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德育内涵,搭建志愿服务新舞台

2020-07-23谢良娟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德育

谢良娟

摘 要: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点内容,而运用志愿服务平台可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水平,故而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德育的内涵,并通过打造自主青年服务组织、加强志愿成员有效沟通、注重教师德育引导效果、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等路径,促进当代青年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德育;志愿服务;青年服务组织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87.5%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能在为其带来快乐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人,仅有小部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故而积极展开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还可进一步达成新时代育人目标。

一、德育的内涵

有关德育内涵的说法共有四种。而其中较为有信服力,且满足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主题的内容,主要是将德育看成是教师借助德育活动有目的性的引导下学生朝着良性发展方向成长的工作,包括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修养、政治素养等。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德育常指师生间的相互影响,即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规律方面,建立健康育人环境。

二、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提升德育内涵的路径

(一)打造自主青年服务组织

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积累更多德育知识,应积极打造自主青年服务组织,并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思想觉悟。以往常由学校出面建立志愿服務机构,并事先设置好志愿服务内容,鼓励学生自行参与,这虽然有助于学生从中受到正面影响而学会助人为乐,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联合社会志愿服务单位针对学生的志愿服务方向进行调查,并指导学生签订“志愿服务自荐书”,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活动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同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学生也会受到阻碍、遇到困难,在这期间,可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应对技巧,最终提高德育水平。

比如华电集团曾与高校学生共同组建了“爱心港湾”志愿服务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华电集团共计捐出10万册图书,而大学生则为其带去了关怀与陪伴,甚至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促使低年级农民工学生享受到了温暖。

(二)加强志愿成员有效沟通

志愿服务工作中若能保证各个成员之间产生密切交流,有助于提升德育内涵,使其深刻认识到德育理论的重要性,也能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德育觉悟,进而满足当前育人需求。

首先,应规定具体的志愿服务时间,一般不宜低于48h,否则短暂的接触并不能很好的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其次,还应在志愿服务期间随时上报服务进度与效果,以此对各成员的参与表现给予客观评价;最后,还应结合相关资料召开交流会,并对其中表现优异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赞赏表扬,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反思意识[1]。

比如某学校针对残障人士组织“帮扶”活动,让志愿者从身残志坚的残疾者身上学习他们那种对待生活充满热情且渴望知识的优秀品质,并懂得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由此提高当代青年团体的整体素质。

(三)注重教师德育引导效果

在志愿服务平台上提升德育内涵,还应注重教师的德育引导效果。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参与者与辅助者,教师的力量不容小觑。因此,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思政课程中添加志愿服务内容,并为其设置专门的德育志愿服务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成为具备高品质的卓越人才。另一方面,教师应规范好自身行为,为志愿服务学生发挥好带头作用,包括在活动中为学生进行示范如何与聋哑人士进行沟通、如何在保护他人尊严的前提下提供帮助,这些都属于德育教育的工作范畴。在这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可从教师的行为表现中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以便他们在后期志愿服务中保持端正的服务态度。

比如针对独生子女,可组织“感恩·责任”活动,作为备受疼爱的一类群体,他们在家中常享受着独一无二的“服务”,为了使其能够具备理解、宽容、善良等美好品质,教师可带领他们到山区对当地儿童进行帮扶,在为其带来温情的同时学习山区儿童的懂事、自立等特征。另外,教师也应出于真正爱护下一代的目的为其提供带有实用性的服务。例如联合当地政府解决上学难、出行难等问题,而非单纯性送上米油物品[2]。

(四)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德育教育,还应适当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形式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出现。

从扬州大学志愿服务经验中可实施以下三种工作机制:

(1)选拔制,志愿服务虽然是主张自愿的一种群体活动,但为了保证志愿服务工作成效,也应实施优选模式,以此树立校园的美好形象。比如可选择思政成绩良好,且礼仪素养较高的学生,确保他们能够代表学校外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其深感志愿服务属于一项光荣任务时自然也能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水平。

(2)激励制,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着强烈的参与积极性。而采用激励制,可使其产生更强的参与动机。比如可将志愿服务作为综合考评的内容进行加分等。

(3)培训制,志愿服务单位或学校需开展“礼仪培训”、“技能培训”等,使其取得最佳工作成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志愿服务是当前不可缺少的社会行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组织中,都应当积极设计志愿服务规划,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思想,以此提高当代人的德育素养水平。同时,还可从打造青年服务组织、加强有效沟通、注重德育引导、优化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而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

参考文献

[1]孙月.育人目标下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优化路径分析——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类志愿服务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20(08):30-31.

[2]刘智鑫,梁爽,康瀚月.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以营口某高校为例[J].才智,2019(34):226.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