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主题展,寻回昔日的感动
2020-07-23朱建新
朱建新
怀旧主题展”这个活动创意来源于老人的怀旧情怀。在敬老院倾听老人叙述的人生经历中,老人提到的老物件,往往最能引发老人内心的情感激荡,受世界博物馆日启发,我突发奇想:要是做一场怀旧主题展,多有意义啊!
想到这个点子时,抑制不住兴奋,可是怀旧展品去哪儿找呢?对,博物馆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立即就联系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文物苑,虽然工作人员颇有爱心,但无奈受限于文物外展须经过文物局审批,而且涉及版权,不允许外借,最终遗憾作罢。
没办法,努力了。调整思路,想到何不发动敬老院老人?于是转向老人、家属、义工征集,“寻找您生命中值得自豪、荣耀的老照片、老物件并附带说明”。发出征集通知后,反响出乎意料的热烈,短短几天便收到了好多老人家属的老照片。为讲好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向老人去了解、挖掘、记录每一张照片的来龙去脉。在这个过程中,能切实感觉到老人的情绪起伏变化,自己的心情也为之所牵动。
敬老院里还有很多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由于无法沟通,只能向家属了解。当听到一位老人的女儿回忆老人在服装厂工作,曾荣获裁剪衣服比赛一等奖时,我居然比老人的女儿还高兴,因为终于找到紧扣主题的内容了!社工的同理心不正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感受别人的感受吗?
对于征集到的照片,我们用回形针固定,进行悬挂式布展。对于五花八门的老物件,我们选择放置于桌面进行展出,其中有粮票、老式邮票、毛主席像章、义工婆婆当年作为嫁妆的老式挂锁等,我们一一为它们配上故事说明。
随着筹备的深入,感觉思路越来越广,为何不把老游戏也放进活动呢?于是乎,踢毽子、滚铁环、扔沙包、呼啦圈等游戏,都成为了活动的必选项。
策划活动时,我们也经过了全面审慎的思考。考虑到某些情境可能会触及到老人记忆中负面的情绪,我们也做足预案,小心地进行处理。比如,老人如果表示自己辛苦操持家务,带大孩子,责怪伴侣不分担,社工在开展活动时,则会小心开导,帮助老人重构认知:正因为这样,你才变得这么能干。
在活动推进过程中,采取社工、义工联动的模式,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与广西八桂义工组织开展协作。社工特别擅长通过做游戏提高被服务人的参与兴趣,这次也不例外。在“看图猜物”游戏环节,义工让老人按条子上标注的物品名称,在两块大展板上寻找对应的老物件并粘贴在图片下方,不但生动有趣,而且帮助老人巩固了珍贵的记忆。
活动中,一位邓婆婆在踢毽子的老游戏中,虽然不能像年轻时用脚踢,但用手替代的感觉也找到了童年的乐趣。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对于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但对于年轻时发生的远期记忆却十分清晰。在活动中,桂婆婆看着自己年轻时候的全家福就能很清楚地分辨照片里的家人,但最近幾年拍的全家福,已经无法认全里面的亲人了,即使是自己最熟悉的人。虽然活动时间短暂,但也让桂婆婆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爱意,在场义工无不为之动容。
有人说,社工的工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表达了社工帮助案主的前提是自己的生命要获得全面的成长,否则还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悟。活动结束后,我也在想,什么物品是我最值得荣耀的呢?我认为一定是我的社工证,当我老了,有个年轻社工向我征集老物件,我一定会展示出我的社工证。因为这个证件背后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诉说,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
怀旧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收获了感动和欣慰,但作为社工我们还是清醒地意识到,老人怀旧不能过多,不宜让老人过于沉湎往事,因为生活还是要着眼于当下和未来,唯有如此,人生才能充满勇气与力量,不是么?
“同理心”小科普
有人说“同理心”是技巧,但也不是技巧。从定义上看,同理心是“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认知的觉知、把握和理解”,所以从字面上了解,同理心是一个“态度”,要能够做到“设身处地”首先是要有“设身处地”的意愿。但有此意愿并不足以呈现社工在介入服务过程中运用“同理心”开展工作,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信息发出—传送—接收—翻译—编译—发出”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所以,社工在介入服务过程中,需要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被认同、被尊重,这就需要“沟通的技巧”。综上所述,“同理心”是一种专业态度,也是一门助人专业的必须能力,要透过多种辅导技巧,务求能够在面对服务对象的时候,同其建立更深层的互信,便于展开进一步的社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