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负性情绪及眼压的影响分析
2020-07-24陈雪梅廖柳月
陈雪梅 廖柳月
(柳州市工人医院眼科 广西 柳州 545005)
青光眼作为视神经病症,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常见视网膜神经细胞进行性凋亡、视野缺损、特征性视神经损伤等[1],且眼压增高是诱发青光眼的关键性因素,而视神经损伤则是决定青光眼“结局”的根本[2]。特别是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等条件下,青光眼症状会明显加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还难以达到降眼压、收缩瞳孔的目的,甚至还会阻碍患者康复。积极的心理干预可避免引起眼压波动的诱因,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从而达到最佳身心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2例加强心理行为干预,以减轻疾病所导致的抑郁、焦虑、眼压升高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8.8±9.4)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7.7±9.7)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发放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共84份,收回84份,两组青光眼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眼压、视力、药物治疗方案均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可比性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控制眼压,常规青光眼护理,择期手术。观察组除实施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措施外,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理评估,有计划进心理行为干预。
1.2.1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
1.2.1.1 紧张、恐惧心理:由于闭角型青光眼多为突发,使之在头痛、眼痛和视力下降等因素下,滋生紧张和恐惧等情绪,害怕失明。
1.2.1.2 焦虑、抑郁心理:因疾病认知偏差,使患者难以全方位掌握闭角型青光眼各项信息,继而担忧自身视力是否可恢复正常,需长期用药及随访监测眼压、视力或担心经济承受能力有顾虑。
1.2.1.3 急躁、冲动心理:通过对青光眼患者的调查,可知其性格特点多为急躁易怒,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情况下,疾病更是呈现急性发作,甚至还会加重原有病情。
1.2.1.4 悲观抗治心理:部分患者仅存光感或失明,症状控制不理想,治疗效果欠佳,视力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容易出现悲观绝望的念头,对治疗丧失信心而抗拒治疗。
1.2.2 心理干预
1.2.2.1 打造舒适的心理空间 患者因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精神压力大,难以入眠,降低睡眠质量。而舒适、整洁且安静的空间环境,可使患者心态处于平和状态,有利于身心恢复。
1.2.2.2 情绪疏导 全方位把控患者情绪,以和蔼、亲切的态度鼓励患者诉说内心诉求,详细为其答疑解惑,使之能够在明确负性情绪对疾病发展、转归影响的前提下,做好情绪做我调节工作,时刻保证情绪舒畅、愉悦,主动配合医师救治,加快疾病恢复。
1.2.2.3 行为心理学干预 护士在治疗护理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借助和患者、家属间的交谈,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感。指导患者正确做好心理放松,如静坐、深呼吸和音乐疗法等,不仅可保证情绪平稳,还可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起到血压、眼压控制的效果,甚至还可改善机体睡眠质量[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72小时后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及眼压控制程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入院时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72h,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72小时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72小时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入院时 治疗72小时后SAS SDS SAS SDS观察组 42 42.86±8.86651.19±5.726 36.31±8.67746.40±6.507对照组 42 43±10.174 51.71±5.416 41.52±9.04 50.60±5.424 t 0.069 0.431 2.697 3.206 0.945 0.668 0.008 0.002 P
2.2 两组患者治疗72小时后眼压比较
两组患者眼压均较入院时下降,观察组眼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72小时后眼压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72小时后眼压比较(±s,mmHg)
组别 n 入院时 治疗72小时后观察组 42 41.122±10.6234 25.133±8.1080对照组 42 40.276±8.6094 28.705±7.5718 t 0.401 2.086 0.690 0.04 P
3.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为眼科心身病症,降眼压是该病最为核心的、有效的治疗方案,且诸多研究证实眼压波动是导致青光眼进展的关键性因素[4]。发病期间,患者多表现为眼部剧烈疼痛和视力下降,且在手术认识不到位的前提下,往往会自身焦虑、抑郁和紧张等负性情绪[5]。特别为焦虑、抑郁,是引发青光眼患者情绪障碍的高危因素,更是诱发疾病、加快疾病进展的前提[6]。在此过程中,对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够在增强其对疾病认知度的同时,明确自身情绪和疾病进展、康复效果间的相关性,使之可在稳控情绪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疾病抵抗能力和应对能力,逐步消除负性情绪。本研究可知,两组患者治疗72h后负性情绪评分、眼压值均低于入院时,但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差于观察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行为干预可在改善机体负性情绪的同时,稳控其眼压,提高治疗效果,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