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孔氏家庙的两件清代乐钟

2020-07-24俞珊瑛

收藏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孔庙编钟衢州

□ 俞珊瑛

图1 衢州孔庙编钟

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南渡,被赐家于衢州,为孔氏南宗始祖,衢州遂为孔氏后裔第二故乡,史称东南阙里。宋绍兴六年(1136),权以衢州学为家庙。宝祐三年(1255),建孔氏家庙于城北菱湖芙蓉堤畔,规制一如曲阜孔庙。元季毁于兵,明永乐初迁于崇乐坊,明正德十五年(1520)迁于西安县儒学旧址,即今家庙所在地。现孔庙主体建筑有头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思鲁阁、圣泽楼等,庙前设有“金声”“玉振”“棂星”“大成”四门,金声、玉振两门之外,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块牌坊。

衢州孔庙庙址屡迁,祭器累有增益,旋置旋失。咸丰间,战乱频仍,祭器残阙。民国三十一年(1942),日寇攻陷衢州,孔氏家庙遭到严重破坏,礼器、乐器被劫殆尽,事后仅得铜钟一口、石磐两悬①。下面介绍的雍正十年(1732)编钟、雍正十一年(1733)大钟,得以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一、雍正十年编钟

编钟为钟腔外鼓的圆筒形,青铜质。平舞,平口,几何形钮。钲、篆间以凸弦纹间隔,钲部饰36圆锥状枚。器表光素,四面钲间刻有34字铭文:“孔庙编钟太簇四。世袭翰林院嫡孙毓垣监制。西安县知县任之俊详制。雍正壬子秋月。”通高31.2、腹径22厘米。现藏衢州市博物馆(图1)。

编钟为清代衢州孔庙乐器,原应有16件。“编钟,范金为之,十六钟同虡,应十二正律、四倍律,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各有倍律。阴阳各八。外形椭圆,大小同制,惟内高、内径、容积各不同。实体之薄厚,以次递增。第一倍夷则之钟,体厚一分三厘三毫,至第十六应钟之钟,体厚二分八厘四毫。簨虡涂金,上簨左右刻龙首,中、下二簨俱刻朵云,系金钩悬钟。两虡承以五采伏狮,下为趺,镂山水形。”②编钟的编制为宫悬四面各一架,共16枚,每钟一律,在乐队中按其律吕音高排列。编钟在祭孔合乐中用于乐章每句的开始,每奏一句之始,即击一声以开众音。每个乐章,八句击八响,为一句之始条理。歌每句将毕时,击该律的编磬一响,以收该句之尾。

太簇,十二律之一。古乐分为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十二律分别对应十二月,太簇亦指农历正月。太簇是阳律,取万物动生,簇地而出之意。这时竹管音与太簇声和,所以《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律中太簇。”后世遂称太簇为“正月律”。四,韵谱。“凡钟磬在悬,以乐生所向之方为位。下层自右数第二‘合’字,第三‘四’字,第五‘一’字,第六‘上’字,第八‘尺’字;上层自左数第二‘工’字,第四‘凡’字,第五‘六’字,第七‘五’字。”③太簇律在下层右数第三位。

监制者孔毓垣,字东安,孔兴濂子,孔子第六十七世孙。衢州府学庠生。兄弟三人,次曰毓墀,再次曰毓均。康熙五十三年(1714)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雍正十二年(1734)病故。衍圣公爵传六代至第五十三世宗子孔洙,元至元十九年(1282)南宗罢封。明正德元年(1506),封第五十九世孙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秩正六品,子孙世袭。南宗再度受爵,至七十三世,五经博士共承袭十五代。

制造者任之俊,民国《衢县志》有载。陕西长安县举人,浙江西安县知县。④西安县,唐咸通中(860~874)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衢江)得名,隶衢州。五代、北宋时为衢州治,南宋时属两浙东路。元、明、清代为府治,宣统三年(1911)七月裁西安县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县事。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柯城区和衢江区。

铸造时间在雍正壬子(雍正十年,1732)秋八月。清代文庙释奠日期是每年的春秋上丁日,即农历二月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这就是“丁祭”。丁祭是唐宋以后专行于曲阜孔庙的一种祭仪,每年四次,每季的仲月上丁日举行,国子监和州县孔庙每年只春秋仲丁二祭。

