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乒乓球起源与发展
2020-07-23顾楠
顾楠
众人皆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但乒乓球是英国人发明的,那为什么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呢?
1、建国初期取得成绩并确定国家地位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参加了三次奥运会,但未曾获得过一枚奖牌。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大力号召人们群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乒乓球运动也在此号召下得到大力的推广。1959年,我国被邀请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当时中国还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中国选手容国团不辱使命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此消息传回国内后,振奋人心,乒乓球运动也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此同时,也让外国人对中国有所了解。
2、乒乓球与我国文化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一项运动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石,乒乓球自传入中国后,就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进行着乒乓球中国化的改进。其乒乓球技术改进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1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选手握拍方式和站位的中国化,握拍为中国式直板握拍方法,即放在球拍背后的三个手指呈半弧型,其更加有利于手腕的灵活运用;而站位更加靠近球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近台快攻打法。2是乒乓球拍性能运用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拍正胶海绵拍使用与近台快攻打法形成,这种打法区别于日本的中远台长抽进攻,形成了我国的特色,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容国团夺冠);另一方面是直拍反胶海绵拍使用与近台快攻打法形成,这种打法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世界冠军,郗恩庭和郭跃华就是其中的代表;还有就是不同性能球拍与多种技术打法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削攻结合打法的张燮林和进攻打法的邓亚萍。3是以进攻技术为主技术打法的中国化,其主要体现在前两者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近台快攻技术体系,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再有就是中国乒乓球技术优势的获得和保持 ,不仅是技术自身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中国训练竞赛制度管理的作用。,其具有微观社会运行机制的特征,表现为1是专家制定技术政策;2是把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同国家利益相结合;3是通过制定奖罚机制来保证技术的发展动力。这些技术政策都为中国乒乓球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除此之外,我国的“乒乓外交”也体现了乒乓球队继承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热情好客。在精神面貌上,乒乓球队队员荣国团曾说过“人生能有几回博,现在不博何时博”、庄则栋也说过“一球不争何以征服天下”,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我国文化与乒乓球的结合表现,我国乒乓球与我国的文化密不可分,所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
3、乒乓球外交及海外兵团
对于“乒乓外交”大家都知道是中国通过乒乓球打开了国门,但大家并不清楚当时中国的处境是多么恶劣,并且这次外交取得的成绩又是多么的巨大。自新中国建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一直处于冰冻状态。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中关系逐渐从破裂走向交恶,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与日俱增,并于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成为中国的最大安全威胁。中国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的夹缝中生存,面临着空前复杂和艰难的国际形势。而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我国领导人大胆的迈出了“乒乓外交”这一步。当然,这一决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乒乓外交”后,到1979年與我国建交的国家达到了100多个。最为关键的是,在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这些成绩也体现出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
海外兵团是我国为帮助国外乒乓球的发展,促进多国乒乓球水平的提高,而对国外派出的教练和运动员。这些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十分优秀,如两届世乒赛男团冠军成员刁文元在1978年被派往意大利执教。八十年代,世界冠军梁戈亮前往德国打球执教。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乒联公布的77人参赛名单中,中国“海外兵团”人数达到了近40人,大约占了一半。这些人员也都为我国与多国之间的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我国乒乓球的辉煌成绩
自1959年我国获得第一个世界后,我国乒乓球运动便进入了长盛不衰的时期。据统计,从1926年到2002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共产生 314个世界冠军, 中国获得了89.5个,居榜首。1980年至2002年,乒乓球世界杯赛共产生 38 个世界冠军,中国队获21个,居第一。1988年乒乓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共产生16个冠军,中国队取得 13 枚金牌,居第一。截止2002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获得冠军总数为124.5个。其中刘国梁一人11次夺冠,邓亚萍一人,16次夺冠。因此我国的乒乓球成绩是世界乒乓球史上绝无仅有的,是无法复制的,也因此,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
5、我国乒乓球的普及
我国乒乓球的普及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1亿人左右长年业余时间通过打乒乓球健身。其主要原因是乒乓球运动的要求少,可参与性强,并且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再有就是乒乓球运动量可控,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所以老人和小孩都适合玩,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使身心愉悦,还能保护视力,所以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参考文献:
[1]苏丕仁,乒乓球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唐建军,中国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技术文化分析[J],体育科学,2005.
[3]成波锦,乒乓球运动创新方法的系统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14,北京体育大学,第15-16页.
[4]洪畅,中国男子乒乓球队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要对手技战术特点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2017,广州体育学院,第2页.
[5]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博士学位论文,2004,北京体育大学,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