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加热联合中药外敷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2020-07-24顾锦花缪亚琴
顾锦花 缪亚琴
(如东县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400)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及肿瘤患者反复静脉输液治疗,使得PICC置管成为肿瘤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的最佳选择[1]。机械性静脉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15%~37%,给患者带来痛苦,本院肿瘤中心探索使用局部加热联合中药外敷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1月本院肿瘤中心行PICC置管的300例患者进行相关研究,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300例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其中A组为PICC加热保护套热敷加中药外敷组,B组为PICC加热保护套热敷组,C组热水袋热敷组。A组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55.12±5.21)岁;B组患者中,男49例,女51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61.33±5.36)岁;C组患者中,男44例,女56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56.43±5.18)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置管前的相关基础健康教育,包括活动指导、功能锻炼等。在置管后6小时开始局部热敷,A、B两组使用加热保护套(该装置为本院自主研制,已申请专利,专利号ZL201820285398.1,具有恒温、舒适、便携、美观的特点,沿PICC置管静脉途径有药物填充包)进行局部热敷。将加热保护袖套充电完毕后,缚于PICC穿刺点上方3cm部位,含导热电阻丝部位与置管静脉重叠平行,以尼龙搭扣妥善固定与患者上臂,调节温度,以病人舒适为宜,其中A组患者的PICC加热保护套药物填充包内加入中药外敷剂,中药处方如下:大黄15克、黄柏10克、红花9克、白芷9克、地龙9克;C组患者使用热水袋热敷,将热水袋用弹力绷带缚于PICC穿刺点上方3cm,沿静脉走行至腋下,温度以患者可耐受同时避免高温导致灼伤。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连续5天。每天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采用自制静脉炎观察记录表,观察和记录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并按照静脉炎的分级标准进行静脉炎的判定。观察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静脉炎的发生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静脉炎的发生低于C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
表 三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并发菌血症,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等,多发生在置管后48~72h,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给患者带来痛苦,常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属祖国医学“脉痹”范畴,静脉穿刺损伤血脉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淤血阻滞,毒淤互结,凝滞于血脉,防治当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中大黄、黄柏清热解毒,红花、地龙活血化瘀,白芷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结合物理加热,可提高局部温度,扩张局部血管,增加穿刺血管的血流量,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药物的吸收,加快损伤的修复[2]。现代医学认为:PICC置管时血管内膜损伤可导致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可使细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局部炎性水肿,而大黄的主要成分蒽醌类衍生物能抑制细菌蛋白质与核酸合成,有效清除血液和组织中的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破坏,减少有害因子的释放,减轻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渗出[3];黄柏中的黄柏碱有抗菌、抗感染、抗氧化、免疫抑制等功效,同时黄柏外用可促使皮下渗血的吸收;红花的主要成分红花黄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粘附、血小板内游离Ca2+浓度升高,缓解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减轻血液循环障碍,地龙可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抗炎、抗渗出、促进创口愈合。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联合局部热敷,促进药物吸收,共同作用起到未病先防,既病则治,从而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