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杀”的词缀化现象
2020-07-23龚季红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类词缀的研究概况,探究了“杀”成为类词缀的历史渊源,这些都离不开它的本义。并从定位性、意义虚化性、能产性3个方面判断了“杀”确实有成为类词缀的演化趋势。
关键词:类词缀;历史渊源;定位性;意义虚化;能产性
语言被认为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事物的出现,以前的一些词汇已满足不了民众自身表达的需要,由此出现的新兴词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X杀”的结构清晰地传达出每个人的审美倾向,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口语中。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因此研究类词缀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一、类词缀
关于类词缀这一现象的研究,最早注意到它的是学者瞿秋白。他认为“家”“主义”是新式的词尾,“非”则是新式的词头[1]。1979年吕淑湘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了“类词缀”这一名称。他认为“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很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和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2]。在这里,吕淑湘他强调的是类词缀的语义方面。在研究早期,瞿秋白(1957)、吕叔湘(1979)、陆志伟(1957)、任学良(1981)、刘月华(1983)、沈孟璎(1987、1995)等人探讨了类词缀的名称问题。研究某一语言问题,不但要研究其名,还要研究其性质。而后,吕叔湘(1979)、任学良 (1981)、沈孟璎(1987、1995)、陈光磊(1994)、马庆株(1995)、汤志祥(2001)等学者研究了类词缀的性质问题,提出类词缀主要有位置固定,语义虚化,能产性强,能够标识词性等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词的分类较多,派生词是由词根和词缀两部分组成。词根在一个词中,充当着主要的角色,有实际意義。而词缀是词的附加成分,没有实际意义。根据词缀的不同位置又可划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类词缀与词根、词缀有一定的联系,它是由词根向词缀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因此,判断某一语素能否成为类词缀,主要从它的性质出发,即位置是否固定,意义是否虚化,构词能力是否强。
二、“杀”字的历史渊源
繁体的杀,即“殺”,是六书中的形声字,从杀,殳声,读作“殳(shū)”,指兵器。在说文解字中,杀,戮也。杀作为动词,含义较多。杀的本意指杀戮,让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如杀人不眨眼,杀鸡儆猴[3]。在古籍中,有《墨子·三辩》的“武王胜殷杀纣”。《吕氏春秋·仲秋》中“杀气浸盛”。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设酒杀鸡作食”等。第二层含义,同“煞”,削减,如“杀风景”。另外一层含义指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如辣椒水杀了眼睛,直叫人流泪。王蒙的《火之歌》对杀字这一含义的解释更为真实,形象,“汗水流遍了全身,杀痛了脊背,杀痛了脸颊”。第三层含义是停止、收住。如杀字、杀笔、杀尾等。杀作为副词使用,多表示程度比较深等,《文选·古诗十九首·其十四》中的“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类似的还有笑杀人,恨杀等。杀在方言中,也被经常使用,“天刚杀黑”(天刚刚才黑)。
所以,综上所述,在古代汉语中,“杀”多作为动词使用。“点杀”一词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农村政策宽松后,有部分聪明的人,在城市附近设置点位,专门替城里人杀鸡作为谋生手段,因此这行当就叫“点杀”。后被收录到汉语新词语(1997--2000)中,“点杀”就是指满足顾客的要求,当场屠杀鲜活的家禽、家畜等,以此来保证顾客能吃到鲜美的荤味。2006年出现的汉语新词语“秒杀”一词一开始是网络游戏术语,第一层含义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敌人,另外一层含义指在一些重大比赛的最后关键时刻战胜对手,取得成功。2018年的“回忆杀”原本是动漫《火影忍者》中人物有黑历史这个设定,有回忆者必被杀害。后用来形容难以忘记的青春岁月和年华。2015年的“杠杆杀”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由于杠杆率过高会产生平仓或爆仓,股民账户会因为损失过大或破产从而退出股市的现象。无论是“点杀”“秒杀”“回忆杀”还是“杠杆杀”的杀,它们本身都来源于本义。