雍正十年编钟的形制特点为平口、扁圆体,这是清代康熙以来所强调的钟形,与周代的合瓦形编钟有别。这种类型的编钟为清代宫廷朝会、祭祀、宴飨使用编钟的流行样式⑤,乾隆朝颁行的《皇朝礼器图式》中画有一幅云龙纹编钟就是如此,并配文:“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编钟……以厚薄为次,薄者声浊,厚者声清。纽为双龙,中为云龙纹,近唇如满月者六以受击。形制皆同……前镌康熙五十四年制,后各镌律名……祭祀、宴飨、中和韶乐编钟皆同。”⑥清代编钟的大小相同,也与周代铜钟大小有序的特点大不相同。但与清代宫廷编钟流行装饰云纹、八卦纹等不同的是,雍正十年编钟的纹饰为钲、篆间以凸弦纹间隔,钲部饰36圆锥状枚,这是周代编钟纹饰的特点,为复古样式。

图2 临海北宋大晟钟钟钮

图3 明万历甲辰(1605)杭州府学编钟

图4 先圣家庙大铁钟

编钟钮呈几何状,其原型应是双龙纹,这种钮制似可上溯到北宋时期的大晟编钟。大晟编钟是北宋崇宁年间制定、使用大晟新乐时铸造、使用的青铜乐器,崇宁四年(1105)开始制造大晟乐,政和七年(1117)十二月,因金军南侵,“罢大晟府”。靖康二年(1127)金人掠徽、钦二帝北迁,汴京文物重器同时遭劫,大晟编钟部分被金人掳掠北去,部分散失民间,另有部分在金兵入汴时被埋入地下⑦。大晟钟取法于当时出土的宋公成钟,形制与春秋时期的鎛钟相同,钟体合瓦形,平舞,平口,双龙形钮,钮底部有几字形小框(图2)。舞部、钲间、篆间饰蟠虺纹,鼓部饰兽面纹,36螺旋形枚作顺时针排列。大晟钟虽然散去,不过同类型的编钟为元代所沿用。如元至元五年(1339)衡州路儒学乐钟,合瓦形,平舞,平口,篆间、鼓部饰夔龙纹,36枚。除了钮部残缺外,形制与大晟钟基本接近,没有大的变化。这类编钟发展到明代有所变化⑧,如万历甲辰(1605)杭州府学编钟,形制上改合瓦形为圆筒形,中间圆鼓,两端内收。相应的,装饰上也发生变化,钟体分成连续的四个装饰面,从而形成四面钲间,钲、篆间皆光素无纹;钮部作龙纹,但比较抽象,依然可见龙的基本形状(图3)⑨。相对而言,雍正十年编钟的形制较为接近明万历甲辰杭州府学编钟,不同的是钟腔更加圆鼓,钮部的龙纹呈抽象的几何状,不辨原形。以上约略可知此类编钟钟钮形制的源流。

二、雍正十一年大钟

铁质,钟由悬钮、钟身组成。兽首钮,拱身桥形,头顶双角,高鼻深目,嘴角微张,颌下虬须,背带脊刺,中顶宝珠,四肢侧屈趴伏,外露利爪。古代洪钟上多铸此兽,名蒲牢,龙生九子之一,性好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钟身圆筒状,分三段。上段圆肩外饰一周重列覆莲瓣纹,瓣尖之间有乳钉;中段以横阳筋线分割成两层,内铸铭文;下段口沿为八曲喇叭口。钟体顶部中央有圆形开口,边缘有两个圆形孔洞。铁钟中段铸有铭文,上层铭文为:“先圣家庙钟”;下层铭文为:“浙江省衢州府知府杨景震,西安县知县任之俊详制。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六十七代嫡孙孔毓垣监铸。西安县礼、工房何帝锡、孔尚轼承铸。大清雍正十一年嘉平月吉旦铸造”。通高100、口径62厘米。现存衢州孔庙(图4)。

中国孔庙按其性质分为三类,一是孔氏家庙,二是国庙,三是学庙。孔氏家庙是孔子后裔为祭祀孔子、孔子之长子、长孙的宗庙,只有两座,一在山东曲阜,一在浙江衢州。国庙是专为封建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只有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两座。学庙或称庙学,是以办学为宗旨的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⑩

铁钟的体型较大,为大钟,也称为特悬之钟。大钟与大鼓相配,被悬在大成门左右,是为钟、鼓呼应。初行祭礼则击鼓,祭事毕则击钟,鼓三百六十击,钟一百八十响。迎神、送神则钟、鼓齐鸣。

