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与学”可视化实践研究

2020-07-23刘朝林

时代汽车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与学可视化成果

刘朝林

摘 要:国家提出职业教育政策,人社部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拥有自身的优越性,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师资队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一体化教学只是形式上的,学生难以融入一体化教学,教师角色还没完全转化。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与学中融入可视化学习,教与学过程学习成果转为可视化,激活了一体化教学,可视化的应用为一体化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教与学;实践研究

1 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教学改革逐步深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学徒制。人社部在技工院校推广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这目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正是一体化教学的灵魂。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活动。通过实施取得好的效果。

1.1 改善学习的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学对硬件设备、环境等要求较高,需必备工学一体化教室,增加实训设备;场地要求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同时需要配套了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基础设施等,因此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1.2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笔者学校系部组织专任教师参加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培训和一体化教师等级认证,学习一体化课程新理念,对教材及工作页的解读;观摩学校获国家级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教师一体化课堂现场教学,聘请了一体化教学大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组织编写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工作页。这些学习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1.3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工作岗位需求,以工作任务作引领和小组评价贯穿一体化教学课堂,将传统课堂变成了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通过观摩一体化教学过程,也还有存在不足的地方:

1.4 学生融合一体化教学过程欠佳

一体化教学具有完整的教学流程过程,基本分为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讨论。通过观摩一体化教学过程,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知晓一体化教学流程,不知道如何去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工作页不能独立完成;有些学生还存在心理依赖于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有的同学发现问题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偏题,以至于不敢发表意见,难以融入一体化教学。

1.5 讨论合作、理实结合形式化

一体化教师采用的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方式,但实际一体化教学中呈现出形式化。因为一是大部分技校生源基礎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必须在老师充分引导下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到学习任务中。二是在成员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肤浅表面化,讨论的过程处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的融入讨论,发言面偏窄。但现在多数学校的一体化教学,还有存在是形式上的一体化现象。

1.6 教师理念与角色没能充分转入一体化教学

通过观摩一体化课,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一体化教学仍有不适应。面对学习就是工作任务,典型工作岗位的教学,感到无所适从。培训后虽然懂得一些新理念及上课技能,但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究其原因,还是教学理念、角色没有从传统教学转变到一体化教学中来。

2 可视化学习的意义

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翰·哈蒂提出“让教与学可视化“的教学理论,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即可视化学习。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教师看见学生的“学”,教师能清楚得看到自己所起的作用;二是让学生看见教师的“教”,促使自己学有所成。无论在哪一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主要的两大主体,教与学就是知识衔接转化的路径。学生是不可控制的变量,而教师作为可控制的变量,两者造成差异的主要来源。一教师怎样知道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差异,这就需要让教可视化。二是学生本身知道盲点在哪里造成学习最终差异,这就需要学的可视化。正如约翰·哈蒂所说的那样,可视化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提高他们的学习速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衷亦是如此。

3 一体化教学中“教与学”的可视化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学案例设计首先应该是可视化,包含教学目标可视化、教学实施过程可视化等方面。可视化教学案例设计融入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知晓学习流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其次是学的可视化,每个一体化教学环节应对学习成果可视化可量化,把学习结果转化成果。因此,一体化教学的可视化应从教与学的可视化开始。

3.1 教的可视化

3.1.1 教学案例设计可视化

一体化教学案例设包含课题选题可视化、学习目标可视化、学习内容可视化、学习资源可视化、教学实施可视化及学习评价可视化。选题需要专业定位及价值,学习目标需要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通过学习情境描述学习任务与要求,学习资源的选用及作用。在教学案例设计形式上有多种多样,但要让学生能看得到、体会得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有成就感。

3.1.2 教学情境可视化设计

教学情境实现学生进入情境,应是带着任务的职业人,也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起点。教学情境设计要求学生团队合作,该情境特点:一是问题描述让学生感到所做的工作很有社会价值,调动学生兴趣;二是能让学生快速明确所做的工作,使学习成果可视化可量化;三是引出任务,学生收集资料、学习、开展工作,检验学习成果;四是该情境为目标、学习效果为导向,由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计划、实施、展示成果,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学结合意识。

3.1.3 教学实施可视化设计

教学实施过程可视化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的学习实施过程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设计可视化的具体步骤。教学实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手段与方法等。

教学环节有: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拓展。以课中学习一体化教学六个步骤为例,一体化教学融入可视化,这样每个教学环节都能看到教师活动及设计;同样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有助于小组分工、任务布置、讨论学习等。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设定若干个教学过程。

3.2 学的可视化设计

3.2.1 教学流程可視化

教学前学生被动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体化教学引导,让学生理解一体化教学每个过程角色及任务分配,学习过程遵序渐进。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现状、需求、基础,适当调整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如何”,对应学习流程、成果可视化可量化、学习目的及意义,体现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

3.2.2 学习成果可视化设计

学习成果可视化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六个步骤所获得知识技能,明确工作任务、计划状况、任务实施进展现状,达到什么进度等。让所有人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任务,学到了什么,应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得出什么样的学习成果,组员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的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这样做不仅可视化还要可量化。为此主要设计了“小组工作计划表”、“小组现场施工评价表”、“小组学习过程记录表”、“小组成员成果占比表”等来对学习的可视化可量化,让其明确各自思其职、主动完成工作任务、贡献学习成果,实现学生盲目学习变成有目标学习,需要各自的付出才能完成小组任务,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 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很好的改革,也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丰富。本文从一体化教学目前存在不足的地方分析入手,找出教与学从可视化的视角解决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做好可视化的案例设计,做好教学实施环节,设计好教学情境,体现教的可视化;另一方面从学生学的角度熟悉一体化教学流程,理解自身作用,与一体化教学衔接融入,进而设计学习成果的可视化可量化,体现学生学的可视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重视、参与和关注,以使其能顺利进行和不断完善。

本文系2018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L201904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杨琳,辜东莲.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35):15-16.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Z].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

[3]王爱敏.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曹晓明.可视化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16-19.

[5]李芒,蔡旻君,蒋科蔚,等.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 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3):16-22.

猜你喜欢

教与学可视化成果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