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2020-07-24田利军副教授博士彭恩慧

商业会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学培养目标毕业

田利军(副教授/博士)彭恩慧

(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天津300300)

一、研究背景

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和“脚本”[1],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和水平[2],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培养方案的变迁承载着专业发展的历史和制定者对会计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的解读和探索。笔者在工作中经历了几次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对其艰巨性、系统性、复杂性和局限性感同身受。受师资和认识限制,目前的培养方案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时俱进地适时调整必要且迫切。

发轫于医学教育和工程教育领域的OBE理念早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领域相关专业[3],并成为专业认证的基本导向[4]。基于对OBE的解析,梳理M大学会计学专业发展脉络,反思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构符合OBE专业认证理念的培养方案对于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题体系的关系,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意义重大。

二、OBE专业认证理念解读

(一)OBE理念的核心要素

1.学生中心。学生中心(Student Centering,SC)是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教学理念,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5]。孔子的“因材施教”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思想可以领略到“学生中心论”意蕴。庞海芍教授(2019)认为大脑不是“存储器”,而是“处理器”。知识是构建的,而不是灌输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中学生是首要指标(赵乃勤,2019),师资队伍、支撑条件、课程体系等指标均服务于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见图1)。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体系框架(见图2),已经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图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质量保证体系

图2 国家标准(2018)质量保障体系

2.产出导向。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也称成果导向教育,由Spady(1981)提出,并充分吸收Tyler的课程目标评价原理和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已成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产出理念强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起点推出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实施以学生应取得的产出为目标[6],对标毕业要求,评价教育实施过程的有效性。Bloom(1956)发现不同的认知领域与认知效果之间的关系,其中听课、阅读和视频的认知效果只有5%—20%;演示、小组讨论、实习和应用等高阶思维方式的认知效果达到30%—90%。学生产出水平与教师教学方式密切相关,教学听课、阅读和视频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消极、被动参与式的“要我学”难以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而演示、小组讨论、实习和应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基于自身兴趣爱好、能动式地“我要学”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3.持续改进。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教学情况,矫正学生学习、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活动[7],使得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要,毕业要求符合培养目标,教学活动符合毕业要求[8],最终持续不断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见图3)。持续改进理念对评价重新解读是“教得怎么样”要通过“学得怎么样”来评价[9],而不再是学校的硬件投入和师资队伍。评价是不仅仅是选拔性的,更是诊断性和改进性的。

图3 持续改进流程

(二)OBE理念的执行原则与实施步骤

1.清晰定义学习成果。OBE理念的学习成果不仅仅是课程成绩(知识层面),更多的是能力和素质、经验和技能[8],并遵循顶峰成果(Culminating Outcomes)原则[9]。学习产出成果要具备显性特征和可评价性,要有显性的表征。

2.明确学习产出确定的依据。学习产出确定的依据要符合反向设计(Design down from Your Ultimate Culminating Outcomes)原则[10]。即人才需要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专业毕业要求,并由毕业要求反推应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活动[11]。

3.保障取得应有的学习成果。设置达到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能够取得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OBE理念第一要务,即每门课程都要对毕业要求的能力结构有所贡献[12]。除此之外,OBE强调个性化的探究式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禀赋基础、学习特点会在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上有适当的弹性设计,即遵循扩展学习机会(Ex⁃pand-ed Opportunity and Support for Learning Success)原则[13],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成果。

4.学习产出评价与考核。基于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的学习成果评估获取连续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关键环节[14]。OBE遵循高度期许(High Expectation for All to Succeed)原则,采用多元、梯次教学评价的标准[9],关注学生的成果内涵与纵向发展,而不是学生间知识量的横向比较[15]。

图4 OBE理念遵循的原则与实施步骤

三、M大学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现状与问题:基于问卷调查

M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前身是民航计划财务(专科),1997年开始正式招生,至2019年7月,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 000余人。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向毕业5年以上的校友发放调查问卷,同时上传同届培养方案。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28份。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问卷调查显示,31%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或不合理,15%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特色。2012版和2016版的培养方案基本沿袭财经院校培养方案的通用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既没有体现综合院校的研究能力,也没有体现职业院校的实操能力;在服务面向上,很长时间摇摆于面向行业专业,还是通识岗位;在设计理念上,没有体现人才培养与学校定位和服务面向之间的关系及对毕业要求的指导能力。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的定向、调节功能未得到实现。

