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07-23徐蓉蓉
徐蓉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形象记忆,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思维导图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语文课堂;有效应用
小学生思维具有放射性和跳跃性的特点,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同,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建立思维导图,让简单直观的文字和线条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思维导图,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准备,提出质疑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其形成可视化的思维架构,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凝聚在问题上,以问题为导向理清文本脉络。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的识字、阅读过程,将学生过去所学内容与正在学习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发现信息间的联系,从而举一反三,掌握课文内容。
例如,在《秋江的晚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教学课件,运用思维导图将相关视频、音频和图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倦鸟归巢的画面。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学习这首短诗之前,大家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刘大白,思考一下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写下的这首诗,当时他是怎样的心情?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刘大白的生平,在阅读课文时代入个人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学生了解作者之后,教师分析诗歌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导图。教师再问: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点、诗中出现了什么景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到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和芦苇,初步完成了对课文的解读。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使用思维导图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师生互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
二、课堂讲解,理清思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学习效果差。新课改模式下,教师创新教学思路,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合理、更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并制定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理清文章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清晰的学习思路。
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将相和”的电视剧情,利用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探索欲。然后,教师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理清事情的起因(廉颇因为蔺相如被封为上卿的事情觉得不服气)、经过(廉颇多次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选择忍让)、结果(最终廉颇顿悟,选择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乐趣,增强了课堂参与度。
此外,在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让文本形象化、具体化,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感官需要,让条理清晰、图片生动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爱上语文,自觉学习语文知识。
三、课后巩固,增强记忆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课上就能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有的学生却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设计课后练习题,将教学重点与难点整理出来,让学生在做课后练习题时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写景名篇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解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感受作者对西沙群岛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学生课上学习,课下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课文。学生使用“开火车”的方式将海底丰富的物产名称串联起来,借此,海底的鱼、龙虾、海参、珊瑚等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既有助于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时,趁热打铁,为学生推荐景物描写的相关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课后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巩固,可以整合零碎的知识点,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洁明了,巩固语文基础。同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拓展學生视野,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爱上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运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方便学生记忆,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红.浅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J].考试周刊,2020(09):49-50.
[2]刘娅妮.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