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计划我在行
2020-07-23陈雪晴
陈雪晴
中班时,虽然游戏材料数量充足,但仍时常出现 “哄抢”和“大量囤积”游戏材料的现象。我和几位教师长期观察后发现其主要原因为:幼儿在游戏中缺乏计划性,选取材料时漫无目的,看到自己喜欢的材料就大量拿取,未拿到游戏材料的幼儿,常常由于缺少材料而无法正常玩游戏。于是我们决定在自主游戏前增加游戏计划环节,以解决这一问题。
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重视幼儿经验,主张师幼间互生共长。因此,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经验及需要,与幼儿共同商讨并制订游戏计划。在中班时,我们商讨出的制订游戏计划的步骤为:自主游戏前开始制订游戏计划,先在自己的计划本上规划游戏内容、所需材料,再进行小组分享,然后开始游戏。
大班上学期初,我们继续采用该方式进行游戏计划。2019年12月18日,部分幼儿抱怨“才开始玩游戏就收玩具了”引起了我的注意:自主游戏的时间为9:50-10:50,幼儿9:50开始制订游戏计划,游戏时间应该很充足,为什么他们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呢?是玩得太投入了,还是做游戏计划耗费了太长时间?
(一)为什么游戏时间不够用
为了找出幼儿游戏时间不够用的原因,在接下来的3天,我将游戏时间分为9:50-10:00、10:00-10:10、10:10-10:20、10:20-10:50四个时间段进行观察,重点观察幼儿完成游戏计划的时间。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12月19日,超过一半的幼儿在10:10之后完成游戏计划。有3名幼儿在10:20之后才完成游戏计划,他们的游戏时间不足30分钟。12月20日和23日大多数幼儿能在10:10之前完成,他们不再抱怨游戏时间不够用了。进一步观察发现,后两天幼儿为了更快开始游戏,游戏计划制订非常潦草,甚至直接放弃。由此看来,游戏时间不够用是因为制订游戏计划耗费了大量时间。
反思目前开展游戏计划的方式,我发现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制订游戏计划时间局限于游戏开始前,未充分利用其他间隙时间,不利于有新颖想法以及表征困难的幼儿完成计划;二是先个别计划后小组讨论的计划方式导致制订游戏计划时间过长,因为大班幼儿更有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时容易因想法的不一致产生冲突,需要较长的时间协商。
(二)游戏时间不够用,是否还需要进行游戏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我设想的解决方法为:一是充分运用一日生活中的间隙时间,比如喝牛奶时,先喝完的幼儿可以讨论游戏计划;二是打破原有的模式,选用更适合大班幼儿、更具挑战性的小组合作的方式。我将自己的设想放在心中,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他们讨论游戏时间不够用怎么办,还要不要制订游戏计划。讨论之前,我请幼儿观看了保宁玩游戏的视频。
教师:保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保寧:(皱着眉毛大声地说)我很认真地做计划,但计划做完了就没有积木了。我好不容易搞到一块积木,但是,没玩多久就收玩具了,你说我气不气?
思远:我也遇到这个困难了,感觉游戏时间太短了!
教师:我们的游戏有1个小时呢,为什么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保宁:我在想怎么弄肺部打印机的事情,使劲想,使劲想,时间就不够了。
教师:原来是这样啊,你做游戏计划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玩游戏的时间缩短了。
保宁:那我们就不要做计划了呗。
可乐:如果我们不做计划,又可能会像以前一样没有游戏材料了呢。
教师:游戏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前想好游戏需要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我仔细想了想问题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我们只能在游戏开始前做计划;第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自己制订计划后,然后还要小组讨论,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了。(我一边说,一边将两个问题以图加文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球球:我上次就是做计划用了太长的时间,列好计划后,我们组其他人已经先去玩了,大家没有等我一起讨论就开始玩了。
教师:这也难倒我了呢。这两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
顶顶:那可以玩同一个游戏的人在一起画,每个人都画一份,都画完再做游戏呗。
可乐:那这样就有问题啊,先画完的人就要一直等。
教师:我想到一个方法,你们看能不能用。玩同一个游戏的小朋友为一个小组,大家一起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来记录,这样每个组只需要花费一个人记录的时间,那么大家玩游戏的时间就会变长,你们觉得怎么样?
