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背景下的大学生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刍议

2020-07-23陆雨菲凌珊珊刘澳杰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涵

陆雨菲 凌珊珊 刘澳杰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国际通用语。在此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在线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了新的内涵。本研究详尽探讨这一内涵,包括好奇、开放、尊重、平等和宽容的文化态度,个人特性,文化意识,移情能力,表达能力,沟通技巧。

关键词:国际通用语;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

1.引言

全球化进程使得英语为非母语者之间的交流逐渐领先。非母语者之间借助英语交际,使得英语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国际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1][5]。英语作为ELF,也因此具备了如下新特征:不受地点所限、双方位于平等语言地位、完成具体交际任务为重、输入西方文化兼顾用英语传播本土文化[2]。ELF亦已转变为单纯的“不夹带特定意识形态、不预设本族语者文化基础”[8]的国际交流工具。交际双方可融合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本土文化,选择、修正甚至摒弃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语用和文化规范[2][4][1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因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经济、文化活力,愈加频繁地与东盟开展跨越文化和民族的交际活动。而英语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东盟十国,均处于第一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地位,即彼此可用ELF交际[13]。ELF便利了广西和东盟的跨文化交际,特别是双边大学生基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目的,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网络的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活动。

2.研究背景

2.1 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例如,Spitzberg[16]广义地将之定义为在特定语境中恰当并有效实施行为的能力。Perry 和 Southwell[15]概括了很多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指出他们都普遍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的交往能力。Spencer-Oatey和Franklin[17]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有文化差异的交际者开展合理、适宜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以及排除后续心理负担与交际后果的技能。本研究采用最后一种定义,因为它全面涵盖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交流,同时也提到了交际效果[2]。因此,学习者的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定义为有文化差异的交际者借助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合理、适宜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以及排除后续心理压力和交际后果的能力。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学者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多个观点。例如Chen[10]划分为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有效性三大块。语言学家中如Byram[9],他的非常有影响力的模型指出,基于目标语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含括语言、社會语言和会话能力,而跨文化能力包括态度、知识、解释和联系的技能、发现和交互的技巧以及批判性文化意识。教育领域如Deardorff[12]将态度、知识、技能、内部结果和外部结果归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构成。

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如杨盈和庄恩平[6]划分为全球意识、文化调试、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块。而高永晨[3]的知行合一模式含括知识系统和行为系统。前者包括知识、意识和思辨,后者涵括态度、技能和策略。

上述这些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的理论模式,尽管具体的构成要素和侧重点差别很大,但是均在英语为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的背景下,参照西方特别是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语用、文化规范为标准。然而,鲜有研究从ELF的视角重新解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11]。陈新仁和李捷[2]就开创性地将ELF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六点:平等、宽容、合作、共赢的文化态度;对异域文化语境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文化观察、比较与反思能力;文化移情的意识、意愿与能力;意义、目标、身份的磋商能力;准确、流利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但如若放置在ELF在线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下,该构念模式能否完全契合,还有待商榷。

总之,目前鲜有研究全面关注ELF背景下,特别是针对广西——东盟大学生在线交际中,广西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构建出一个ELF背景下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的理论建模,可以从理论上丰富目前较为贫乏的ELF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

3.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背景下的大学生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

研究者认为,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背景下,大学生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如下:

(1)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交际者需要秉持好奇、开放、尊重、平等和宽容的文化态度。大学生要持好奇心与开放的心态,不急于对他文化做出否定而对本文化做出肯定的判断[9]。要尊重他人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12]。在交流过程中要秉持宽容、平等的态度,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不能轻视对方文化,以自己文化为中心,要本着宽容,平等的态度交流,在交流发生误解甚至误会时,尽量把对方朝好处想,这样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2]。

(2)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学习了解他文化和本文化,这样在交流过程就能容易理解双方所表达的意思,有一定的话题共同点。

(3)要保持个人特性。个人特性包括自我表露、自我意识和社交从容。个人特性对跨文化交际也有一定的影响。假设在交流过程中,一个人性格内向,不放得开,那么交流进程就有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个人特性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交际者要外向,开朗,在交流过程中要适当地放开,表露自我,有一定的社交经验。

(4)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语言语用移情(pragma-linguistic empathy),这是指说话人运用语言刻意对听话人表达自己的心态和意图,以及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角度准确领会话语的用意。语用移情的妙之处是说话人或者听话人总是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移情的另一个层面是社会语用移情(socio-pragmatic empathy)这涉及到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系和人际关系,也涉及到话境。移情问题要求交际双方设身处地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话语的用意[7]。中国人见面时就喜欢问对方姓名、籍贯、年龄、工资、家庭人口等。中国人不欢别入拍自己的肩膀,也不习惯相互拥抱,东盟国家的人忌讳摸头,这些都是民族文化使然。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来没有一种语言成文化相似到完全表现同一社会现实,这就要求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双方都应尊重移情原则,中国人和东盟国家的人,受母语文化及思维的影响,多少都会按自己国家文化的特点来遣词造句,所以只要双方能互相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就行,不在意语法,语音的正确性。

(5)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在对话交流中听懂并理解他人意图,以及清晰完整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水平,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方面。

(6)沟通技巧包括信息传递技巧,行为灵活性和互动管理。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生词,难以用言语表达,这时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去表达。所以这就要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

4.结论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背景下,大学生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新的内涵,包含好奇、开放、尊重、平等和宽容的文化态度,个人特性,文化意识,移情能力,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未来研究可以探讨在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量表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新仁.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英语使用及其本土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2.

[2]陈新仁,李捷.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刍议[J].当代外语研究,2017,(1),19-24.

[3]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8.

[4]冉永平,杨青.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及其重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8(2),287-299.

[5]文秋芳.英语通用语的教学框架.语言科学,2016,15(4),354-355.

[6]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外语界.2007,(4),13-21.

[7]余桂霞.跨文化交际中移情能力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8,(34),216-217.

[8]张伶俐,汪卫红.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J].外语电话教学.2015,(4),29-34.

[9]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10]Chen,T.Reticence in class and on-line:Two ESL students experiences with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J].System,2003,1(2),259-281.

[11]Cogo,A.Cultural Elements in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J].The TESOL Encyclopedia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8,1-7.

[12]Deardorff,D.K.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6,10(3),241-266.

[13]Kirkpatrick,A.English as an Asian lingua franca and the multilingual model of ELT[J].Language Teaching,2011,44(2),212-224.

[14]Knapp,K.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ingua franca and the teaching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2015,4(1),173.

[15]Perry,L.B.,& Southwell,L.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skills:Models and approaches[J].Intercultural Education,2011,22(6),453-466.

[16]Spitzberg,B.H.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2000,9,375-387.

[17]Spencer-Oatey,H.,& Franklin,P.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pringer.2009.

猜你喜欢

内涵
党内法规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辨析、体系构建与重要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落实路径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体大探索
实施和雅教育 深耕内涵发展——以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为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旧书里的创意世界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