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视角下江苏推进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策略与突破

2020-07-23江东林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侧改革

摘要:现行供给侧补短板研究甚少立足区域发展全视角研究,缺乏宏观视角且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从短板间关联、供给质量与效率、双曲线规划等角度对江苏公共产品及服务、人才、工农业等各方面供给侧短板推进策略进行研究,并阐述研究突破点,以为后续研究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侧改革;补短板

一、研究背景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从大稳定的“旧常态”走进大调整的“新常态”,而中国为了保增长,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度的政策调控需要较长的消化时间,加之增速的换挡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場机制运行不畅等诸多问题。在新周期中,应当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中国高层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作为热词是在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同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基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突出新的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出,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需求侧两侧改革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中国高层在不同场合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声多次,可见其迫切。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同年12月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阐述了江苏面临的“五大压力”后指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已经转移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江苏省领导层在对江苏多地进行深入调研后,于2016年4月8日专题召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对“三去一降一补”进行了系统部署。地方政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对江苏推进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研究有着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与实践

经济学界自古典经济学始就有供给方面的研究,18世纪末萨伊就明确提出了供给白行创造需求,即萨伊定律。真正意义上系统地从供给端进行经济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有罗伯特·孟德尔、阿瑟·拉弗、万尼斯基、诺尔曼·图尔和保罗·罗伯茨为代表的所谓的供给学派的激进派,和以M.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温和派为代表开始的。他们的研究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滞涨”带来的美国经济问题。孟德尔(1971)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恢复金本位。拉弗(1974)提出减税,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等手段刺激供给。事实上,里根时代运用供给派的建议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而英国撒切尔时代也有基于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供给改革,控制M3然后提高利率。其他主要手段为国企私有化、减税、减少政府管控、抑制工会等举措。这些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帮助英国渡过了经济困境。综合国外研究与实践情况看,其研究多针对“滞胀”发生后,在累积的经济发展问题出现情况下,拥护萨伊批判凯恩斯主义,表现出其研究尚不成熟。同时国外研究缺乏对二次分配的深刻理解,片面的通过减税、削减公共支出、削弱政府力量。国外供给学派的理论研究也缺乏创新,缺乏系统性,理论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滞胀”消退后,需求侧研究基本占据研究者的视线。

国内的研究与国外相比除了早先研究西方经济、政治经济学的专家、学者涉及供给方向,其余基本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出现后,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作为中国新供给学的代表贾康(2013)认为需更注重以中长期的高质量制度供给统领全局的创新模式,取代短期需求调控为主的凯恩斯主义模式,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滕泰(2013)在分析了古典经济学与传统供给学派的观点后更是极力推崇中国推行新供给主义。吴敬琏(2015)认为要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来推动供给侧、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的改善。厉以宁(2015)认为需求调控转到供给方面的调控就会遇到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问题,需要加大改革速度与力度。刘世锦、徐林(2015)等人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的动力机制之一。这些都是从宏观角度思考研究中国供给侧改革,更多的是停留在顶层设计。韩国高、胡文明(2015)面向工业对去产能的形势、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也有从行业、地方出发研究“三去一降”。总之国内供给侧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出发,重构古典供给学的萨伊定律,借鉴传统供给学派的“从供给侧干预经济”,围绕“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宏观政策、财政分配等方面开展研究。缺乏中、微观多视角研究,缺乏对政府供给侧结构性研究,缺乏市场机制与政府管控间平衡性研究。同时对于地方供给侧改革的短板研究尚存不足,也未见有效的解决策略。

三、策略研究路径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供需两端均出现了各种复杂的问题,中国面临的内需不足实际应该从供给角度去寻找解决之道,从中国高层频繁发声,到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再到学术界的潜心研究,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需要持续稳定的长期发展,从供给侧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人手进行研究。要研究好中国的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借鉴西方经济学者的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同时,还需要更明晰的研究路径,更多的思考维度,更多探索验证的工具方法。这是理论发展的需要。

中国面临“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及时找到适合的理论方法、策略措施对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有着现实意义,从江苏省连续6年全国工业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供给侧短板人手研究,能更好地发掘江苏经济的新增长点。对及时、有效地解决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针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供给侧改革环境、供给侧短板,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出”的思路,立足全国、着眼地方、兼顾周边以实际应用、解决问题为目标,结合现有理论,多学科系统对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进行研究。具体路径如下:

1.短板整合,重视“板间”关联。通过对江苏供给侧短板的分析,江苏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要补足的短板,研究结构改革不是简单的调整比例结构,而是更多地考虑结构的融合,考虑更多的关联性结构融合方式,融合程度。而非单独的就行业、产业、企业进行所谓的结构性改革。就供给侧要素中的劳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江苏短板进行分析,区别硬短板,提高改革效率,系统研究关联度高的软短板;

2.保障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效率。补基础设施、民生供給、人才供给、农业短板、智创供给等方面短板的同时,优化流程、升级管理提高效率;

3.“政府——市场——府际”整体发力推进江苏供给侧补短板改革。重视政府+市场的双引入作用,双曲线规划,完善短板结构。创新理论提高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正面外溢影响。

四、策略研究内容

1.基于江苏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侧及其短板研究。主要涉及基础设施,民生项目方面供给侧短板。围绕城市与农村、苏南苏北发展节奏、硬件建设与管养维护、绿色生态与民生、城乡医疗、养老等剖析供给短板,这些短板间的联系以及当前阶段需要补充内容;

2.基于江苏人才供给侧及其短板研究。主要涉及人才供给与建设,企业家才能方面。围绕高端人才引进与落地、发展较快城市人才供给面、在苏高校人才流向、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等剖析供给短板,这些短板间的联系以及当前阶段需要补充内容;

3.基于江苏农业供给侧及其短板研究。主要涉及农业结构,镇村经济方面。围绕现代农业覆盖面、农业种植结构、农业工业化器具供给、农村规模化种植、农业物流供给等剖析供给短板,这些短板间的联系以及当前阶段需要补充内容;

4.基于江苏其他供给侧要素及其短板研究。主要涉及扶贫脱贫,土地金融方面。围绕镇村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扶贫脱贫、土地流转、资金供给及流向、金融发展等剖析供给短板,这些短板间的联系以及当前阶段需要补充内容;

5.江苏供给侧改革补短板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主要涉及政府政策供给、市场失灵与调控等方面。围绕政府政策供给结构、政府非政策手段、政府运作、市场发展状态、市场失灵与调控等分析政府与市场在本次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6.江苏推进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策略、实施机制与路径。提出针对以上江苏供给侧补短板策略,构建信息沟通、政府干预、府际利益分享与补偿等机制,明晰特色发展、品牌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改革路径。

五、研究突破

1.对供给侧改革现有研究中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性的、创新性的探讨。针对江苏省情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探索,必须进行研究视角上的转换。通过多学科结合,运用管理学的方法、社会学的角度、经济学的理论,提供解决江苏供给侧的短板问题的有效路径。

2.对供给侧改革研究方向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扩大研究范围。以现有研究者关注的面出发,分析短板特征,探索短板间的关联、影响,关注短板与长板间的边际成本效益。

3.研究与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如何为实践服务是研究者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江苏供给侧改革策略研究必然具备可实施性,具备一套可以动态监督与评价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裴悦琪.凯恩斯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指导[J]商场现代化,2018(02):177-178

[2]马晓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1):5-1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7

[4]中国经贸导刊评论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走向[J]福建理论学习,2016(01):47

[5]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03):66-74

作者简介:

江东林(1981.12 ),男,汉族,江苏南通,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供给侧供给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