗,留观室观察至少1 h,治疗期间均进行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
(1)疼痛强度: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30和60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对患者疼痛强度进行全面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同时记录疼痛开始缓解的时间,即药物起效时间。(2)不良反应: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5、30和60 min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过敏、口干、面红、散瞳、心悸及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3)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于用药后60 min评定疗效,疼痛缓解率=(用药前VAS评分-用药后60 min的VAS评分)/用药前VAS评分×100%。显效:疼痛缓解率≥75%;有效:疼痛缓解率为50%~<75%,无效:疼痛缓解率<50%。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VAS评分及药物起效时间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5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30、60 min,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VAS评分及药物起效时间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onset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平稳,血压、脉搏均正常。观察组患者发生口干4例,面红3例,眼花1例,其程度较轻,均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8/60)。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表现为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其在青春期多见,15.45%的女性生活质量及社交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目前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增多相关,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痉挛,导致子宫血流量减少,同时会提高其周围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最终产生痛经。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消化道等症状。
因此,临床上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治疗痛经,需在月经开始前服药,痛经消失后停药,临床缓解率约60%~90%,而在疼痛时临时、间断给药的效果欠佳[6]。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含量,从而治疗痛经,其治疗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的有效率达75%~90%[7];但该类药物需要周期性服用,用药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不会首选该药。
临床上另一类常用的药物为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其可缓解痛经,但常出现面红、口干、心悸及视觉模糊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和间苯三酚作为新型的解痉镇痛药,其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2-3]。
盐酸戊乙奎醚可选择性拮抗M1和M3受体,对M2受体几乎无作用,与阿托品相比,该药具有较强而持久的中枢镇静、抑制腺体分泌和外周平滑肌松弛作用,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较小。近年来,其在人工流产术中得到了应用,研究结果指出,盐酸戊乙奎醚作用于子宫M3受体后,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使宫内张力减小,腹痛减轻,且能有效地松弛宫颈肌,使宫口张开,易于手术进行[8]。此外,盐酸戊乙奎醚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效果也很显著。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戊乙奎醚对乙酰胆碱诱发的大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抑制作用强度明显大于硫酸阿托品,可有效地缓解大鼠离体子宫的痉挛状态[9];而该药对大鼠子宫内的M受体也具有突出的选择性阻断作用,提示其在子宫解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10]。最新研究结果指出,盐酸戊乙奎醚可降低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的扭体评分,缓解子宫水肿坏死情况,且下调M3及Toll样受体的表达,从而有效治疗痛经[11]。临床研究中,该药的总有效率接近94%,加之其较强和持久的中枢镇静而又不影响心率的特点,其副作用明显低于盐酸山莨菪碱[3]。
间苯三酚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平滑肌,且只作用于痉挛的平滑肌,不干扰正常平滑肌的生理性收缩。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具有抗胆碱样作用,对心血管功能没有影响,极少发生消化道症状及过敏反应。间苯三酚可使行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宫颈软化,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收缩而引发的腹痛[12]。与硫酸镁相比,间苯三酚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先兆流产患者的宫缩,且安全性高[13]。间苯三酚可作用于痛经患者子宫体部不协调、痉挛收缩的平滑肌,使其张力下降,降低宫内压;且可解除宫颈内口及峡部平滑肌的痉挛,使月经血易于通过内口,解除阻塞性因素,缓解痉挛性腹痛。动物实验结果发现,间苯三酚联合运动干预可使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反应次数、血清雌二醇及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显著上调,拮抗缩宫素所致大鼠实验性痛经[14]。临床研究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益母草制剂治疗的实验组痛经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低于采用氟芬那酸片治疗的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子宫动脉的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均显著降低,表明间苯三酚联合益母草制剂能够减轻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改善子宫微循环,改善经期子宫缺血状态[15]。研究还指出,间苯三酚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起效快、效果显著的特点,间苯三酚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与盐酸山莨菪碱相似,但不良反应少[2]。
因此,盐酸戊乙奎醚与间苯三酚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均得到了临床肯定,具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本研究首次比较了上述两种新型解痉镇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两种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总有效率均高达90%及以上,进一步证实了两者的疗效。同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5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间苯三酚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后30、60 min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盐酸戊乙奎醚较间苯三酚起效更快,用药后约10 min即可缓解患者痛苦,至用药后30及60 min两种药物的疗效相当。但间苯三酚也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应用该药后仅1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症状,其不良反应较盐酸戊乙奎醚更少。
综上所述,盐酸戊乙奎醚与间苯三酚治疗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盐酸戊乙奎醚较间苯三酚起效更快,间苯三酚较盐酸戊乙奎醚不良反应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