大钟制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十二月。制作人杨景震,扬州人,杨铸长子,历任衢州府知府、嘉兴府知府。民国《衢县志》“宦迹举要”条有记载他的事迹 。大钟由礼、工房承铸。清代县衙设有三班六房,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房,是按中央六部对口而设之州县官衙的办事机构,一般由知州或知县委派幕宾代管。各房之首为司吏、典吏,亦称掌案或总书。六房的具体分工不同,其中礼房主管祭祀、庆典、儒学教育、生员考试以及主官出巡仪卫等事;工房主管蚕桑、织造、公署修筑、水利兴修、银两销铸等事。房首何帝锡、孔尚轼,县志无载。

大钟的形制为梵钟形式。梵钟是古代中国所创制的一种乐器,截面呈圆形,并不成编悬挂,也无法演奏乐曲。它虽然称作梵钟,但并非外国钟的仿制品,因为古印度并未发现过这类器物。梵钟最晚不迟于南北朝时已出现,在梵宇之外,道观、簧舍以及一般钟楼都悬挂这种钟。孙机在《中国梵钟》一文中将梵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II型梵钟的形制与雍正十一年钟较为接近,钟口有波曲,但较浅,可称为“浅波口钟”。浅波口钟出现于唐代,钟口分六道波曲,自钮部向每道波曲的弧尖处联接条带纹,将钟壁表面纵分为六区,再以水平条带将钟壁横分为三层,从而整个钟面共划分成十八格。北宋开始,浅波口钟由六曲变为八曲,后几成定制。明时,浅波口钟面区划为八格,对应底部八个方位标以八卦纹,为一时之风尚。

图5 《大明集礼》里的镛钟与钟

圆口、口缘作波浪形的梵钟样式,是明代官方祭礼乐钟的形制,《大明集礼》图式中“镛”“”“编钟”“歌钟”器型皆为梵钟(图5) 。这种传统佛钟形制特征的梵钟进入明代祭孔祭器传统中,可能与儒、释长期相互渗透有关。现存各地明代儒学乐钟也多见梵钟形,如山东曲阜孔庙大成门悬挂的明代大钟(图6),也是梵钟样式。该钟铁质,蒲牢钮,拱身桥形。钟身圆筒状,分三段。上段圆肩外饰一周重列覆莲瓣纹;中段分割成两层,每层钟面区划为八格,对应底部八个方位标以八卦纹,内铸铭文;下段口沿为八曲喇叭口,两侧各有“日”“月”铭文。钟体顶部中央有圆形开口,边缘有两个圆洞。相同形制的铁钟也见于曲阜颜庙,据铭文,其铸造时间为明嘉靖四年(1525)。以上两件大钟的形制,皆与明代II型浅波口钟基本接近。这种钟也保留在清代阙里系列的《圣门乐志》 中。清代台湾府知府蒋元枢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台湾府学捐造一批礼乐器,另外一套《文庙乐器图说》中的钟、大钟、编钟的形制,以及台南孔庙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镈钟”形制,也都是梵钟形式(图7)。因此清代的文庙乐器,保留了相当分量的明传统特色。

三、清代的祭孔用乐

清代孔庙的主祀是孔子,配祀为四配十二哲,东西庑从祀先贤先儒 。作为家庙,衢州孔庙配位为东祀孔鲤,西祀孔伋,东庑祀中兴祖孔仁玉、孔传,西庑祀南渡祖孔端友。另六代公爵祠祀孔端友至孔洙六世衍圣公,袭封祠祀孔彦绳至孔庆仪十五世翰林院五经博士,报功祠祀官绅之有功绩于南宗者。

孔庙祭祀典礼由礼、乐、舞三部分组成,其中乐、舞仅在国祭或丁祭等重大祭典时使用。以曲阜孔庙为例,祭祀仪程包括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彻馔、辞神、送神、望燎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祭祀的大部分工作需要提前准备,礼毕,布席、燕享、旅酬、分胙 。除有皇帝亲临或遣使致祭外,例由衍圣公主祭,从祭官员一百六十一人,礼生八十人,乐舞生一百二十人,另有四氏学生员及孔氏人等近千人。衢州孔庙旧以衍圣公主祭,自孔洙让爵后,由族长主祭。五十九世孔彦绳复受承袭后,以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祭,执事官四人助祭。

图6 曲阜孔庙明代大铁钟

孔庙用乐,由来已久。东汉元和二年(85)章帝过鲁,作六代之乐祭祀孔子,为孔庙用乐之始。历代释奠乐悬的规制不一,清代对国学乐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确的规定:“中和韶乐,用于坛、庙者,钟一,特磬一,编钟十六,编磬十六,建鼓一,篪六,排箫二,埙二,箫十,笛十,琴十,瑟四,笙十,搏拊二,柷一,敔一,麾一。先师庙,琴、箫、笛、笙各六,篪四,余同。” 以上乐器,钟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囊括了“八音”。府学的乐制规格基本同于国学,县学则要低于府学一等。曲阜孔庙乐制规格同于国学,衢州孔庙是孔氏南宗的家庙,地位仅次于曲阜孔庙一等,规格要高于一般的州县孔庙。

