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现状及方式优化
2020-07-23谷乐意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提倡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还呼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加之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所以要优化传播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地宣传。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方式;优化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看待人类未来,将人类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一体性关系,这不仅能够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是完全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不仅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倡导各国之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对协调国家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国际社会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十分必要的。2012年中共十八大,中国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进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等国际文件。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的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国际社会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因素,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的发展,面对这些不良因素,我们要坚定信念,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同时,面对现今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要积极完善和优化,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的传播。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国际环境必然会对传播产生积极作用,反之亦然。而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怀疑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认识依旧存在,这也就从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传播。
(一)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怀疑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样的巨大变化让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恐惧心理。虽然中国一直奉行合作共赢理念,也一直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外交准则,我国领导人也多次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依旧持有怀疑态度。尤其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加深了这些西方国家的怀疑程度。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纳瓦罗就写过一本书——(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认为“中国正在开展大胆的行动寻求全球经济霸权。”[1]中国在经济上的迅速发展让一些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威胁,并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因为对于一些奉行强权政治的西方国家来说,在国际社会中,实力强大的国家获得大利益,实力弱小的国家获得小利益,没有实力的国家被瓜分利益。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划分规则,这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来说意味着利益划分的重新洗牌,所以对中国的发展很是忌惮。不仅如此,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想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认为中国强大以后也会走鞴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道路,这样的不实言论对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2]虽然中国始终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怀疑态度以及鼓吹“中国威胁论”依旧存在,这就会造成国际上一些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的形象产生负面的印象,对中国提出的理念也会持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这就间接影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的传播。
(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误判
中国自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已经明确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3]所以实现共同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目标,并且作为新的全球治理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为了解决国际社会正在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难题,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是西方国家的很多学者认为:“国际权力格局的‘东升西落和均衡化趋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台的背景,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为中国构建未来国际秩序提供了契机。”[4]在这些学者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的工具,完全扭曲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原有的深刻内涵。并且,一些西方学者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不仅认为该理念是中国在与西方国家争夺国际话语权,更是中国模式在世界的推广,仅从狭小的利益观去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忽视了其本质上对全人类解放的深切追求,所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这些西方学者没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的调研,就发表一些有失公允的言论,不仅会对其他学者正确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论和文章的发表,对国家的民众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民众在这些文章中跟随作者的想法同样也会产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这也就直接影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各国人民中的传播。
虽然当今国际环境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实的言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中国不争霸的决心,也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让更多国家和人民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及不足
当今社会,我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主要还是依靠国家领导人进行国事访问、参与国际会议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使用传统媒体这些方式展开的,虽然这些方式在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需要我們不断地改进。
(一)国事访问及国际会议
我国第一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国际社会传播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同月在访问坦桑尼亚时也提到命运共同体。随后,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到同年在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在不断地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不断通过国事访问以及国际会议向世界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担当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重要的传播者和桥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时就指出:“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进,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角色,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上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样,我国的其他领导人也与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地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不仅各国领导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可至关重要,各国的人民群众的认可也十分重要,因为国家领导人和各国人民一样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对象。由于在国事访问及国际会议中没有办法与当地人民群众展开深入的沟通,我们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各国人民中宣传,所以就会形成一些国家的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了解不够。同时,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多数都是在国际场合由领导人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各国人民群众对该理念产生了距离感,误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自身并无太多关联。所以主要依靠国事访问以及国际会议来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传播的效果。
