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2020-07-23张虹万先应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7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课程实施

张虹 万先应

[摘要]学校课程建设是构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栽体。南岸怡丰实验学校整体做好课程规划,开发出有内涵、有层次、多样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探索出多元参与、体验探究,问题导向、观察反思,双向自主、共生共鸣的实施策略,建立多种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特色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步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学校、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客观上要求学校由传统的课程管理转向课程领导,重庆市南岸怡丰实验学校将学校课程规划和实施作为学校的重点任务来落实,而作为学校课程规划的参与者,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简要阐释学校课程建设路径。

一、从办学基础入手,摸清学校课程建设基石

学校召开“课程建设swot专题分析会”,召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代表以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校情、学情,从内部因素到外部因素,从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学校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秉承“传中华文化育英才少年”的办学理念,以”仁、义、礼、智、信”打造校园文化,走“经典浸润精神、文化铸就品质”的特色之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起步早,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打造及传统文化的研究,学生活动丰富,读书漂流活动、红领巾义卖活动渐成品牌。学校曾被授予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重庆市美丽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南岸区足球特色学校、科技示范校等称号。近年来,学校作为课程领导力建设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项目试点学校,平台优势和专家资源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二、从育人目标出发,系统构建课程体系

1.学校文化和育人目标

学校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传中华文化育英才少年”的办学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专注自己、关怀他人、理解世界”为学生培养目标。

教育学生要专注自己,努力做到身心健康、乐学善思、实践创新、自律自省;教育学生要关怀他人,善于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同理分享;教育学生理解世界,拥有国家认同感、国际视野及社会责任感。

2.建构“1+4”怡悦课程体系

基于本校实际,从“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视角思考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积极构建“怡悦”课程。怡者,悦也。“怡悦”课程是指基于和谐师生关系,以学生终身幸福为基本价值取向,师生又能获得幸福体验的,助力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根据课程实施路径,学校逐步形成“1+4”课程体系:“1”指的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4”分别是晨会课程、社团课程、实践课程、节日课程。

晨会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展会时间,开设20分钟微型课,周一至周五,每天一个主题。

周一——“文明礼仪”:将以“仁、义、礼、智、信”的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诚实守信、忠诚孝悌、读书明理、知书达理的特色活动。

周二——“美文吟诵”:将校本教材《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与课外经典书籍相结合,全校诵读、广播引领。

周三——“新闻发布”:学生将收集、分享国内外时事新闻,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领袖风范。

周四——“生生演讲”:孩子们将轮流把课外阅读的所见、所思、所悟以演讲的形式与全班师生分享,并进行现场互动与评价,锻炼口才,练就能力。

周五——“一周回顾”:小干部将引领每个学生从一周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總结与反思。从小培养学生真诚沟通、反思总结、规划未来的习惯,孩子们将终身受益!

社团课程:主要通过周一和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实现。学校开设艺术与审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体质健康、生活技能五大类课程,涵盖足球、京胡、书法、刺绣、武术、航模等41个社团。通过社团活动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一展所长,让社团真正成为学师生“张扬个性、发掘潜能、适性成长”的舞台,找到教育幸福的支点,最终实现教师学生的共生共长。

实践课程:分为校内实践(红领巾义卖、校园职务体验……)和校外实践(农博园、国防教育基地……)。这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利用区域资源,实现课程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社会领域拓展,真正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节日课程:在诸多课程整合形式中,怡丰团队立足校情、学情,将课程整合定位为学科间的横向整合,主张以校园节日的形式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相关内容通过删减、增补、融合的方式,最终形成一门全新的学校课程——节日课程。校园节日有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美食节等。

三、探索课程实施策略

1.多元参与,体验探究

学校课程与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南岸怡丰实验学校提倡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参加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经验,学习才可能有真正意义,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发现等都得借助于他们的亲身体验。

2.问题导向,观察反思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计划最终都是通过教师的执教落实的。为实现课程变革,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看作一个重要的手段,将校本研修看成重要途径。学校长期派教师外出培训,聘请专家做讲座,开展师徒帮学、集体备课、读书沙龙、职业规划大赛、“五坛十课”等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课堂观察活动,以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力求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本学期学校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导入与课堂结束”为研究主题,每次活动抽取一名教师作为样本教师,即被观察者,项目组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观察量表,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目前,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观察活动的校本研修活动已全面铺开,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为怡悦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3.双向自主,共生共鸣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遵从自己的兴趣,开设师本化特色课程,如书法、刺绣、武术等41个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社团活动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一展所长,让社团真正成为师生“张扬个性、发掘潜能、适性成长”的舞台,找到教育幸福的支点,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共生共鸣。

四、建立课程评价机制

1.联系日常生活,进行表现性评价

怡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将评价贯穿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任务,以全面、真实、深入地再现评价对象的发展特点,使其主动参与评价,而不是消极适应,最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学习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2.记录过程变化,进行成长性评价

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能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长变化。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展示学生怡悦课程学习成果,反思自身的变化与成长,记录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显示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结合学校活动,进行展示性评价

学生就如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都能发出璀璨的光芒。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其优势,给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不断进步。校本课程丰富多彩,因而可以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进行展示性评价,如周一升旗仪式上的节目表演、艺术节、体育节、儿童节等,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进行展示的舞台,使活动充满生命力。

4.星星累积,进行增量评价

部分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年龄、知识水平、品德形成规律等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星星积累评价理念,学期伊始与孩子们制定评价规则,如,一次优秀的作业或作品可换取一颗星,一次微课主持换取两颗星,一次社会实践可换取一颗星等,学月或学期末进行统计,达到一定数量将获取相应奖励。这样的评价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过程评价,做到了短期与中长期评价相结合。

几年来,在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学校课程特色彰显,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显著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当然,学校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循环往复、滚动生成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前一轮工作的得與失,采集与保存好原始数据,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渐建立起适合学校校情的课程群,最终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课程实施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分析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传承古城精神 打造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