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2020-07-23吴焱
吴焱
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有限的人生,从小培养幼儿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身。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则是小班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完善阅读规则,为幼儿阅读习惯养成提供坚实的土壤
案例一:图书在哭泣
教师发现阅读区里的图书经常没有被按照标记“送回家”,随意乱放且破损严重。有的图书甚至这里少一页,那里缺个角。反复要求几次,效果都不明显。在一次晨间谈话时,教师做出“嘘”的动作,对幼儿说:“听,是谁在哭呀?”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宸宸说:“老师,没有人在哭。”教师说:“不,有人在哭,好像在阅读区。”教师带着幼儿来到阅读区,指着地上的书说:“我听见了,是书在哭呢。”教师拿起图书问:“你怎么哭了?是谁欺负你了?”并模仿图书的口吻说:“小朋友把我扔在地上了,我回不了家了,而且我的手和脚都受伤了,很疼。”于是,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图书高兴起来呢?”这时候,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不扔它。”“把它送回家。”“不能撕书。”“还要摆放整齐。”……听了幼儿的回答,教师总结说:“我们要爱护图书,看书要一页一页慢慢地翻过去,不能很用力,也不能撕它,看完后要把它们送回书架。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书架吧。”接下来几天,再观察阅读区的情况,教师发现幼儿不再乱扔书了,看完也能把书摆放得整整齐齐。
案例分析:图书被损害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幼儿因想看同一本书发生争抢而导致图书损坏;二是幼儿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不会保护图书,如翻页不注意、用力过猛、扔书等不良习惯;三是模仿别的幼儿,看到有的幼儿撕书就跟着学。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三四岁的幼儿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论。即这一时期的幼儿往往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教师把图书“拟人化”符合幼儿的“泛灵”倾向,使幼儿把外物同化到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拟人化的情境让幼儿获得直接的心理体验,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通过创设“正确阅读步骤图”墙饰,教给幼儿正确阅读的方法。首先认识书的封面,接着用大拇指和食指翻阅书的第一页、第二页……直到封底,最后把书放回书架,从取书、翻书、阅读、收书,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2.组织修复图书活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在规则养成中有一条重要的理论——破窗理论,即当一个幼儿违规而没有被制止时,其他幼儿出现违规的行为会越来越多;相反,如果马上制止,违规行为就会得到遏制。因此,教师看到幼儿撕书时应予以制止,可以与幼儿单独商量如何修复图书和爱护图书,还可以在集体分享环节对此事件进行讨论,让所有幼儿参与制订爱护图书的规则和修复图书的办法,这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阅读指导,为幼儿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丰富的养料
案例二:书成了“望远镜”
阅读区里,沅沅、小博、佳佳在看书,起初他们三个看得很认真。但过了一会,沅沅一直去换书,一本书没看几页就去换了。换了几次后,他甚至把书卷了起来,当成“望远镜”看别的区域。小博和佳佳看到了,也模仿沅沅的做法,三个人嘻嘻哈哈地谈着自己用“望远镜”看到的现象。教师走过去,拿起一本《鼠小弟》指着封面问:“看,它是谁呀?它在干吗呢?”他们三个很快围过来,一边用手指着鼠小弟,一边告诉教师看到的内容,很是感兴趣和投入。
案例分析:小班幼儿看书难以持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持久性差;二是对所选图书不感兴趣;三是不会阅读图书,不会观察画面内容,或者不理解画面内容,无法从书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小班幼儿阅读时以无意注意为主,在阅读中体现出的认知水平尤其是联想、推理水平较低。他们有意注意水平较低,观察的目的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态的阅读,所以会看了一会书后用书玩起了“望远镜”的游戏。教师通过提问介入,让幼儿带着悬念去阅读,激发了他们想看书的愿望,增强了阅读的目的性,从而使无意识阅读走向有意识阅读。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巧妙地介入,促进幼儿阅读。
支持策略:
1.適宜的图书激发阅读兴趣。对小班幼儿来说,画面鲜艳、情节简单有趣的图书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阅读区提供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显得尤为重要。图书要色彩鲜明、形象可爱、内容短小有趣,最好是单页单幅的。故事内容要贴近生活,最好有重复的情节或重复的语言,适合幼儿模仿。
2.多元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发生在哪里、看到了什么、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你最喜欢里面的谁等问题,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同时促进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结合阅读让幼儿有充分的对话机会。比如,让幼儿学习观察每幅画面上的重点和细节,充分想象画面中人物角色间的对话,并能用语言表达,让幼儿在感同身受的状态中关注阅读内容,表达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