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素质的融入分析

2020-07-23李昊

商情 2020年30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李昊

【摘要】为满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基于此,本文就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职业素质的融入展开讨论,从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职业素质目标的重视程度、教学内容的融入、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引入、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社会的接轨等方面给出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引言: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教学形式,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教学形式,其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联络性。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应只满足于“教学”,还应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在其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做进一步的拓展,从而体现高职院校教学在职业性以及技术性上的教学优势。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融入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一)符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院校教育,高职院校是一种提供专业技能的院校教学形式,由于其独有的特殊性以及专业性,需要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除了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技术性学科的教学,在基础性教学中,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依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融合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这一基础性的身体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相比于普通院校,更要求高职学生具有面对未来职业岗位上高压性、高强度的能力,在疾病预防、健康保障、身体对于工作的适应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基础性综合素质。

(二)满足高素质教育需求

体育教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进行职业能力教育的有效平台,是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有力载体。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从体育活动中提升对于自身不足的认知,以此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的适应能力,夯实在工作岗位从事施展自身光和热的基础。

依据教高[2006]16 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的有关规定,要加大课程改革,在高职院校中加大对于学生职业能力以及道德与素养方面的延伸性培养。由此可以看出,课程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加大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的改革力度,由此加深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性与实践性。依据体育课的特殊性以及与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为满足高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要进一步建设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与体育课程中的融合度。

(三)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要求,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以此为契机有效开展教学改革,以此满足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水平技术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为使教学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进程中,紧密围绕高校培养目标,依据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体育教育活动与职业活动的相似性,在体育课程中融入人才素质培养模式,以此进一步加深学生在未来从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

(四)满足教学改革趋势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由于传统理念的存在,相关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培养目标不够具体与明确,加之思想观念的陈旧性,加深了现代高职院校教学与实际人才需要的脱节,这与新时代的课程改革目标严重背离。体育活动中,由于其教育理念是以开放性以及放松性为相应的基本理念,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融合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建设、精神能力建设、心理能理念建设,是依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技能教學以外的实践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进一步满足高职院校关于教学改革的趋势。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素质的融入策略

(一)突出职业素质培养。为实现高职院校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设,完成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课程目标,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依据各区域以及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地位,注重体育教学与职业技能实际应用的结合性,整合传统项目与学生的职业特征,进一步建设体育教育的应用性。例如:在篮球、足球等团体项目中,要加深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性,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与他人合作能力的提升。

(二)依职业体能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融入。职业体能在技术人才的实际职业过程中有着基础性的主导作用,是维持工作状态,满足工作要求的主要身体素质。技术人员通常的工作环境一般较为恶劣,在一些特定的操作空间中,需要工作人员在较为湿热的环境中操作数个小时,这对于技术人员的身体综合素质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因此,以体育教学课程为契机,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成每个职业特性所需要的状态,是当今职业岗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培养的需要。例如:生产线的操作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这就需要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学生腿部肌肉群的力量与耐受力训练,以此,提升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三)丰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以此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融合度。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是在1995年引进中国的,并且随着人们对其认识水平的逐步提升,被越来越多的培训体系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相关的调查表明,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对于学生心理建设、社会适应性、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需要融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加深特色体育教学的开展。

(四)强化情景模拟教学。情景式模拟教学是一种渗透式教学的有效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代入感,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得体育教学不单单是对于身体的打造,也在体育教学中,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宗旨有一定的了解。情景式教学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模拟性,让体育教学在情景中得到良好的展现,并通过科学的环节性设置,引发学生对于训练内容的有效掌握。例如: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攀岩项目,这一项目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依据相应的工作场景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战术意识以及大局观念。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