保宁:这个办法是不错,那谁来记录呢?
可乐:谁画得好就让谁记录呗。
保宁:我就怕大家讨论的时候,想法都不一样,浪费时间。
教师:你考虑得很周到,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好好商量,一起克服困难。我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遇到这个困难再来解决,可以吗?
保宁:好的,没问题!
(三)新的游戏计划方式诞生啦
考虑到这是幼儿第一次尝试以小组的方式制订游戏计划,我临时将原来的集体活动调整为《计划游戏有方法》,通过谈话与实际操作,讨论小组化游戏计划的具体方式,既满足幼儿解决问题的需要,又能保障他们正常游戏。这天孩子们开启了制作游戏计划的新旅程。
1.训练营组
训练营组的幼儿想要搭建解放军训练营。贝贝拿着记录纸和笔说道:“我来当记录员,你们说,我来写。” “我们需要1张桌子、2个竹梯。”可乐说。贝贝在纸张最左侧从上往下用符号画出桌子和竹梯并标上数字。优优补充说道:“我们还要三角形积木来搭东西。”“要几个?”贝贝问。“3个吧。”优优回答。记录完这些材料后,贝贝画了一些长方形符号,可乐问道:“这是啥呀?”贝贝一边记录一边回答:“我们训练时用的枪,对了,还要3把椅子休息的时候坐。”这时,优优说:“你还没有记我们的名字。”贝贝回答:“我只会写我的名字。”可乐:“那你直接写我们几个人不就好了。”贝贝在旁边画上人的符号并写上人数。“哎呀,我们的材料还没写完,这样,我在这里写吧。”她用竖线将材料和人数隔开并另起一列记录材料,接着,他们记录下搭建训练营的步骤和成品,并在右下方画上训练营的标志(见图1)。
2.小医院组
顶顶先在右下角的方框内画上医院的标志,然后说:“我们需要一张桌子、药箱、听诊器。还要药,可以有中药和西药。”顶顶画完人的标志后开始写名字,橙子提醒道:“你留点地方给我写。”顶顶用横线和竖线绘制出格子,并邀请橙子在第二个格子里写上名字。顶顶在最右方留下一块大的空白画上一个问号,表示他遇到的问题(见图2)。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在制订游戏计划时分工明确,他们快速商量好做计划的人,并热烈地讨论游戏所需材料和基本步骤,很少出现分歧。我从他们的游戏计划表(以下简称计划表)中发现,小医院组幼儿可以借用分割线划分纸张区域,并能用正确的数字与符号表示游戏材料且有条理地记录。两组幼儿均能注意到记录日期及游戏标志。
我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游戏计划和在做计划时遇到的问题,并邀请他们讨论完善记录游戏计划的方法。在讨论中,我们一起商量出小组式游戏计划的内容:选择同一游戏的幼儿为一组,共同讨论游戏计划,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记下大家的想法,分享时由一名发言者负责介绍;记录的内容包括游戏日期、游戏内容、游戏中需要的材料、小组成员、遇到的问题。
(四)巧用空隙时间来计划
小组化游戏计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戏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我开始思考要不要把可以利用其他时间做游戏计划这个方法介绍给幼儿。一天,我听到糖果和圆圆讨论:我们做计划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做完计划后PVC管都被别人拿走了,如果能早点计划完就好了。她们过来问我:“陈老师,我们可以早一点做游戏计划吗?”我说:“可以呀,只要不影响其他活动就可以。”
喝牛奶时,糖果和圆圆快速喝完牛奶,然后她们坐在一起开始讨论今天的游戏计划。
糖果:圆圆,我们今天还一起玩训练营的游戏。
圆圆:嗯,我们还和昨天一样用PVC管当枪,做卧倒和匍匐前进训练。
糖果:我们在桌子下面做个仓库,好不好?
