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07-23罗鸿鉴
罗鸿鉴
摘 要:在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强调不仅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还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基于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究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的有机统一,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就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探究模式;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3-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5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产生科学研究的体验,激发认真学习的兴趣,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这便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并结合教材,积极组织实验探究活动[1]。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养成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还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究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知识体系,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实验探究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新课程理念要求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能够实现对自己角色的正确定位,不仅要成为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还要成为化学教学的研究者,更要成为教学方式的建设者、开发者,从而完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重要帮助。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本身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与过程,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情感态度[2]。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满足课程标准要求与理念,实现新课改的重大突破。
(二)可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从而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自主解决与独立思考。对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当中进行实验任务的合理布置,并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假设与猜想,再经过动手操作顺利完成试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有效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这符合教师的教育初衷与课程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化学作为一门研究性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对提升实验精确性有促进作用[3]。
二、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一)课程形式化特点明显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仍有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而这无疑会将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即使会留有一小部分课堂时间来开展实验教学,形式也是十分单一,不能做到有效创新。并且就实验目的来说,其主要起到一个验证理论知识的作用,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将探究式实验模式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致使学生只能机械地掌握化学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进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实验指导不合理
除了要优化化学实验课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展示自己的空间与机会,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在设计实验时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依据,致使学生对实验原理不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也就无法体现探究式实验的根本价值[4]。另外,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若教师不能实现对学生的正确指导,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还会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进而降低教学效率。
三、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增加实践活动,在实际的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就像老鹰想让小鹰学会飞翔,就必须将雏鹰从很高的悬崖上扔下去;母狼想让小狼学会生存,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将小狼抛弃在荒野中一样,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磨炼和实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增加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锻炼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化学实验的教学虽然是对实验器材和实验试剂的操作,但是这些操作若是离开了实际生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相反,只有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才能了解化学实验的真正意义,才能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要想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生活实际为学生提出实验的课题。其次,教师要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推动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最终将学生的探究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从反馈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进一步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和课堂交流,激发学生潜能
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激发出新的灵感。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将交流和沟通看作是没有用的环节,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交流。但是,实际上,交流沟通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元素,能够从感情和技能两方面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加学生的见识,最终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制造交流话题,针对话题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运用实验来不断验证沟通过程中的分歧。同时,教师还要通过问题的提出来进行讨论和推理,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迫不及待通过实验和思考去进行验证和探究;另外,教师还要进行课题的提出,激发学生之间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上进行讨论学习,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这样能够做到相互促进和激发,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最终对化学实验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离不开化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化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并发现其中的化学原理,进而逐步解决问题。目前,高中化学问题也注重学生素养的考查,一般会结合新的情境,或者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等提出问题,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积极地开展化学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情境性、趣味性、体验性的问题,并结合化学科研知识、生活生产过程、材料科学、生活现象、能源知识等,让學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突出化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注重指导,结合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可以在学生理解不了的情况下进行指导讲解,而不是把所有知识都一次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在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独立思考的问题,或者是动手操作的活动,等到下一次上课时进行检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例如,对于一些化学方程式之类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主要因为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的教学活动来展开的,而且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所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化学教师也应该注意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并在此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高中的化学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实验,同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进行探究,不仅提高合作沟通能力,还能提高实验效率,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更好地促进实验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知识,也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使教学充满创造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并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教学效率有积极意义。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程序,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的有机统一。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阿依瞥尔·巴德力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166.
[2]李秀芝.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65.
[3]高洋,刘爽.探究对比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40.
[4]官崇志.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