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2020-07-23吴晶葛亮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政治权利路径选择

吴晶 葛亮

摘   要 政治地位是教師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师政治地位是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的重要举措。教师政治地位的内涵包括教师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教师获得较高的政治待遇、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形象。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现实困境在于:教师在政治生活中的定位不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不够、教师经济地位较低。为切实提高教师政治地位,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教师的政治权利;拓宽教师参政议政渠道,提高教师政治待遇;树立良好政治形象,增加教师政治地位的认可度。

关键词 教师政治地位  政治权利  路径选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1]。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对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十分关注。因此,提高教师政治地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教师地位“特别重要”,需要“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2]。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因此,什么是教师的政治地位、如何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是亟待解答的重要问题。笔者尝试从内涵、现实困境、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解读教师政治地位,为提升教师政治地位提供参考。

一、教师政治地位的内涵

政治地位指的是个人或团体在政治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或重要性,具体表现为政治参与情况、在政治结构中的作用、在政治生活中的社会评价等[4]。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必须赋予其足够的政治地位。教师政治地位的内涵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指的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享有基本政治权利是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基本前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政治事务、自由表达政治见解和意愿的权利。教师群体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权利,这是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作为国家主人地位的确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理政理念的形成,以及相关教育法律的出台,都为教师享有基本政治权利、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奠定了一定基础[4]。

2.教师获得较高的政治待遇

良好的政治待遇包括丰富的政治活动阵地、畅通的政治发声渠道、参与重要会议和活动的机会。通过提高政治待遇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是提升教师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一是教师获取更多参政比例。政治参与是提高政治地位的最直接手段,参政比例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群体在政治生活中占据更多话语权,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二是教师担任更多政治职务。直接掌握政治权力是提升政治地位最有影响力的方式。通过在教育系统之外的政府部门担任各级别领导职务,拥有更大的对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影响力。三是教师获取并有效利用更多政治资源。取得与教师所发挥作用相匹配的声誉、决策权、提拔机会等,合法合理地从政府取得更多资源,促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3.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形象

政治形象指的是外界对某个群体政治作用的总体观感和评价,是该群体政治地位的集中体现。社会各界对教师群体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作用、地位的看法及认可程度,是教师政治地位的重要反映。在政治生活中取得更高的社会认可程度,能有效促进教师在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阶段提高教师政治地位,除了要关注教师自身政治权利的行使情况,也要考察社会对教师政治地位的评价。

二、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现实困境

我国教师所承载的责任极为重大,但相应地赋予教师的地位却远不能与其责任相匹配。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节的设立、《教师法》的颁布、选举教师作为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从教师中选拔人才担任政府领导等举措,都有效提高了教师政治地位。但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阻碍教师政治地位提升的问题。

1.教师在政治生活中的定位不明

(1)法律政策中对教师政治地位的表述不具体

教师的身份地位取决于一定时期国家社会对其的认识,且通常法律政策的形式予以确认。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都规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但对于教师政治地位并未提及,造成教师在政治生活中定位不明,教师政治地位的提升缺少必要保障。长期以来,关于教师究竟是公务员、国家雇员,还是从属于公职系列的专业人员,存在不少争议,这给教师政治地位的定位带来不确定性[5]。2018年,《意见》首次明确认定了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政治地位,强化了教师承担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这从法律上为保障中小学教师权利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也强化了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6]。事实上,现阶段将教师纳入公务员制度仍存在一定困难。例如教师职业与公务员从事的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公务员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指令行事,教师工作则有较大自由空间;教师并没有行政权,不像公务员可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授权行使国家行政权力[7]。

(2)教师参与政治生活的现状有待改善

教师群体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争取更高政治地位的必要途径,但我国教师参与政治生活的现状有待改善。一是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参与政治生活的频次较少。不少教师对《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不甚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自我意识不强。在与学校发生纠纷、自身权益受损后,很少有教师选择教育行政申诉方式予以解决[8]。二是参与方式单一,主要是会议形式。无论是学校事务决策,还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教师主要是经由会议参与,缺少其他方式表达个人意愿。三是参与结果不太乐观,教师提出的意见被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采纳并予以认真执行的比例不高。

