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愿景的生态作文教学策略
2020-07-23戴红英
摘 要:作文是生活现象,是语言现象,也是人际交互现象。笔者把应用这一理念基于作文生态进行的作文教学称为生态作文教学。据此,笔者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愿景进行了生态作文教学的课堂实践,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作文;健全人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0-0053-02
引 言
我们可以把作文看作是生态体系,它不是孤立的文章,而是生活现象,是语言现象,也是人际交互现象[1]。笔者把应用这一理念基于作文生态进行的作文教学称为生态作文教学。也许有人会说,高中生课业繁重,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成为一种“奢侈”行为,甚至连亲近自然都成了“梦想”,还谈什么回归生活?然而,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就有撷取不尽的写作素材,它丰富多彩,极富个性,永驻常新。因此,教师应不断将学生引向比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个体生命质量,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写作动力,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追求与愿望。这样,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写作的意义,享受作文与做人带来的双重快乐,从而实现“写好文”与“做好人”的双赢。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本学期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愿景进行了生态作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下面就围绕三个关键词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生态作文课堂的保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喜欢俯视学生,作文评语站位居高临下,横加指点,多关注学生习作中的缺点,这导致学生写作顾忌太多,常常害怕结构不够完整、素材不够新颖、论述不够深入、情感不够真实。因此,习作讲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渐渐地,学生的写作热情慢慢被浇灭了。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组成合作团队,教师变成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师生共同写作,共同研讨,一起分享,教师和学生虽然角色有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习逐渐成长,教师通过和学生的思想碰撞迸发智慧,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自由发挥,实现我手写我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习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语言偏激,是因为看到社会的阴暗面较多,为了避免该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笔者通过作文评语对他进行疏导。由于平时笔者和该生关系良好,他看到评语后主动与笔者就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交流了看法。通过交流,笔者发现这位学生非常正直善良,但对社会发展阶段中的某些现象缺乏深层次的分析,看到一些现象后内心感到十分痛苦,为了发泄痛苦而语言偏激。师生交流后,他认识到自己看问题的不全面,从此逐渐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
作文是对心灵历程的记录,学生内心浮躁,作文也会浮躁。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自修内省,练好“内功”,提升个体生命质量。语文素养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十分重要的品质。作文训练不只是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个人观点与主流价值导向进行磨合,使学生从中学会深入思考,获得真知灼见。因此,教师要教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脱离低级趣味,成为成熟的个体,使学生成为坚强、自信、有为的人。
生活现象纷呈,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尤其要从积极的角度思考生活现象,在感悟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与周围的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的人格才能健康发展。资源来源于生活,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本身就是作文最基本的资源。
二、作文选题
当前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贫瘠、缺乏美感,甚至作文中病句错字层出,词不达意,句不连贯,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就不可能成为好的作品。学生在写作时,思路是逐渐明晰与完善的,由于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便会影响思维,作文中便容易出现文理不通、啰唆反复等语言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夯实语言基础知识不是简单的改语病、纠错字,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繁复的系统性学习过程。学生需要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由句到段,最后完善全篇,从字的书写到遣词造句,再到表达技巧和行文布局。夯实语言基础知识不能机械地用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的方式实现,教师应坚持思想教育与人文熏陶的统一。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也在逐步朝这个方向发展。近几年的新高考材料作文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个体,让学生反思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长,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抒发己见。教师平时训练学生的题目基本应当精选历年来的高考题和各市模拟题,有了高质量的题目,不仅会出现一篇篇值得品味的美文,也培养出了一些有个性、会表达、有文才的“写手”。
笔者以一次作文训练为例,作文材料如下:
不管人们的命运看来是多么悬殊,还是存在着使好运与厄运相互平等的某种补偿。没有什么不幸的事件是精明的人不能从中汲取某种利益的,也没有什么幸运的事件是鲁钝的人不会把它搞得反而有损于自己的。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许多学生写出了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字。有人拟题“平衡之道”,写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两本存折,一本叫‘幸运,另一本叫‘不幸,这两本存折上的数字总和永远不会变,而我们如何平衡这两本存折才会真正决定我们的命运。在幸运时收敛光芒,在不幸时多一丝桀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有人拟题“黑白合奏,琴音邈远”,文中小作者写了自己曾经迷失自我的经历,几经心路波折,她写下感悟和未来打算:“所谓不幸,可被挖掘出优势;所谓幸运,也能被一时错误之举激怒,变身为满口獠牙的恶兽。”“命运悬殊,黑白交错,我郑重抬手,敲响音符,每一拍节奏、每一段旋律都悉心思量,只为乐曲流畅,琴声邈远。”
当然,作文评价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观点准确,即要求学生对生活有健康的认知,这也直接决定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水平,体现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作文可以表达伤感的情绪,但不应消极悲观;可以批判现实,但不能全盘否定,要注意把握“度”。而“度”抽象笼统,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三、个性表达
余秋雨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多鼓励和欣赏学生,对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持宽容的态度,不要让学生有“作文该不该这样写”的顾虑[2]。为此,教师应让学生把生活当日记,将其作为课堂的衍生品。生活是动态的,生活日记可以进行原生态写作。有些学生在自由状态下汩汩滔滔,喜欢冗长的叙述;有些学生擅长讲故事;有些学生喜欢镜头感很强的文字;也有些学生喜欢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感悟等。学生通过自由书写,有时发泄不良情绪,有时记录人间真情,有时批判不良社会现象,有时讴歌人性之美。教师看着学生发自内心的文字,进行交流互动,以心换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可以抚慰学生心灵。
个性表达方式还有读书笔记和电影评论等形式。笔者利用每周的周末推荐学生看一部电影,读一个主题单元的文章[3]。本学期笔者已经向学生推荐了《阿甘正传》《冰上轻驰》《海上钢琴师》《小鞋子》等十多部影片,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打破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批阅学生的“生活日记”“读书笔记”“电影评论”时,笔者总能欣赏到彰显个性、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文字是学生从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在这些情感自然流露的文字里,写出了学生真实的经历和内心感受,因此,作文个性特点鲜明,文中有很多“出彩处”。
学生记录瞬间的经历,抒写心灵,自由发挥,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表现自我、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结 语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为了迎合高考而走捷徑,不能忽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思维混乱,导致文体不明,也会让学生缺乏写作的欲望和激情。也许作文教学难度较大,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学生和自己的要求。教师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自信,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教师只有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本源及意义所在,才能守好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
刘春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6(12):72.
廖杰驰.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J].福建陶研,2010(02):37-39.
卢耀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J].名师在线,2019(26):21-22.
作者简介:戴红英(1966.1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