图5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培养方案滞后、僵硬

图6显示,90%以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社会需求,但综合素质超出预期的比较少,未达标比例达到14%。这与M大学培养方案过于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而忽视通用技能训练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专业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还不够清晰。对社会变化反应滞后,缺乏动态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目前,全球航空运输业变化迅猛,但M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每四年修才订一次,这样容易造成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课程的内容不能及时反映行业发展变化。同时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定义方面缺乏与学界专家、行业协会、产业界和会计职业界的深度交流。专业建设脱离实际易导致专业内涵发展滞后,特色不足。

(三)培养目标达成度低

图7显示,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均值得分为中,知识、工具职业素养得分较高,而问题分析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团队和沟通能力普遍不足。这进一步反映了M大学会计学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忽视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对商业实践和情境化会计规则的训练不足。

图6 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图7 培养目标达成度

图8 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课程体系存在内容重复

图8显示,在“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有61人次选择了课程内容重复。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交叉重复的内容包括:资金预测、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销售预测、利润预测和预算管理等。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和审计学课程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内容存在重复。此外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高级财务管理与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重复。

(五)课程设置的专业区分度低

问卷调查同时显示,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高度雷同,区分度很低(47人次选择),学生可选择的专业选修课不足(48人次选择)。这主要源于会计系师资不足,人员缺编严重,教师课时任务重,没有形成人才梯队。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会计学只有3门课程差异,且分别形成对方的专业选修课。其他专业选修课即使设立也无法开出,学生的选择余地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六)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问卷结果显示,55人次认为M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不足,无论是课时占比,还是课程质量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宽度轻深度的情况。单课程的单项实验项目多为手工实验,设计简单粗糙,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实验软件只有用友的U 8系统,没有民航特色课程的会计实验,如民航国际结算、民航运输会计等理论课程得不到实验课程的有效支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不足、实验教室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会计学专业的实习基地数量过少,且质量不高,关系不稳定,难以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

四、M大学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路径

2018年经管学院整体(安全工程除外)实施大类招生,基于“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梳理交叉重复课程,大幅度地削减课时,调整实验课程比重。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需要按照OBE理念进一步优化完善。

(一)增强培养目标的可操作,科学定义能力结构

问卷(图9)显示,59人次选择“增强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作为下一步培养方案优化的重点。因此,未来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加强可操作性,以行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立足点,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使培养方案变成可落地生根的教学活动指导书。

基于OBE理念,结合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和问卷调查的分析,提出M大学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在民航企业、工商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经过5年的实践工作,能够达到:(1)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2)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系统而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3)具有解决中国环境下的管理创新和创业能力,具有解决民航经济管理问题和具体会计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够使用现代化工具对复杂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5)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力结构初步构想详见图10。

图9 培养方案优化内容

图10 能力结构设计

图11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图1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表1 毕业要求对能力结构的分解

(二)强化通识能力培养,反向设计毕业要求

根据问卷调查,M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在通识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上页图11显示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需要加强;在知识体系中,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知识和管理知识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详见上页图12。

根据OBE理念的反向设计原则,将培养目标对能力的定义分解到知识体系、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现代化工具等11项毕业要求中。详见表1。

(三)课程设计突出民航特色,强化实践教学

不同类型的院校由于拥有教育资源及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其专业建设发展内涵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作为行业院校,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是M大学会计学专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会计学专业要以行业为依托,永葆民航特色,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周期规律和波动周期规律,深度挖掘行业中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色,比如与机场学院合作,开土木工程预算、油气储运工程会计课程;与空管学院合作,开设签派经济效益评价选修课等。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构建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基础实验(单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专业特色实验,并辅之会计认知实习和会计毕业实习。见图13。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由于专业综合实验部分较薄弱,虽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因缺乏实验软件,基本以会计制度设计代替。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跟踪强化。

图13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层次

猜你喜欢

会计学培养目标毕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毕业季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