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020-07-23边宗虎
边宗虎
摘 要:学生在进行具体的高中物理学习时,会根据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而逐步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这也就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获得的适应物理学科的能力,简单概括为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当学生紧紧围绕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学习时,他们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科的具体内涵,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高中物理学习。本文将详细地阐述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为高中物理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物理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指导。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知识积淀;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3-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44
为进一步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教学,高中物理教师普遍愿意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物理授课。这主要是因为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不仅是适应学生个人物理学习能力的关键能力,同时也是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积淀、物理思维培养、物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是,根据最新的专家学者调查报告发现,教师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仅仅是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因此,笔者将从概述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出发,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一、借助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运用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是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关键基础,通过对物理观念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详细地掌握物理的具体学习内容,还能有效构建优良的物理知识体系,让自己在进行物理学习时能够快速定位具体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对借助物理观念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相对运动的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相对运动物理观解释高速公路上保持匀速行驶的两辆汽车为什么互相觉得对方并没有发生运动的问题。学生在具体的物理观念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敏感程度,有效地刺激自身日常物理观念的形成。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让学生可以具体知道物理学什么,能够利用物理观念完成对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因此,在这一过程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脱离课本凭空进行物理观念的学习,必须基于课本来开展物理教学。进行这一教学措施的原因还在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突然拔高,学生对于物理观念的判断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物理观念的教导,课本是最为有效的知识获取渠道。并且,尽管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步扩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媒介还是在课本中。因此,课本将在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主要资料。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围绕课本开展对学生物理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盲目地照本宣科,仅仅将课本内容复刻一遍,这只会让学生由于物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如将课本观念进行小品演绎、对课本内容进行提问教学等,增添高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也促进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物理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物理课本内容是经过物理教育专家全面的实践而最终形成的教学材料,它是物理学者经过考察得出的最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物理教学内容,同时由于教育部对物理课本的监管较为严格,可以在最大范围内避免一些错误的物理观念的存在,导致学生接收到一些错误的物理观念,阻碍学生个人物理观念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二、利用专业物理竞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的科学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理论保持足够的质疑态度,不能完全接受物理观念的指引,丧失了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思维探究能力。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1],希望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物理观念落到实处,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思维探究能力,有效地赋予高中物理观念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因素,或者是让传统的物理观念以较为新颖的形式呈现出来。显然,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与创新的素养之后,对于物理知识的运用将更加的灵活,让学生能够更加坦然地应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也将有较大的帮助,让学生个人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全面。
借助专业的物理竞赛进行学生高中物理科学思维与创新核心素养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物理思维训练,也能让学生在同龄人的竞赛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物理探索能力。例如,每年都会开展的“全国高中生物理知识竞赛”,它首先会在全国各个高中进行选拔,每个高中学生都有可能获得物理竞赛的资格。因此,教师可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的契机,让学生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择合适的竞赛主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翻阅专家学者的著作以及观看优秀学长学姐的物理竞赛视频等措施进行物理竞赛的知识积累,有效地促进学生完成相对应的物理竞赛。学生在参加物理竞赛的过程中,可以接受科学的物理思维的引导,也能刺激自身的胜负欲,提高物理创新能力。当学生自行对物理观念进行实践检验时,学生能够有效解答自己对于物理观念的困惑,推进学生个人物理學习能力的进步。
竞赛浓郁的物理学习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物理科学思维的提升,而竞赛过程中透露的竞争意识又是刺激学生不断进行物理创新的催化剂。并且,由于物理竞赛必然会邀请诸多的物理专家进行竞赛监督,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必然可以或多或少的接受专业学者的指导,有效地推进学生高中物理科学思维和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开展有效的物理辩论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探究和交流素养
针对具体的物理探究和交流,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会产生一个具体的流程,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证据、解释问题、交流结论等等。因此,通过对学生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和交流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解答物理疑惑的流程,促进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物理学习。与此同时,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对学生的物理困惑进行解答[2],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类型不一,一些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往往被教师忽略,这些问题堆积也将消减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而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素养之后,学生能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可以及时解答一些特殊性的物理问题,有效地推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进步。
借助物理辩论赛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交流素养的有效教学措施之一。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同一方向的力分解为与之相对抗的摩擦力、动力等等,我挑选了一道典型的物理试题,要求学生以小辩论的形式将这道试题的关于力的分解的可能性一一描述出来,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给出相对应的理由说服其他学生。辩论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积极地开拓思维,对物体的受力可能性一一罗列出来,进行全面的科学探究,并且学生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将一些微小的错误直接地纠正了,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感受到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的魅力。事实证明,一个简短的物理辩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交流素养。
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时,往往会觉得科学探究必须借助高端的物理器材以及严谨的物理实验才能实现。因此,许多教师在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时无法找到恰当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交流素养的培养。其实,科学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进行物理探究,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最终的物理探究结论。
四、借助生活实例进行物理授课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喜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但是物理学习态度不应该是普遍的应对学习的情绪,还应该让学生具备将物理融入日常生活的习惯,形成日常的物理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物理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巧妙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物理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物理科学本质的基础之上开展教学,而不是盲目地将高中物理与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地理解物理科学的本质,通过一些物理学术交流会不断地提升自身对于物理的理解,然后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巧妙地将物理科学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有效地借助生活实例进行高中物理授课是培养学生高中物理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重要措施。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局限在课堂上,想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科学态度就必须发掘学生的课后时间,因此为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作为突破口。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出发,将学生平日常见的事物作为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带动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日常思考物理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生活常见的现象用物理知识点进行解释,如常见的行李箱一般会有轮子是因为滚动摩擦力会低于滑动摩擦力,可以有效节省搬运行李的力气。教师通过学生日常常见的事物进行物理授课,能够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意识,為学生物理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学习方法也是不断地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自然也可以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授课。但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不意味着知识等同于生活,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讲解,让学生能够从口语化的生活案例中找到书面化的物理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带入日常生活的能力。
五、结语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的教学更加需要系统化。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及作用的前提之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物理教学能力,并有效地发掘学生对于高中物理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之中,以构建更加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曾斌.例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通报,2018(2):41.
[2]寇永鹏.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精细化处理[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