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家访传统不能丢
2020-07-23郭珲峰
郭珲峰
[摘要]家访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外表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近年来,微信、QQ、家校通等便捷高效的通信方式日益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传统的入户家访形式逐渐受到冷落。然而入户家访作为一种面对面地、最直接、最有溫度的沟通方式,有着网络家访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入户家访;传统
一、了解学生真实生活学习状况
网络家访作为一种家校隔空交流方式,教师与家长之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加之网络言论的自由性、随意性程度较高,针对孩子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以及在家表现等情况如何,教师获取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不真实性和片面性。人户家访活动中,教师能够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存、生活、学习情况,教师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工作,确保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更具有成效。
二、深度交流学生发展复杂问题
线上交流虽然具备较高的便捷性,能够大大提升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效率,但是其在表情达意的深度上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面对学生心理、思想、道德、法律等一些较为复杂问题时,由于受网络交流习惯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这种需要大量信息交换和涉及比较敏感的话题,网络家访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起来。相较而言,入户家访教师能够向家长详细询问孩子的具体情况,能够面对面地就涉及孩子的敏感问题在极小的范围内深入交流讨论,能够与家长坐在一起客观地分析查找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解决未覆盖的留守儿童问题
近年来,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由于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这类人群大多没有智能手机,无法联网,或者不善于通过现代通信工具与人交流,看似便捷的网络家访反而覆盖不到这类人群。入户家访虽然效率低下,但教师可走进每一户留守儿童家庭,了解每一位孩子的真实生存情况,走访覆盖率高、解决疑难问题率高。实践也多次证明,入户家访容易获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同,是增进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情感,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的重要手段。
四、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水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些家长由于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原因,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时往往习惯采取简单粗暴、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的方法。通过短短的几次入户家访,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能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形成相对客观准确的印象,并能在走访活动中通过面对面地促膝交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辅助家长反思教养方式,引导家长定位演好父母角色,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熏陶学生,能够传授给家长一些简单实用的育儿知识来帮助家长共同育人,这种面面相授、口口相传的方式的效果是网络家访转发几篇文章达不到的。
五、缓和家校关系及时化解矛盾
近年来,由于家校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理解、信任,引发的家校矛盾冲突并不少见。长期的网络家访活动,导致家长和教师缺乏亲密接触,生疏感与抱怨感与日俱增,教师无法理解家长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家长们暗自揣度教师的人品,隔阂与误解便暗自滋生。入户家访活动较之网络家访更具亲近、诚意、温暖、温情。一声简单的互相问候、一杯飘香的清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开诚布公地促膝交谈,便能让家访活动多一份亲切感,少一份隔阂。伴随着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与日俱增,交流反馈的顺畅,由于双方误解形成的各种家校矛盾在萌芽状态便能被消灭,家校关系将更为和谐的发展。
六、正面宣传提升教育整体形象
人户家访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增进家校友谊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家长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穿街走巷、进村人户的亲民行为、幽默风趣的谈吐、质朴儒雅的外在形象,可全面提升教师在广大家长中的正面形象。家访中对政策的宣传,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形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赢得家长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教师人户家访能够听取到群众对教育政策普及、就近入学、大班额、作业设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问题的意见,有利于教师和学校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信息时代,无论网络家访效果如何显著,网络交流工具多么发达,人户家访仍是一种高效的、不可或缺的家校交流方式,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是网络社交软件无法替代的。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