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要点

2020-07-23吴强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施肥种植水稻

吴强

摘 要:目前,水稻种植及施肥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施肥

在水稻种植中,为了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需要促进施肥技术的合理利用,在种植与施肥期间,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遵循一定的执行标准,促进各个要点的规范实施。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为水稻种植业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为水稻的种植产业提供有效的种植参考意见。

一、水稻种植要点

1.1整地

在农作物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所谓整理,即翻耕土地。翻耕土地能改善土壤的基本条件,使其变得更加疏松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水稻种植之前一定要重视整地工作的开展。

1.2育苗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育苗技术,所以在种植水稻之前要制定高效的育苗方案。要根据稻苗的实际生产量,选择专门的育苗中心对稻苗进行培育。在撒下稻种之后要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稻壳灰,这样才能满足种子的营养需求,促使稻苗健康生长。

1.3插秧

在进行插秧作业时,要积极采用机械插秧技术来提高插秧效率,对于传统的人工插秧方法进行革新。在注重应用现代机械插秧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缺点,现代机械插秧在进行作业时无法准确地将秧苗分离开,所以会影响插秧质量。而经过创新的人工插秧方法却因为人的拇指可佩戴分秧设备,所以能提高插秧质量。另外,在插秧作业之前还要考虑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以免造成损失。

1.4田间管理

一是追肥。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要科学施好补肥、穗肥、粒肥。补肥可于6月中旬施入,施纯氮45—51kg/hm2。穗肥可于7月上旬施入,施纯氮30—34kg/hm2、纯钾23—43kg/hm2。粒肥可于8月10日前后视稻田长势酌情施入。二是灌溉,遵循“浅-湿-浅,干湿交替”的原则,收获前7—10d断水。三是除草,可用12%恶草灵0.10kg加60%去草胺0.10kg,或用25%恶草灵0.05kg加60%去草胺0.10kg,制成毒土撒施或对水泼浇。

1.5收获

大部分情况下水稻在4—5月进行收割,要保证其保持原有的低垂状态,尽量选用现代机械收割技术,在选用机械设备时要保证其符合水稻收割的标准,从而保证水稻产量不会受到影响。收割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对遗留稻穗进行人工收割,减少经济损失,以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二、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产量与水稻生长情况存在较大关系,为了提升水稻的生产产量,需要促进水稻育苗工作的完好发展。壮大水稻苗不仅要执行施肥工作,还需要对其严格管理。如:水稻育苗中最常使用的为水稻壮秧剂,能够实现培肥、杀菌等工作,一般用于土壤PH值为7.5以下的环境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2.1水稻苗床施肥

在该工作中,主要在苗床中增加2倍的壮秧剂,实现腐熟过筛,使其平铺在苗床上,将其与土壤混合提高养分。然后,利用农具对土壤进行翻耕,保证苗床、土壤以及养料等都能混合,随后,对其浇水,实施播种工作,还需要实现软盘育苗施肥工作,将苗床铺平,为其充足灌溉。为了混合发展,需要对其搅拌,保证壮秧剂与营养土更丰富,再实施播种工作。

2.2水稻秧田施肥

该工作执行期间,一定要注意到基肥施肥的合理利用。在基肥工作中,对有机肥合理使用,能够土壤微生物有机质,优化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使水稻在种植中获得更高产量。并且,在合理施肥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发展需求,合理追肥,这样不仅能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位都获得充足养分,提高水稻苗的生长能力,还能对水稻的根部、茎部等各个部位进行保护,从而保证水稻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

2.3施肥的方法

2.3.1早施分蘖肥。水稻移栽后用分蘖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稻根数,促进水稻及早分蘖成穗。通常情况下,水稻在移栽过程中,气温、水温、地温都比较低,严重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为满足移栽后高养分补给的需求,分蘖肥务必要早施,为争取穗长、粒重创造条件。用分蘖肥的成分,有配方肥、尿素、氯化钾。具体用量参照如下:配方肥,用12—15kg/667m2;尿素,用1—2kg/667m2;氯化钾,用2—3kg/667m2,对后期促早发分蘖的效果更好些。

2.3.2把控惠肥用时机。惠肥用的目的,為满足稻穗分化及生长必需的养分。为此,最佳用时机,应在幼穗分化到抽穗这段时间。准确到每个时间点上,应选择在剑下叶露尖时。但是,有特殊时期,最好选择在剑叶的叶枕和剑下叶的叶枕长度相同时用。施用惠肥的成分,应包括:45%的配方肥、尿素和氯化钾。具体的用量,在4—5kg/667m2;尿素在1—2kg/667m2;氯化钾在1—2kg/667m2。施用惠肥期间,应严格控制田间的水分,湿度在70%左右为最适中。

2.3.3巧施粒肥。“粒肥”,是安排在水稻孕穗期的肥料。在此期间用的粒肥,旨在增加光合作用,提升叶面功能,有利于增加穗粒的重量。具体的用肥时间,应根据水稻孕穗期叶片的颜色而定。通常情况下,水稻种植期间发现有叶片颜色变浅或者更淡些,则是用粒肥的最佳时机。粒肥使用的原则,每次量要少,使用的次数要多。持续用粒肥的时间,为维持到水稻成熟前1周。

2.3.4合理根外追肥。水稻到生长发育后期,稻农要密切关注后期的长势情况。一般情况下,到后期水稻的根系活力降低,单纯靠根系来吸收养分,往往不能满足其生长的养分需求。为此,在生长后期稻农要做好根外追肥的准备。根外追肥适用叶片喷施肥料,由于叶片吸收养分快,效果好。为此,是此时期补充生长养分的重要措施。

结语

目前的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在优化与提升的过程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明确水稻种植推广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优化,从而结合地域特征选取恰当的栽培方式、优化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方式以及根据不同施肥期选择施肥用量和肥料,促进水稻种植产量、质量的双重提升,明确水稻种植的管理方式与生长规律,在保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水稻生产的稳定,从而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媛,吴秋行.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要点探讨[J].农技服务,2017(3):27.

[2]王桂霞.关于水稻优化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12):24.

猜你喜欢

施肥种植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