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分类活动中提升幼儿环保意识
2020-07-23窦歌
窦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垃圾分类教育是幼儿园环保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方法等,逐渐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环境创设,营造氛围
3~6岁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影响着幼儿美育、智育、德育等各个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地收集垃圾、分类垃圾。
1.设置“会说话”的垃圾箱
幼儿往往对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幼儿园可以针对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以及餐厨等垃圾设计相应的卡通图片,并贴在相应的垃圾箱上。幼儿无论是在户外活动还是在散步时,都可以看到垃圾分类的相应图片和标志,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还能帮助幼儿逐渐掌握关于垃圾分类的常规要求。
2.創设勤俭节约的环境
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进行装饰,变废为宝,使幼儿养成节约的意识。我园在大厅中设置了一些收集框,方便幼儿及时放置收集到的废旧物品,并通过师幼加工设计,采取利用原形、改装变形、包装组合、分解变形、展开制作等方法,使废旧物品成为重要的环境创设材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能亲眼看到那些看似无用的垃圾可以变成装饰素材,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3.建立灵动、有生命的教室
为了更好地实施垃圾分类教育,教师要使教室变得更有生命,可在教室内设置垃圾分类游戏区。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垃圾图片,放置几个垃圾筐,上面写着不同的垃圾类型,让幼儿将相应的垃圾图片放置到对应垃圾筐中,以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印象。
二、区域活动,教育渗透
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垃圾分类教育目标的需求,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以及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各种区域活动中养成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
1.角色区
在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时,我们组织了“我是垃圾回收员”的角色游戏。在角色区内我们先放置了一些常见的垃圾,如饮料瓶、旧报纸、废电池、果壳、旧裤子等。幼儿背着垃圾回收筐捡垃圾,将不同的垃圾放置在不同的筐中,使幼儿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垃圾回收员的职责,加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幼儿逐渐建立垃圾分类的环保观念。
2.益智区
益智区的活动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幼儿学习的目标,又是幼儿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垃圾分类教育要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意义和具体分类方法,这可以与益智区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益智区为幼儿投放多种材料,如鸡蛋壳、纸盒、饮料罐、吸管、塑料袋、红酒木桶等,然后开展知识竞赛,指出一个垃圾,让幼儿抢答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在这样的竞赛氛围中,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开动脑筋,抢答问题,从而增强了垃圾分类意识。
3.美工区
在垃圾分类教育中,我们通过美工区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一些垃圾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引导幼儿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比如,玲玲做了一个“大坦克”,上面是纸卷的炮筒,中间是一个长药盒,下面是卫生纸芯做的履带。通过此类活动,幼儿形成自觉收集可利用垃圾的意识,学会“变废为宝”。
三、拓展资源,辐射周边
幼儿园要想有效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还应挖掘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丰富教育资源。
1.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园在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时,可以与社区合作。比如,邀请社区的清洁人员与幼儿互动,由于清洁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因此让他们讲解亲身经历的垃圾分类小故事和实践的操作方法,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
2.开启志愿行动
当幼儿初步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志愿者走进社区,与居民互动,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幼儿可以向居民发放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册,推广“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等口号,还可以在社区中捡垃圾,清理小广告。
3.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到三大环境的影响,即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幼儿园应和家长一起使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得到加强与巩固。首先,幼儿园要开展家长会,为家长提供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讲座,督促家长自觉做出垃圾分类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家长要多配合老师,和孩子一起完成环保任务,如植树节和孩子一起去植树,带领孩子观察自己小区的垃圾回收情况,秋天和孩子去公园捡树叶再制作成版画……这些活动都可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日常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以及爱惜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