(二)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又一重要方式。为了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整地表述出来,呈现在世人面前,我国已经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并且已经陆续翻译成英、法、俄、阿、西等20多个语种,发行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累计发行量已经有1000多万册。并且在2018年出版了《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这本书收录了2013年1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献85篇,是对2013年至2018年的详细整理,并且现在已经翻译成英文和法文版,未来也许会翻译成更多的语种进行发行,用书籍的形式向各国人民详细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实意蕴。虽然传统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依旧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已经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眼球,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读者,可能更偏向于阅读电子书籍,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快速浏览。而纸质书籍没有办法做到随时随地的浏览,加之阅读电子书籍的成本更小,故而对纸质书籍的需求量会减小。并且,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没有办法将各类工具相结合,所以传播的内容呈现出来也比较枯燥,无法实现生动形象地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达不到让人喜闻乐见的效果。不仅如此,我们的书籍是对过去文稿的整理,出版之后再给读者阅读,信息的时效性大大降低,无法给国外读者呈现最新的理论,也会造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理解的不全面。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方式的优化
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方式上的不足,应该从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扩展新的传播媒介和平台以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来进行优化,以此来提升传播效果。
(一)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不仅国家领导人担当着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角色,中国公民也应该成为优秀的传播者,积极开展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宣传工作,发挥民间外交在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6]所以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推动民间外交,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各国人民间的传播是积极有效的。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公民出国游玩、参加学术交流、留学和工作,他们是最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部分人,在国外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以及语言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而成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桥梁。同时,每年也会有大量的外国游客、学生以及工作人员来中国,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应该展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思想,与外国人民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让这些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这样一来一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他国人民中的传播也就落到了实处。不仅如此,我国公民还可以组建各类援助团队,对需要帮助的国家和人民提供帮助,用实际行动去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其他国家的人民真切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从而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拓展新的传播媒介和平台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手机、数字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已经成为我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也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使用新的传播媒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传播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推特、脸书、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其它的自媒体,都可以成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工具,在这些媒体中发布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文字符号,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由于这些媒体传播性、交互性以及时效性强,发布的信息能够快速传播开来,不仅可以让用户快速了解相关信息,也可以扩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的范围。并且,新媒体中各类功能齐全,能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在各国人民面前。同时要构建丰富的网络平台,打造专门的网站,不仅将中国资讯传播至他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平台,也能够将其他国家的一线资讯传回国内,就如同“津巴布韦华人网,在讲好华商故事的同时,将津巴布韦的一线资讯传回国内。”[7]这种专门打通国与国之间文流的网站可以更好的向对方国家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不仅如此,中国还应该打造自己的话语平台,“据统计,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每天的新闻发稿量占整个世界新闻的80%左右。”[8]可见,西方国家正是凭借自身话语平台的优势维系国际话语实力,所以我国也应该构建自身的话语平台,中国的人民网、新华社以及其他主流平台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媒体的合作,提升中国新闻在世界新闻中的份额,扩大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以此更好地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一直以來,中国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非常深入,而国外学者的研究也有很多角度,所以开展学术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开展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一起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研究和探讨,外国学者从中国学者的论述中可以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这为外国学者研究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莫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中国学者从外国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知道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角度以及各类不足,从而为我们的传播内容指明了方向。并且,可以用(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文书籍为载体,加强中国学者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中国学者以及工作人员可以赶往其他国家进行学术讨论与宣传,开展专题座谈会,与外国学者共同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可以在其他国家展开宣讲会,直接与他国的人民群众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看法,进而根据各国人民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通过学术交流和接待来访传播成果和理念”[9]可以从学术层面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因为学者不仅在学术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也有极高的地位,很多群众信服学者的观点和思想。所以通过学者间深入的学术交流,让外国学者真正了解人类命运共向体理念的真实内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传播是必要的,只有各国人民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命运是密切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才能不断地减弱,在面对各类全球性难题时才能守望相助,共同战胜困难,从而获得人类长久的发展。虽然现今国际社会中依旧存在着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的因素,同时中国的传播方式也不完善,但是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为了全人类的发展,所以即使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也依旧会坚持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彼得·纳瓦罗.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M].2006.
[2]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一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EB/OL].(2017-12-02)[2020--04-28].http://world.people.com.cn/n 1/2017/1202/c1002-29681600.html.
[3]中共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EB/OL].(201-11-11)[2020-04-28].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1/c350825-19539441.html.
[4]罗云,胡尉尉,严双伍.西方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和评介[J].社会主义研究,2020(1):154-160.
[5]习近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2018-10-17)[2020-04-28].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8/1017/c64094-30345410.htrnl.
[6]習近平:民间外交的舞台将更加广阔[EB/OL].(2012-05-15)[2020-04-11].http://news.cri.cn/gb/27824/2012/05/15/2225s3684215.htm.
[7]吴建民,于洪君,刘海方·中国对非洲民间外交:传统友好、润物无声[A].中国民间外交报告(2016)[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135'.
[8]温祖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现状与改进策略[J].对外传播,2019(11):38-40.
[9]翟亚柳.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1):13.
【作者简介】谷乐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团队培育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编号:WK2111070006)阶段性研究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