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以福建为例

2020-07-24林春成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福建老年人社区

林春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早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比例在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在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数已经达到140005万,首次突破14亿,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数为25388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高达17603万,占总人口的12.6%。[1]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老龄化率创新高。目前福建省65岁以上人口达324万,占总人口的9.42%。由此可见,福建和全国一样早已迈入老年化社会。随着我国和福建省老年人口日益庞大,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老年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不仅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实践和现实体现,而且也是促进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人口结构的日益多元和城乡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独特化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面向不同的群体、居民、对象,这就需要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个体。因此,依据福建省情,发展福建老年教育就需要发挥社区教学资源优势,并且有机融合城乡社区教育,充分运作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种资源、两种教学手段,助推福建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一、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紧密相关性

我国的老年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是从依托当时的中国老龄委员会和民政部等两部委中独立出来,并以老年大学的形式存在、发展至今。几乎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展社区教育。尽管发展较晚,但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具有天然的紧密关系,社区教育是老年教育的基石和教学载体,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教育不可替代、不可分割,均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是从教育功能看,社区教育整合和优化老年大学的教育力量,凭借自身的开放性、多样性、培训性、科学性的教育特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老年教育凭借社区教育具有的优质教学资源,以及其资源的丰富性和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而言,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在教育功能上具有天然的相互融合性。

二是从服务对象看,社区教育以社区学院的形式而存在,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居民均是社区教育的教学对象,通过社区学院的科学性、规范化教学来培训和提升老年人的修养、情操、知识和技能。或者社区学院委派优秀的教师到老年大学,将社区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运用于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中,服务于老年人,因而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在服务对象具有一致性。

三是从指导机构看,老年教育一般以老年大学的载体而存在,由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育教学指导。而各地广播电视大学中设立的社区学院开展的社区教育,同样也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实施教育教学指导,因而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在教育指导上具有一致性。

四是从教学活动看,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均定期或非定期开展诸如课程资源分享、社区讲堂、技能培训、全民终身学习月、交流展示和参加各种形式多样的演出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

五是从教学工作实践看,社区教育工作主要以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主,也是各地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地。以老年大学为主的老年教育以社区为平台,突出和谐个性,开发寓教于乐的课程,提升“老有所为”的能力。不仅要根据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开设教学课程,而且还要和社区教育专家共同开发根植于本土特色,具有社区文化特色的老年教学课程,促使老年人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以实现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终极目标,因而社区教育(社区学院)和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具有工作上的相互交融性。基于此,老年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优质教育平台,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娱乐、教育、健身”三结合的文化教育活动,提升“老有所乐”、丰富“老有所学”、激发“老有所为”。既可以展现社区教育的培训成果,又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推进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有机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时代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教育发展与社区老年人对新知识、新文化、新事物的精神需求日益不相平衡、充分。为充分实现老年人终身教育机会均等,国务院2016年10月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国办发〔2016〕74号)明确提出,整合社区教育机构,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完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国家和政府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于社区教育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特别是精神生活品质,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来充分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势在必行。

二、福建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福建是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较快的地区。2019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2019-2022年)行动方案》(闽政办〔2019〕49号)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举办老年教育。截止2019年底,有社区学院80所,社区大学8所,各类社区学院80所,各种社区学校284所,社区学习中心(点)1025个,92所老年大学,1282个街道(乡镇)老年学校。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办学总机构数量高达98%以上。[2]可见,各个社区街道(乡镇)基层办学点构成福建省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主要载体。

具体而言:一是从区域看,社区教育和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融合发展,以厦门、福州和泉州办的较好,学员占全省的绝大多数;二是从两者培训内容看,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以各种讲座、琴棋书画、娱乐健身为主,其他类型为辅;三是从两者开设的课程看,基于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开设的课程主要以文化艺术类、陶冶情操类和公民素质类为主,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四是从两种的学员性别看,福建老年学员以女学员居多,占全省老年学员的78%,而男学员较少,仅占全省学员的22%(见图1);五是从两种学员年龄结构看,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学员中60岁以上学员均高达60.7%,其中:60-70岁学员比例占44.9%,70-80岁学员比例占13.7%,80岁学员比例占2.1%(见图2)。可见,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追求精神生活的积极性是很强的,值得肯定与赞赏。

图1 福建社区老年教育学员性别结构图Fig.1 Gender structure of old-age education students in Fujian community

图2 福建社区老年教育学员年龄结构图Fig.2 Age structure of old-age education students in Fujian community

总而言之,福建经过多年的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协同发展,基本实现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老年大学为载体、机构为补充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服务体系,同时实现了以社区大学为载体和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两者一方面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创新老年教育服务和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另一方面采用个性化、层次化、特色化的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定制化”社会服务供给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办学目的,促使两者的优质教育供给更加完善,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此外,强化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中各类学员的权益保障,以教育质量为保障,以培养老年人的素质素养为目的,加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服务管理,进而促进了福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福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福建加快步入老龄化社会,离退休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老年大学增加的数量,这就不能满足老年人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精神需求和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需要。福建同全国一样,均处于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的初级发展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者区域间的公共财政经费投入不均衡