乐悬的设位,明代以前的乐器陈设皆有堂上、堂下之分,清初犹沿明制,后改为将乐器全部陈设在大成殿外的露台上。据康熙二十三年(1684)曲阜孔庙乐器的陈设位次,可知基本情况:“张乐于露台之上,楹鼓在东南隅,编钟在东偏之南,编磬在西偏之南边。笛东西各三,次面北;凤箫、埙、篪东西各一,次面北;洞箫东西各三,次面北;瑟东西各二,次面北;琴东西各三,次面北;柷在东北,敔在西北,田鼓东西各一,在其北。东西面;麾幡在柷之北,西面节一,东西导引、进止。”

释奠乐章始载于隋代,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指令乐官制定雅乐歌辞祭孔。唐代第一次将乐章系统化,北宋徽宗时期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大晟府,拟撰了释奠乐章十四首,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洪武六年(1373)定释奠乐章六章,以“和”命名,迎神《咸和》、初献《宁和》、亚献《安和》、终献《景和》、撤馔《咸和》、送神《咸和》之曲。清代继承了明代乐章的模式,只是对乐章名进行了更改,均以“平”命名,取“天下太平”之意。这套乐章颁于顺治十三年(1656):迎神《咸平》,奠帛、初献《宁平》,亚献《安平》,终献《景平》,彻馔《咸平》,送神《咸平》之章。乾隆七年(1742)以旧词重改乐章:“迎神《昭平》,奠帛、初献《宣平》,亚献《秩平》,终献《叙平》,彻馔《懿平》,送神《德平》。”

清代阙里及省直释奠乐章颁于乾隆八年(1743),章名、结构和国学乐章相同,歌词另撰,如《光绪兰溪县志》所载学宫乐章即如此 。不过如乾隆《龙泉县志》所载的乐章歌词虽然同于地方乐章,但诸如迎神《咸平》、亚献《安平》、终献《景平》、彻馔《咸平》、送神《咸平》等的乐章名皆为顺治时期的乐章旧名 。《龙泉县志》修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距乾隆七年(1742)不远,颇具新旧乐章名交替之际的时代特色。此外,诸如雍正《处州府志》所载乐章:迎神《咸和》、亚献《安和》、终献《景和》、撤馔《咸和》、送神《咸和》之曲 ,为明洪武六年(1373)所定的释奠乐章,则可知处州府在清初仍然沿用明代乐章。

四、结语

文庙祭祀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统治者为了彰显其正统身份,加强对汉人的道统统治,尊孔崇儒,一面大兴文字狱,一面抬高儒学地位。清初以来,孔子地位逐步提升,清朝统治者多次亲临曲阜祭孔,雍正时期更是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孔庙祭祀文化,这都是历史上鲜有的。孔子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清朝廷思想统治的核心。

衢州孔庙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家庙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沧海桑田,文物流散。作为衢州孔庙至今留存的为数不多的礼乐用器,雍正十年(1732)编钟、雍正十一年(1733)大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孔庙祭祀礼乐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物证,值得关注。

图7 台南孔庙清代“钟”

(鸣谢:衢州孔庙两件乐钟的照片由衢州市博物馆毛慧老师提供,谨致谢忱!)

注释:

① 【民国】徐镜泉纂辑,孔繁英参订,徐寿昌点校《孔氏南宗考略》卷一《祭器乐器考第十一》,民国三十七年(1948)刊。

②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101《志》七十六《乐八》,中华书局,1977年。

③ 【清】孔尚任辑《圣门乐志》,阙里砚宽亭版,光绪十三年(1887)重刊本。

④ 【民国】郑永禧纂修《衢县志》卷二十《名宦志·清》,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成文出版社影印,1984年。

⑤ 孙召华《清宫编钟形制及其功能考辨》,《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第6期。

⑥ 【清】福隆安、王际华等纂《皇朝礼器图式》,乾隆己卯年(1759)武英殿刊本。

⑦ 陈梦家《宋大晟编钟考述》,《文物》,1964年第2期。

⑧⑨ 陈建明主编《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晚期铜器展》,中华书局,2013年。

⑩ 张晓旭《历史上孔庙的称谓和类型》,《南方文物》,2002年第4期《中国孔庙研究专辑》。

猜你喜欢

孔庙编钟衢州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编钟
曾侯乙编钟
衢州烂柯山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