圆圆:好啊,还可以用椅子做两个房间,一个用来睡觉,一个用来收藏。
糖果:那我去拿计划单,畫上椅子。
说完糖果拿出记录纸,开始制订游戏计划。思远喝完牛奶听到糖果和圆圆的谈话,也和同小组的伙伴开始了当日训练营的游戏计划。
在集体活动开始前,我邀请糖果介绍这个方法,孩子们都觉得这个方法很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都主动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商量游戏计划,比如晨间锻炼累了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时候。
(五)如何更好地展示计划表
因为做游戏计划而导致游戏时间不够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但是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1.分享时如何避免计划表“晃来晃去”
优优正分享他们做的娃娃家游戏计划,她两只手拿着计划表两端,面对同伴讲述游戏计划,但是介绍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顶顶:我看不清楚计划表上的内容,因为计划表一直晃来晃去的。(发言者需要看着表格介绍,因此计划表就一直“晃来晃去”)
优优:陈老师,你帮我拿一下吧!
教师:我当然愿意帮忙啦,但是你们有更好的方法吗?
保宁:有了,我们把计划表放在黑板上就可以啦!
于是,他们纷纷将计划表展示在黑板上(见图3)。
2.如何展示多张计划表
过了几天,希希在换新的计划表时发现黑板上已经有之前的计划表了,这可怎么办呢?
保宁:这个简单,我们用夹子把它们夹起来就好了。
大家赞同保宁的想法,用夹子将同类游戏的计划表夹在一起。
希希:可是我不知道新的计划表应该夹在哪张上面。
仔细观察后,大家发现计划表上没有游戏名称的标志,所以找不到相同区域游戏的计划表。
圆圆:我们可以在表格上画上小医院的标志(见图4)。
保宁:还可以多夹一点计划表,把它做成一本书!
教师:这个方法真好,做成书后,展示在黑板上大家一起看。
(六)我们的成果
多番探索后,班级诞生了新的小组式游戏记录方法(见表2)。修改后的游戏计划不仅是幼儿解决问题的法宝,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百种语言之一,更是他们交流的舞台。
关于游戏计划的探索仍在继续,上学期期末时,嘟嘟突然哭了起来:“每次可乐都是记录员,我也想当,可是她不给我当。”保宁说:“陈老师,你看吧,我说的,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很容易有矛盾的。”是的,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探究旅程……
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提倡增加幼儿小组活动的时间,根据幼儿的经验调整活动开展的方式。在游戏计划不断改善的过程中,教师基于幼儿的经验,以“观察—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 的方式,促进幼儿经验的互生互补及持续发展。
1.追随幼儿的经验——聆听幼儿的不同意见
《让早期学习看得见》中提出:“辩论、讨论与不同意见都有助于建立关系。” 这种不同意见有些是常规活动与幼儿需要之间的冲突。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孩子的“不同意见”,客观地看待这些质疑与否定,挖掘背后隐藏的讯息,思考常规活动安排或是活动开展方式的合理性。
不同意见还来源于不同幼儿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比如保宁认为游戏计划可以省略,可乐觉得需要保留。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允许幼儿争辩、对话的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促进经验的发展——向幼儿发起挑战或是发出邀请
这里的挑战是指儿童主动学习的框架下,教师运用的一个策略。教师可以就班级遇到的问题,向幼儿发起挑战或是发出邀请,让幼儿通过沟通、观察、记录、协作激发进一步思考和行动,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幼儿的思维,也为接下来的行动带来新的信息与建议。本案例中,我向幼儿发出了两个邀请:第一,邀请保宁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分享给班级其他幼儿,并邀请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在谈话活动中,我感受到调整当前活动方式的急迫性,并且发现幼儿在日常的小组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作与分工的经验,这为小组化游戏计划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基础。第二,在我发现糖果运用空隙时间做计划的方法时,邀请糖果分享,从而促进了班级幼儿相关经验的提升。
3.满足幼儿的需求——调整活动环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个体到集体”的游戏计划方式在中班下学期适用,但用在大班上学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与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对游戏需要的变化相关,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更强,想法更多,需要更多时间讨论游戏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观察中捕捉到幼儿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哇”时刻和“冲突”时刻,最重要的是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调整原来的活动环节,以此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4.寻回缺失的反思——提高反思性实践的能力
《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中指出,反思性实践是指在着手设计一个考虑周全的回应之前,花时间放慢速度,深入思考,与同事对话以发现儿童的意图、思考过程和前知识。教师可以尝试从“观察—引导—实践”的工作模式转变为“观察—反思—引导—实践”的模式,寻回缺失的反思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观察幼儿行为或是与同事讨论等方式,在深度思考中提出更加成熟的实践方法。年轻教师更应该养成反思性实践的习惯,在讨论和挑战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