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者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从福建社区教育的财政投入看,经济发达的福州、厦门、泉州三地的社区教育财政经费拨款高于其他地区,例如,厦门财政拨付的社区教育经费占福建社区教育经费总投入的42.63%,远高于福建其他各地市;福建山区地市和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投入基本只能保社区教育的人头工资和基本运转。[3]同样,经济发达的厦门和福州两市的老年教育公共财政经费投入大大高于福建其他经济落后地市(区),例如,省会福州市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政府经费投入占全省老年教育公共财政经费投入的68%,特区厦门市的老年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占全省财政投入的33.36%,[2]均远高于福建的南平、宁德、三明和龙岩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市。正是由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者地域间的政府公共财政经费投入不均衡,才导致福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者融合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高质量融合协同发展。

(二)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培训工作内容的差距较大

由于福建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各地市在思想上和落实中对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差异,各地区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的内容不尽相同,差距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教育培训上看,经济特区厦门的社区老年教育培训人次每年度高于经济欠发达的宁德、南平、龙岩等山区地市,高达全省35.64%的比例;泉州、福州、龙岩三地市的老年教育培训总量达到全省培训总量的50%以上,即对老年培训人次达到全省总量的55.85%,而其他地市的老年培训人数和人次均较少,不足45%的比重。[4]

第二,从参与者上看,社区教育培训参加者中青少年高达42.09%的比重,是社区教育的主力军,而老年培训参加者只占22.49%;从地域看,福建的福州和厦门学员占大多数,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市的老年学员较少。

第三,从培训形式上看,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培训形式极为单一,主要以讲座为主,讲座比重高达95%以上,而其他培训方式极其欠缺。

第四,从培训内容上看,培训以文化艺术类和公民素质类两大类课程主要为主,而技术技能、就业创业类课程少,致使培训的方式方法不丰富。

第五,从师资上看,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师资不足,主要是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人员仅占少数,专职教师极其缺乏,难以保证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社区大学和老年大学软硬件设施亟需完善

近年来福建社区大学和老年大学办学的硬件与软件教学条件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社会效益日益提升。但是,就全省范围而言,福建有品牌、有实力的示范性社区老年大学仍然较少,社区大学和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软硬件基础性设施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一方面,在教学软件上,福建师资力量单一匮乏,综合素质薄弱。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老师大多以友情客串的兼职为主,因而其投入教学的责任心、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年龄较大,学习和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水平和能力弱化。与此同时,在教育理念上,多数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仅有广义的教育发展理念,没有自己独有、独特的教育理念,也就没有承担好个性化、深层次的教育功能,许多社区老年大学更像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老年活动聚集中心,欠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因而无法满足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老年学习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5]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社区大学和老年大学两者的教学质量,而且也制约了两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在教学硬件上。由于政府和上级领导的不重视,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种教育政府财政经费拨款来源的单一性和有限性,两者均缺乏完善且具有先进功能的专门教学设备和基础性教学设施,如开展技术技能训练的实习实训基,声情并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学设备,更没有微课、慕课、直播课堂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有的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场地严重不足,除了一栋办公大楼外,更加没有基本的操场、教学大楼等教学设施。因此,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和设施无法满足社区大学和老年教育的学习培训需求,也无法提升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技能,也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

四、促进福建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举措

早在2010年福建省就已经步入人口老龄社会。伴随福建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参加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的老年人日益增多,对于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元化、精神性、个性化的迫切需求。对于福建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社区教育中的社区学院、老年教育中的老年大学推进福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可或缺。

(一)加强社区大学和老年大学融合协同发展

1.实施顶层设计,探索多元良性互动格局

首先,鉴于福建创办的社区教育(社区学院为代表)和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为代表)绝大多数都是公办为主、私立老年大学极少的发展现状,福建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鼓励形式多样的社区老年办学模式。各级政府应鼓励社会民间力量统筹资源开设更多的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并在学习场地、金融资本、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而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为社区老年教育提供更多在社区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其次,福建政府应从地方立法、调控政策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创造和开发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人力资源,优化和完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提升政府公共财政经费投入机制,构建政府统筹,教育、高校、社区、居民多元参与、互联互通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协同管理机制体制。再次,政府应通过公共财政购买服务、集团式服务、混合式方法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民间力量参与社区老年化教育,推进社区老年人的教育服务消费,推动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和地方相关产业的互动协调发展。如,泉州晋江市将培育多元主体,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发展社区老年社会组织。

2.创新“文化养老”模式

由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均存在教学场地有限的尴尬现状,应充分利用社区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将社区教育开进社区服务老年人,老年大学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居民。将社区老年大学变成“百邻会大学”,[6]通过树立社区老年教育品牌,主办社区老年合唱班(民乐班、舞蹈班、法律班、健身班、旗袍模特班等)、养生大讲堂、太极拳班、网络社交工具应用班等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精神文化课程,在社区家门口的”社区大学“开展“文化养老”,形成“互联网+养老”。例如,漳州市龙文区将政府购买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四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支撑”的社区养老新模式,从而满足社区老年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分享到精神文化方面的愉悦需求,最终整体提升社区老年居民的文化素养。

