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早期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探讨

2020-07-24广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肺源代偿心室

王 广

(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 562400)

临床上面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尤其重度水肿、胸腹水、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时,一般常规氧疗、抗感染、化痰、舒张气道、利尿、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甚至机械通气,能否早期48~72小时启动强心剂联合治疗,其安全性及效果如何。临床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早期使用小剂量地高辛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地高辛早期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度1月收治的4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总结使用地高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纳入标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体循环淤血患者。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经抗感染病情无进展或改善,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心电图证实窦性心律或房颤心律。

排除标准: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或房扑;室颤、室速;梗阻性肥厚性性疾病;高钙血症;缺血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重度单纯二类瓣狭窄或主动脉瓣狭窄者;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心肌梗死;心肌炎。

使用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其中有治疗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4.7±5.2)岁,入院前的平均心率是(105.2±6.4)次/min。心功能状态按照WHO心功能分级分成4个等级,分别为Ⅰ、Ⅱ、Ⅲ、Ⅳ分级,治疗组心功能均为IV级。对照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62.5±7.4)岁,入院前的平均心率是(108.6±9.3)次/min。功能状态按照WHO心功能分级分成4个等级,分别为Ⅰ、Ⅱ、Ⅲ、Ⅳ分级,对照组心功能均IV级。将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观察项目

地高辛使用小剂量0.125 mg,每日1次晨起空腹服用,血药浓度0.5~1.9 ng/mL,疗程3~7天。观察血浆NTproBNP、地高辛不良反应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在接受短期的小剂量地高辛药物治疗后,其血浆NT-proBNP浓度(见表1)、临床症状体征与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得到了缓解,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治疗组地高辛浓度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s,pg/m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s,pg/mL)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2 d) (4 d) (6 d) (8 d) (10 d)治疗组 8794.89±14.22 8572.42±11.37 6261.54±13.29 4162.36±14.25 2769.28±17.43 1257.23±12.18对照组 8963.78±16.27 8624.52±12.35 7136.69±16.74 6342.51±11.28 4558.35±29.07 3618.67±49.25

表2 地高辛浓度(±s,ng/mL)

分组 一(4 d) 二(6 d) 三(8 d) 四(10 d)治疗组 0.52±0.06 0.65±0.12 1.34±0.2 1.55±0.25对照组 0.00 0.00 0.00 0.00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以抗感染,舒张气道,改善通气换气,纠正机体缺氧或/和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呼吸循环衰竭,其中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

地高辛属于中效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地高辛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升高,K+降低,Na+与Ca2+交换,使细胞内Ca2+升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2],其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可减慢心率。使用地高辛后,心排血量增加,肾血流增加,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使周围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此外还降低RAS活性,减慢窦性心率,能使房室交界区的有效不应区延长,传导减慢,从而减慢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3]。同时无耐药性,服用方便,价格低廉,但地高辛的治疗剂和中毒剂十分相似,而且血药浓度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中毒现象,在临床上的应用会受到限制。另外,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和病死率相关,人体最佳血药的浓度最小是0.5 ng/mL,最大是1.9 ng/mL。王少芳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地高辛的应用可改善心功能,总有效率达66.0%,在控制心室率方面,主要是减慢静息状态下的心室率,对运动后的心室率影响不大[4]。这次临床病例回顾性观察证实了地高辛可以有效改善心肌功能,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同时控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的心室率。在治疗组中出现了3例地高辛副作用,占使用地高辛总数的7%。地高辛副作用的发生与年龄、肾肝功状态以及合并症都有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以上,长期缺氧、体循环反复淤血,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容易合并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表观分布容积减小,对本品耐受性低。因此,在使用此药物前要考虑到这些会诱发地高辛副作用的情况,及时检测地高辛浓度以便实时调整地高辛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肺源代偿心室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Lorenz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快速识别起搏器基本功能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