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主题阅读体系 强化阅读写作训练

2020-07-23谢利银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

谢利银

【摘 要】 统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有针对性的习作和语文园地,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一代文豪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贡献,学习写“有你,真好”,通过“那人、那事、那场景……”表达真挚的情感。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紧扣单元组要求,构建主题阅读体系,引导学生从“读文”“聊人”“赏文”“写人”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畏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关键词】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广泛阅读不仅是学生的分内之事,更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语文教师首先要喜欢读书,做一个合格的读书人,成为“读书种子”。以统编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教材为例,编者意图是让学生“走近鲁迅”,教学时教师要懂得构建主题阅读体系,落实单元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学习品质。

一、教读,从“例子”到“引子”,初识鲁迅形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组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选入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其中两篇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另外两篇是不同身份的人从不同方面写的鲁迅,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角度认识鲁迅,鲁迅的形象也会更加立体、饱满。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引子”,搜集与鲁迅先生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等,交流读后感,充分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1.抓住细节描写加以体会

阅读指导教学要兼顾课文双重使命,既要通过读文了解少年时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要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细节描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很有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描写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性格的幽默风趣,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如教学“救助车夫”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原句段“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着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玻璃碎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和“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着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帮车夫包扎好。”进行对比感知,由此发现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尽心细致,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突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

本组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按照“自读自悟——同桌互助——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感情。以“单元整合、分块训练”为载体,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一生为人民着想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情感。

“笑谈碰壁”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学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碰壁真的是鼻子碰到墙吗?这黑洞洞的四周,真的是指没有光亮的环境吗?”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前资料展开思考:鲁迅创作为什么要更换一百多个笔名?他的文学创作指向社会的哪些方面?统治者看到这样的文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由此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而鲁迅先生为了唤起民众的觉悟,巧妙地坚持用笔与敌人作斗争,因此受到了统治者的追杀与迫害。如此,他不畏艰险、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形象便跃然屹立于学生眼前。

二、自读,从“短篇”到“长篇”,学习表达方法

结合单元组的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中,运用到写作练习中。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开展交流会,实现从阅读“短篇”到“长篇”的拓展,学习表达方法,为后面的专题训练打好基础。如教学完本组课文,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这是我们刚学的四篇课文,谁来谈谈,这些课文让你了解到了鲁迅的哪些性格特点?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之后,进一步引导:“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或者旁人的评价,表现人物特点,这是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同学们都发现了,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

中高年级几乎每一个单元都安排有课文的“阅读链接”,“阅读链接”既对阅读内容形成参照补读,也渗透了阅读方法的训练。

1.通过读单篇课文来体会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所表现的意图,进而带领学生走进鲁迅及其作品,走进鲁迅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也激起了学生去了解鲁迅、阅读鲁迅名篇的兴致。教师推荐与本组单元相关的文章,指导学生按以下表格阅读:

三、习作,从“片段”到“全文”,落实情感表达

通过赏文交流,结合语文园地,以写鲁迅为例子,紧扣本单元组的训练要求,从“片段”到“全文”, 训练学生写人的习作能力。

1.从小练笔着手片段练习

要立体了解鲁迅先生,不仅要读本组课文,还要阅读相关文章。通过开展“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交流会,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长篇作品或整本书,实现课文从“例子”向“引子”的转变。引导学生通过“读文”“赏文”“写人”等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

《少年闰土》一文中“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内容都可窥觊鲁迅描绘自己的故事,体会少年鲁迅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对农村生活的向往。此课学完,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布置小练笔:写一写你想知道的闰土心中的稀奇事。从而了解鲁迅先生从小就是一个有思想且关心人民疾苦的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通过课文开头场面描写的学习,推荐阅读《某人》《自嘲》,了解他受到不同階层人民的爱戴,安排小练笔: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他从事革命的艰苦卓绝。

2.阅读完整篇落实习作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及阅读与鲁迅相关的文学作品,继续推荐阅读《藤野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等,让学生全面了解鲁迅先生,同时积累写人的方法。再根据本单元习作“有你,真好”要求,布置学生进行完整篇的习作练习,循序渐进。

教师在指导本单元习作时,一要让学生审题,明确要求:①这是一篇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习作;②选取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写出“有你,真好”的理由;③要通过环境或场面描写烘托人物“真好”;④运用第一人称写作,更有真情实感,⑤将习作与文中的“你”分享。二要给学生点拨,选择人物是关键。思考:①看到这题目,你想到了谁?他的什么品质让你觉得“有你,真好”?②准备选取哪些事例?③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运用场面烘托人物的方法,发挥想象,把发生的事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三要留时间练说,说写结合才到位,注意突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单元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教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在“自读”中学习文章表达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练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阅读模式初探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跟踪导练(五)(5)
线谈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