3.创新组织实施机制

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两种都是终身教育的范畴,因而两种教育要始终以终身教育为引领,将通识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形式有机结合,搭建起沟通协调各类教育活动的学习桥梁,贯穿于老年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活动之中。例如,构建社区学院同各地市城乡社区之间的老年资源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为老年社区学院创造公平的学习条件和教育机会。一方面各地社区学院和城乡社区提供必要的场地,帮助社区老年学员建立草根社区组织,以各种兴趣小组为载体让他们学习消费理财、养生保健、文化体育休闲等知识,鼓励社区老年人共享先进发达便捷的互联网成果,推动社区老年人由自益性组织向互益性互帮互助功能转变。

(二)优化与提升社区大学和老年大学的软硬件设施

为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品质,政府应鼓励公办社区学院和老年教育扩大规模,加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供给,提高两者的教学质量,扩大提升自身品牌。具体而言:

一方面,提升优化硬件设施。近年来,福建老年大学蓬勃发展,老年人迫切需求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但是,进入老年大学却呈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这说明福建老年教育供给严重不足。这就迫切要求政府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创办社区老年大学满足供给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强化自身的办学基础实力建设,练好内功。为此,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应“借用一张网(移动互联网)”,利用二条线(线上线下),打造一个新模式(文化养老)强化自身的硬件设施。即凭借强大且普及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络,开展网络学习“线上活动”和现场面对面教学的“线下活动”相结合,既学习网上的教学资源,巩固知识和技能,又丰富了精神生活,促进老年人群体之间的交流。此外,充分发挥各地社区的资源禀赋,增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美术室、慕课播音室、音乐室等多形式的硬件设施。福建龙岩市新罗区 构建理顺体制与创新机制联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联建、创新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联建、居民自治与社区服务联结的“四个共同体”,把社区建设与老年教育相结合,成为有序管理、完善服务、文明祥和的精神共同体典范。

另一方面,完善教育软件建设。依托福建各级电大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加强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建设。首先,强化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老年教育师资人才库,打造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共享的师资平台,整合艺术、体育、高校、文化、美术等领域的教育人才,优化和完善教师资源,为社区老年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信息。同时可以通过购买教育服务的形式聘请优秀的师资,实现师资合理的流动与共享,最终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各类志愿者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师资教学队伍。其次,培养社区老年教育教学团队。打造老年教育的精品课、微课、慕课等各种网络化的优质课程,让老年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课程教育资源服务。第三,为解决福建农村老年学员的教学问题,需要充分发挥电大社区学院资源的比较优势,强化发展电大远程教育,通过强大的互联网远程互动式数字化教育提供给乡村及偏远山区的老年学员学习,[7]可见,发展各地的网络教育特别是福建各级电大社区学院的网络教育,能够便捷满足偏远地区乡村和行动不便、体弱多病老年受教育群体的迫切需求,完善福建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培养体系。例如,泉州惠安的聚龙小镇推进微观系统建设,将人本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以人为目标、以人为依靠、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依归,构筑和谐、文明的社区生态环境,通过社区教育帮助老年人精神愉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同时,可由各类专业性的社会组织进入城乡社区提供专业化的老年教育培训。培训除涵盖代际协调、网络社交工具应用、养生保健、人际交往、社会道德、消费理财、本土戏剧等老年学员需要的专题性讲座外,也可提供心理咨询、养老护理、营养保健等涉及老年人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只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完善为社区老年人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才能为社区老人服务到位,服务高效。

(三)完善与融合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方面,创新教学平台新模式。福建在社区老年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传递的功能,仍然未能得以很好的充分发挥。因此,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在老年教育办学中应强化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互联网+”行动战略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的教学平台新模式,使之在教学中互联互通,学习便捷快速。二是完善社区老年学习交流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以社区为主体,以人为本,凭借社区学院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潜力,推进实体“线下”教学与互联网网络“线上”教学相结合,实施“线上”自主式学习和“线下”体验学习相结合,倡导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相结合,很好地缓解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供需不足的现实矛盾。

另一方面,大力开发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信息化课程与优质资源。老年教育信息化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准,直接或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应该遵循人文主义精神来优化课程设计,打造社区老年教育信息化精品课程和学习品牌,与时俱进,开发和建设英语、心理、生理、法律、计算机、金融理财,等接地气、实用型、易操作的教学课程。通过项目申报、建设和第三方评价,将诸多寓教于乐的课程打造成精品,运用于教学,在福建各个社区推而广之,促使优质精品课程的大众化、普及化、特色化,以精品课程的优质服务来充分满足老年学员精神养老的现实需要。

总而言之,福建步入老年社会既遭遇严峻挑战又面临着发展机遇,亟需促进社区教育(社区学院)与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资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教育功能,激发社区老年人学习激情,全面实现福建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仅反映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又对助推新时代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大发展具有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福建老年人社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那个梦
社区大作战
福建艺术战“疫”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