2.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不够

新中國成立后,在一系列高强度政治运动的影响下,教师群体被污名化,甚至沦为政治落魄的不合群者[9]。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有一定好转。但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被赋予的地位已不能与其使命相匹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居民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由2013年的10.6%提高到2018年的11.2%。2017年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全国家庭生均教育支出负担率(指每生每年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13.2%[10]。可以看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家庭高度关注的领域。但家长不尊重教师、侵犯教师权利的现象频繁出现,造成“重教不尊师”的现象[11]。根据2016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逾八成教师认为其地位不高,近七成教师认为社会不尊重教师职业,近五成教师表示绝不会让子女从事教师职业[12]。在政府、家长和学生面前,学校和教师已经成为相对弱势群体。加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教师体罚、猥亵学生的事件,经过媒体的大肆渲染,对教师地位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进一步影响了教师政治地位的提升。

3.教师的经济地位较低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经济基础作为生理和安全需求的重要保障,影响着更高层次的政治需求。提高教师收入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领域。《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8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13]。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国教师工资增长迅速,但仍有不小提升空间。教师实际收入仍然较低,总体上教师收入与其社会贡献不相称[14]。根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的调查数据,中小学教师月工资3000~5000元占比最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不满意自己的收入水平[15]。2018年,我国教育行业劳动者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6.9%,在所有社会行业中排名第一,但教师工资水平只排在第七位,低于学历相当行业,教师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投资未获得相应的教育收益。较低的经济地位,使得教师很难有精力顾及政治等上层建筑,参与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受限。

三、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路径

为提升教师政治地位,需要保障教师群体的政治权利、拓宽教师参政议政的渠道、树立教师群体良好的政治形象。

1.健全法律政策,保障教师的政治权利

一是按照国家公职人员的定位,进一步完善《教师法》相关内容,明确教师在政治生活中的定位,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给予法律保障。依照宪法精神,完善教师参政议政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教师政治参与权,确保教师充分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完善教师收入的政策法规,执行与教师特殊公务员身份相配套的分配制度[16]。

二是在政策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完善相关制度举措,充分发挥教师在地方参政议政、社会治理实践、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为一线教师发展提供各类政策资源及制度资源,还应为师范院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及财政支持。把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作为最大的政治优势,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政治地位提升过程中的组织保障和实施能力问题[17]。

2.拓宽参政议政渠道,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

一是适当增加教师群体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并增强其代表性。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合适人才进入各级政府部门,发挥其智力优势,更好地促进政府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借助教育智库、学校联盟等平台,为教师群体,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多发声机会和参政议政渠道。借助区域教师联盟等组织,将广大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集中起来,避免分散化,提升政治影响力。完善线上线下各类渠道,畅通教师参政途径,有利于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对国家社会事务进行讨论和研究。

3.树立良好政治形象,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的认可度

一是教师应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努力提高群体素质,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积极吸纳教师中的优秀人才入党,提高教师党员比例,以党员的良好形象促进教师政治形象的提升。提升九三学社、民主促进会等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地位,从侧面推动教师良好政治形象的树立。

二是营造有助于教师政治地位提升的社会氛围。借助各种传媒手段,重点报道教师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贡献,为教师树立良好政治形象。增加教育事务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的比重,保障离退休教师的政治待遇,保持尊师重教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

-tent_5367987.htm,2019-02-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01-31.

[3]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 周洪宇,程光旭,宋乃庆,等.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6).

[5] 马永全.我国“教师身份”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5(04).

[6] 万华.教师法治素养的时代诉求与提升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4).

[7] 兰岚,吴遵民.论教师的法律地位[J].基础教育,2014,11(04).

[8] 董新良.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状况调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01).

[9] 容中逵.我国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研究:内容性维度的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01).

[10]魏易.揭开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盖子”[N].中国青年报,2018-01-15(010).

[11]曾文婧,秦玉友.新时期师道尊严:缘何衰落与何以重振[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8).

[12] 腾讯教育. 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八成教师表示压力大[EB/OL]. https://edu.qq.com/a/20140910/002030.htm.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8/27/content_5316874.htm,2018-08-27.

[14] 秦初生,邬玫.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15] 杨东平.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16] 李帆,程路,冀晓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突破点[J].人民教育,2018(06).

[17] 张志勇.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准确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

[作者:吴晶(1989-),男,安徽芜湖人,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博士后;葛亮(1981-),男,安徽宿州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責任编辑  郭振玲】

*该文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学区化办学背景下的薄弱初中发展路径研究”(2019M651437)、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智库项目“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的成因及优化对策研究”(2019012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权利路径选择
剥夺政治权利的合宪性控制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