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慢阻肺患者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2020-07-24蒋华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人员用药

蒋华珍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是以反复咳嗽、胸闷与喘息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1]。该病病程表现长,且呈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较为严重的损害,因此,及时对该病加以治疗是非常重要的[2]。有临床研究报道,在慢阻肺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病情良好转归,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3]。为证实该结论,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其治疗过程中运用了人性化护理,以期明确该护理方式的临床运用价值,现有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7年2月~2019年8月入住我院的74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实验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44~87岁,平均(59.26±3.44)岁;观察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1~85岁,平均(60.03±3.89)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人性化护理,其内容包含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管理、用药护理,具体方法为:

(1)健康教育:考虑到患者对疾病不了解,且其对陌生环境会产生戒备心理,不利于治疗开展,护理人员需先为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以口述、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其介绍病发原理、治疗手段及护理重要性,从而使得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叮嘱患者注意保暖,做好防寒工作,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防止感染呼吸道传染疾病,加大疾病治疗难度。

(2)心理干预:为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根据其个人特征、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制定心理干预策略。加强查房频率,在过程中与患者谈心,关注其心理状态,询问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为其排忧解难,加强护患联动,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3)生活管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制定详细且全面的日常生活方案,以饮食规划及日常锻炼为主。其中饮食规划是指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根据其病情发展、体质特点、饮食习惯调整饮食搭配,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新鲜蔬果、牛奶、牛羊肉、动物肝脏,减少碳水化合物、低胆固醇、高钠食物的摄入。同时指导患者养成少食多餐、按时就餐的饮食习惯,治疗期间禁烟限酒。日常锻炼是帮助患者病情快速恢复的重要方法,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每日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呼吸训练,督促其长期坚持以改善慢阻肺症状,提高心肺功能。

(4)用药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所用药物需经护理人员指导才可服用,护理人员需在初次用药时讲解祛痰药物、镇咳药物及抗感染药物的功效,特别强调正确用药的方法与可能产生的不适,督促患者每日定时、定量用药。若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人员需对其鼻面罩进行清理,时刻关注患者口鼻中有无异物,防止阻碍其正常呼吸。同时调整鼻面罩的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前提固定鼻面罩,避免其滑脱。

1.3 研究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以用力肺活量(L)、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作为评标指标。同时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O-74)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可分为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3项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运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数、计量资料以x2、t检验,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分析

观察组患者FVC、FEV1、FEV1/FV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对比(±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对比(±s)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 FEV1/FVC(%)观察组 30 2.96±1.02 2.19±1.18 73.99±11.49对照组 30 2.05±0.53 1.31±0.42 63.40±10.24 t - 7.745 5.287 5.068 P -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为(81.20±2.8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88.17±4.16)分,躯体功能评分为(84.27±3.38)分;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为(62.94±4.31)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3.36±3.51)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0.09±4.52)分,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死率高。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患者病情反复且逐年加重,需要反复住院治疗,给个人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时给予慢阻肺患者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4]。

本研究提出运用人性化护理,其是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围绕患者个人情况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具体将其落实于慢阻肺患者,可分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管理、用药护理等护理手段,其中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是保障治疗顺利开展的前提,其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负性情绪对治疗的影响,实现患者对治疗计划的高度配合。生活管理从饮食规划及日常锻炼展开,其引导患者建立了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其病情加速恢复的必要条件。用药护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帮助其调整治疗器械,督促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其直接决定了康复效率,是慢阻肺治疗的基础内容。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患者比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FVC、FEV1、FEV1/FVC等指标水平更高,且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可以促进慢阻肺良好转归,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提升其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是具有借鉴与指导价值的护理方法。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人员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