三、“杀”的类词缀化
(1)定位性
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缀的不同位置,可以划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定位性是指类词缀作为位置固定的语素,它们的位置一般在其他语素之前、之后或中间部分。汉语的词根一般不具有定位性,但词缀一般具有定位性[4]。“X杀”作为汉语新词语出现,就有出现在其他语素后面的固定位置,如“捧脸杀”“后背杀”“刮鼻杀”“牵手杀”“摸头杀”等,显而易见,“杀”跟在词根后面,是类后缀,具有定位性。但定位性并不是唯一的评判依据。
(2)意义虚化性
有实际意义的,是词根。相反,意义虚化的,称为词缀。类词缀是从历时的角度来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逐渐虚化了。在现代汉语中,“老、阿、化、家”等都是词缀。“杀”与其他词根组合,意义也虚化了。
例1:鸡笼里有活鸡,兔笼里有活兔,顾客可以随意“点杀”。(《人民日报》2000年2月28日)
例2:可以说天津队是在比赛最后一秒才被对手击败,这种“秒杀”对于天津队来说是个晴天霹雳,谁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失利。(2006年5月22日《每日新报》)
例3:连续的“杠杆杀”,正是风险释放过程,违规资金被清理后,股市走势将更稳健。(2015年6月27日《新华日报》)
例4:非同寻常的游戏挑战加上“回忆杀”任务,令这档延续三季的竞速真人秀增添了不少温情。(2016年9月17日《新京报》)
例5:该剧开机伊始,片方曾率先发布一张乾隆“捧脸杀”如懿的帝后亲密互动图,甜煞众人。(2016年10月9日人民网)[1]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杀”已由词根语素逐渐发展成类词缀。如“点杀”一词确实是让活鸡,活兔等动物失去生命。而“秒杀”中“杀”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这里更偏向于失败,战败。后来的“杠杆杀”“回忆杀”“捧脸杀”中“杀”的意义已不太清晰,不是真正的使人失去生命。“捧脸杀”这一词来源于“眼神杀”,“眼神杀”意思是用眼神杀死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杀”的意义已经开始虚化了,所以“捧脸杀”“后背杀”等词强调的是某一具體的行为动作,这个动作能够狙击或震撼万千少女的心灵,“杀死”他们的灵魂[6]。
(3)能产性
沈孟璎认为,词缀具有构词能力强、能产性的特点,但不同的词缀的构词能力存在差异[7]。能产性指这个词缀与不同词根的组合能力,从而产生不同的新词语。16年出现的“捧脸杀”源于“眼神杀”,后续又有“后背杀”“刮鼻杀”“牵手杀”等,“杀”既可以跟眼神、后背这类名词搭配,又可以与刮鼻、牵手这些动宾短语搭配,形成了“X杀”的结构。这些新词语都是通过不同行为达到同样效果的。词汇又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杀”的能产性较高。
结论
“杀”位置逐渐固定,意义逐渐虚化,能产性较高,所以“杀”这一语素趋向于类词缀化。类词缀的出现,使汉语词汇系统更加丰富,也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表达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历时角度探究了“杀”的演化过程,但水平有限,能否从共时角度或把两者结合来研究“杀”的发展情况,有待于以后学者的进一步探索。
注释:
1.本文使用的语料库为新词语研究资源库。
参考文献:
[1]瞿秋白.新中国文草案[A].瞿秋白文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宋珍珍.论“精”的类词缀化现象[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32(03):44-48.
[5]王艺琳.“秒”字的类词缀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178-179+184.
[6]张芮.从“X系”看现代汉语“系”的类词缀化[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2):51-54.
[7]王绍新.谈谈后缀[A].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十七辑[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86.
作者简介:龚季红(1995—),女,汉族 ,安徽省巢湖人,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院校,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