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020-07-23张赞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化学教育教育改革教学策略

张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模式被逐步淘汰,新时代的化学教育必须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化学知识,逐步降低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改变课堂学习氛围。本文详细总结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可行教学策略,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育;教育改革;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不同领域的化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课上学得的知识与技能。任课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僵化地向学生灌输化学知识,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采用具备较强针对性与教育效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与学习中感受到更多乐趣。

1.借助技术设备改变知识讲解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升级革新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高效教学工具,多数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采用高新技术设备后普遍获得显著提高[1]。教师可在课下搜集各类与化学教学有关的资料,以此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观察分析化学实验现象、研究化学反应原理提供学习支架,保证在示范性教学过程中为初中学生群体清晰地展现化学知识与现实实践的关联性。教师应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辅助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应过度依赖技术进行知识讲解,应当适当利用现代化技术保证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建立在直接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的基础之上,顺应初中学生群体的旺盛求知欲与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以化学实验活动反映理论思想,以化学理论知识指导课上实践[2]。例如在讲解与《空气》有关的学科知识时,任课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在电视屏幕上为初中学生放映测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红磷燃烧实验,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看到化学反应生成的白烟,再通过热成像感应图观测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初中学生群体可通过钟罩观察水面上升的刻度,进而准确估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与其所占体积大小,任课教师可抓住时机诱导初中学生自行写出这一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心理印象,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效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分析能力。

2.引入更多生活化课堂教学实验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为保证初中学生群体在化学课堂上能够长期集中注意力听讲,任课教师必须设计各类贴近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生活化事例与实验活动,改变初中化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迎合初中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给予学生较大的课上自由行动权限,使初中学生在不断试错过程中积累第一手的实验操作经验,对化学知识形成清晰深入的认识,并掌握验证未经证实的推测与科学猜想的方法,以此提高初中学生群体对化学原理进行阐释的能力。教师必须使课堂实验的主题与生活现象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常见事物中隐藏的化学规律,使学生学会在混乱无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3]。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一课时,任课教师应当在课上为学生讲解与生活现象有一定关联的知识,如海水的颜色与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的内在联系、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可行措施等有教育价值的趣味课外知识,先激发初中学生的探究欲望与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再号召初中学生群体积极参与电解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选择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上台配合教师的各步骤实验操作进行解说,详细为其他同学描述自身所观察到的电极周围产生气泡与水面下降等反应现象,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实验中水在通电条件下的反应原理,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通過逻辑推理推断出实验的具体成果,准确理解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所蕴含的化学规律,使初中学生群体学会从特殊现象中总结出普遍性规则。

3.积极组织探究性课外实验活动,扩展知识应用途径

任课教师必须彻底放弃传统的强制式课上教学模式,改变师生课上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任课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怎样设计化学实验、怎样评析实验成果,提高初中学生群体的实验操作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学生凭借自身直觉从生活环境中发现并选择适宜的实验对象与基础性研究素材,使学生将普遍性的一般化学原理运用到生活化实验活动中,从实验中获得具备普遍适用性的科学研究结论,将普遍原理与具备一定特殊性的生活化案例联系在一起,以这一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初中学生群体的演绎推理能力。例如在讲解《水的净化》这一课题的化学理论时,化学教师可将示范性课上实验转变为探究性课下生活实验,拓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以此使初中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组织初中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自来水厂,通过实地考查了解净水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与使用的技术工艺,任课教师可及时为初中学生指出目前我国净水厂使用的净水技术的主要化学原理,并在进行示范性过滤实验后布置自制净水设备的课后实践任务,使学生使用不同的过滤技术(活性炭吸附、胶状物吸附等)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使学生活学活用自来水净化规律操作的原理,为初中学生群体提供更多发挥自身主动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意识与对化学反应现象的思考理解力。

4.调整教学评价标准,培育初中学生学科技能

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不同方面调整现行的教学评价标准,避免将系统性的化学学习限制在某个单一的思维模式之中,任课教师应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群体在教学效果评价活动中的地位,以学生评价学生,使态度积极的优秀学生管理监督不配合教学活动的落后学生,提高教学评价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避免任课教师不合理地垄断教学评价活动的主导权。任课教师还应着力于评析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应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判定学生对学科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运用水平,应采用多层次的均衡性能力评价标准,细致评估初中学生群体在各方面的表现,如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语言组织严谨性、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准确性等。

5.结论

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育体系应尽快调整教学重点,推动化学教育从知识性教育向技能性教育方向进行转变,重点培育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任课教师应采用更具均衡性的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参加趣味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有实用意义的新知识。

参考文献

[1]杨玉莲,董军元.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广东化工,2017,44(22):202-203.

[2]卢天宇,艾进达.新课改视角下深圳市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1):56-59.

[3]郑玉娇,蔡文联.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0):15-16.

猜你喜欢

化学教育教育改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高中文科班化学教学探讨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